第4章 災民染疫!不得入城!

小寧兒一家人一路逃荒,腸胃早在饑腸轆轆中變得脆弱,隻能吃些好消化的粥水,什麽大魚大肉暫時是別肖想了。

囑咐過幾人不要吃得太急太多,周衍開始思考接下來要做些什麽。

在寧白澄的敘述中,他得知了對方所在的國家——胤國。

胤國在史書上不過輕描淡寫的一筆。

前朝以武起興,建朝後便分封了不少藩王,坐擁藩地軍政大權的藩王們勢力逐漸壯大,與之相對的便是皇家中央集權的不斷衰弱。

直到五十年前,前朝末代皇帝登基不過五天便暴病身亡,不過十二歲的小皇帝沒有留下子嗣,各地擁兵自重的藩王將帥們便借勢向外擴張,相繼宣布登上皇位。

經過五十年的此爭彼奪,吞並兼和,最終形成如今了三朝十二國並立的格局。

胤國,就是十二國中最為羸弱的一個。

胤國建國於二十五年前,胤太祖原是前朝的世襲胤王,手下不過五萬藩兵,比之擁兵十數萬的啟王、梁王差上了不止一星半點。

這樣的軍事實力,本該像其他弱勢藩王一般被很快侵吞,但胤國卻在混戰中一路苟活,其原因便是——

胤國太窮了!

地處西南山地,平原少,耕地更少,即便是豐年,老百姓也不過將將維持溫飽,一旦荒年那便是餓殍遍野,十室九空。

除了饑荒,還有幹旱、洪澇和地震,種種自然災害輪流摧殘著這片土地。

此外,胤國以西便是夷族,三朝十二國混戰的五十年間,夷族卻得到了長足發展,時時刻刻垂涎著中原大地,而一旦交戰,胤國首當其衝。

內憂外患,天災人禍,讓胤國成了徹徹底底的雞肋之地,再加上胤國多山地,易守難攻,這才讓無論人口還是軍隊都少得可憐的胤國幸存下來。

不過周衍知道,這種幸存也隻是暫時而已。

十年後,夷族將有一位暴君統合所有部落,登基為帝,建立西頤朝。

西頤朝僅用三個月便攻下胤國,而後一路向東向北,吞並了大嵐江以南的全部王國,與北方的啟朝、瑉朝隔江對望,呈三足鼎立之勢,史稱“三朝亂世”。

而胤國,早在這樣的爭霸戰爭開啟之處,便悄無聲息地消失在了曆史長河之中。

周衍對胤國的曆史所知並不多,好在寧白澄曾在京城呆過幾年,是那個時代少有的知書識字的女流,對周衍的不少問題也算應對如流。

“如今是應元三年,太宗登基已經三年了。”寧白澄說到這裏時,微微頓了一下,“朝中頗為動**。”

提到胤太宗,周衍倒是想起了野史中記載的一件緋聞軼事。

據說這位胤太宗身患隱疾,不能人事,偏好旁觀他人,甚至曾幹過大朝會時把各色美人贈給朝臣,讓他們當場上演好戲的荒唐事。

朝中也有直言立諫的良臣,卻被胤太宗以“殿前失儀”的罪名抄了全家三族。

“我的夫家,宇文家便是那個被抄了三族的,”寧白澄似乎是猜到了周衍想問什麽,率先開了口,“宇文家上下近百口,男丁問斬,女眷充官,我和小寧兒若不是被娘家出錢贖了身,隻怕也......”

周衍一時有些無言,生活在現代世界的他,的確很難理解這種血海深仇,不過......

“你若誠心供奉,吾可助你報仇。”

寧白澄恬淡的笑笑,“我想先等到小寧兒長大。”

周衍暗自點點頭,並不認為自己一介女流就無資格和能力報仇,也沒有被仇恨衝昏雙眼,倒是個通透的人。

“先不說那些遠的事情了,”喝光了溫熱的小米粥,寧家大舅寧白海將饅頭小心翼翼地塞進衣襟最裏層,這才開口,“災民們計劃今日辰時進化城郡,在那裏填飽肚子再考慮是繼續往南走,還是在化城郡附近安頓。”

“此處距離化城郡足有二十多裏,”寧白澄有些不解,“每日行路不過十來裏地,辰時能到嗎?”

寧白海歎了口氣,“我聽說不少人把全部存糧都吃了,就為了早些趕到化城郡。”

“化城郡是有餘糧,但災民那麽多,到得晚了隻怕買不到。”說著,寧白海近乎敬畏地看了一眼神像。

畢竟那些災民可沒有這樣一位眷顧信眾的神仙。

神仙甚至會贈給他們熱乎乎的吃食!

“若是化城郡糧食價格公道,咱們也可以買一些存下,”寧家二舅寧白江應和,“總不能一直讓神仙給咱們賜福!”

寧家三舅寧白河欲言又止,到底還是點了點頭。

周衍倒有些別的想法。

據寧白澄所說,災荒時糧食價格可以被炒到一百五十錢一鬥,折合下來一斤米要將近五十塊錢!

這還隻是古代的糙米,而非現代磨得精細的精米!

要是能把現代的米相對低價賣到古代,一方麵可以緩解饑荒,另一方麵他也可以大賺一筆。

何樂而不為呢?

有了打算後,周衍直接睜開眼給糧油店打電話訂了五百斤大米,加了五十塊錢,讓老板幫忙送貨上門。

剛好飯後也過了半個小時,周衍又兌了加氯化鉀的生理鹽水,這次把剛剛買的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粉末也倒了進去。

鑒於古人並未接觸過各類抗生素,周衍給藥十分克製,四個成人也隻用了兩顆共計0.2g——是正常成人推薦用藥量的一半。

寧白澄身體的虛弱緩解了不少,已經可以站起身在草廟裏慢慢走動。

見到神像手中突兀出現的“神水”後,她毫不猶豫地跪了下去。

連帶著海江河三人和小寧兒也同樣跪了下去。

五個人跪成一排,恭恭敬敬地給神像磕了頭,像模像樣地說了些“感謝神仙贈藥”的話後,才小心翼翼喝下了藥水。

當天中午和晚上,周衍如法炮製地給信徒們喂藥喂食,還掏出家裏多餘棉被的被芯送了兩條過去。

一夜過去,如自亙古以來的每一次,太陽如常升起。

眼見幾人的身體逐漸恢複,周衍拍著儲藏室裏整齊排列的米袋,決定開始下一步的計劃。

然而,草廟外隱約傳來的吵嚷聲和哭嚎聲,卻在瞬間打斷了周衍傳送大米的念頭。

“郡守有令!災民染疫,不得入城!”

“官兵大老爺,我們要餓死了,行行好吧......”

“官兵老爺,我們不進城,隻買糧食......”

“滾!滾!滾!糧食沒有!再惹亂子爺爺我當場砍死你們!”

“讓我們在郡城附近住下......”

“郡守有令,災民不得靠近郡城二十裏!”

......

逃荒的災民們,被化城郡的官兵們趕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