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得償所願
此時閻應元早已經來到校場,他本來想出麵製止,可見崇禎毫不在意,就沒有上前。閻應元心中自然也是有著自己的盤算,昨晚崇禎所提的事情,他想了一晚上也下定不了決心......崇禎雖然有著正統的大義,可他此時無兵無權,否則也不會拉攏到他的頭上。
弘光帝與崇禎相比雖然名分上差了些許,可再怎麽說也是群臣選出來的,再加上有兵有權,他能甘心讓出皇位嗎?
若是弘光帝不讓,崇禎能拿回屬於自己的皇位嗎?太多的未知數讓閻應元不敢輕易回應。
其實這些對閻應元來說也不是最重要的,他心中最大的願望其實是結束當今社會的動**,讓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而崇禎帝這麽長時間都沒做到,如今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他還能做到嗎?
而且以他這些年的了解,崇禎皇帝性格急躁易怒、猜忌多疑,做事則是剛愎自用,可一旦遇上事情不是優柔寡斷就是急於求成,所以自他登基即位,這十七年來雖然看起來兢兢業業,可這國力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是每況愈下,現如今更是連京都都丟了!
這種人真的值得他追隨嗎?說不定剛登基的這位弘光帝有能力做些什麽呢?
然而,昨夜初見崇禎時,卻讓他大為震撼。
初次見麵,崇禎麵帶溫和笑容,交談之中,言辭條理清晰,對大順軍和清軍的局勢分析更是高瞻遠矚,讓閻應元心中悄然燃起一絲希望之火。
當他來到校場,看到崇禎的晨練,身姿矯健有力,心中滿是驚訝。
隨後姚邇挑戰崇禎,他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幾次想要衝進校場阻止,卻因心底那一絲好奇,強忍著按捺住性子。他眼睜睜看著崇禎從容應對挑戰,直至比武結束,崇禎依舊談笑風生,毫無帝王架子。
而後,崇禎更是與眾人圍坐一起吃大鍋飯,那份親民隨和之感,深深觸動了一直在暗中觀察的閻應元。
直到這一刻,閻應元終於是被崇禎所打動,他心中的希望之火燃燒成熊熊烈焰,而他也終於下定決心追隨崇禎。
大步走上前,閻應元撲通一聲跪倒在崇禎的麵前,剛想說些什麽,卻被崇禎一把拉住,笑道:“麗亨,且住!咱們回去詳談!”
閻應元一旦下定了決心,做起事情來絕不拖泥帶水。
當年黃田崗一戰,閻應元大敗海盜顧三麻子,嚇得他再也不敢來犯江陰,時右僉都禦史兼江南十府(鬆江、蘇州、常州、鎮江、徽州、寧國、池州、太平、安慶、廣德)巡撫張國維聽說後,以“欽依都司”的身份視察了江陰,閻應元則鳴鑼開道,陪同視察,邑人都以他為榮。視察中,張國維對閻應元讚賞有加,並鼓勵閻應元要進一步築牢江陰抗擊海盜襲擊的防線,加強江陰軍事防禦力量,確保江陰一方平安,進而確保江陰上遊鎮江、南京的安全。
有了張國維給他背書,閻應元乘勢而起,下工夫把沿江沿河村莊的鄉兵組織起來進行嚴格規範的軍事訓練,逐步地將他們訓練成一支紀律嚴明、戰鬥力較強的地方武裝力量。同時,他從千餘名鄉兵中挑選了軍事素質過硬,對其死心塌地忠誠的四十多名鄉兵,作為其家丁。
如今他既然決定追隨崇禎,手下的這些家丁除了留下兩人護衛家眷外,其餘人全部跟他一起走。而在得知崇禎缺兵少將後,閻應元更是憑借自己的威望,從平日裏精心訓練的鄉兵之中精挑細選了數十人,連他的家丁一起,編成了一支精銳的百人隊。
江陰一行,雖然有著頗多的插曲,可是最終還是得到閻應元的強勢加入,如此良好的開局,讓崇禎的信心瞬間如熊熊烈火般燃燒起來。為了防止意外,眾人當天就踏上了歸程。
回到泰州,此時在此等候的騎兵雖然在此停留了兩天,可因為打著黃蜚的旗號,倒也風平浪靜,並沒引來什麽關注和意外。
自泰州到儀真已然不遠,對於如何去說服黃得功,雖然崇禎頗有信心的,可眾人卻都是疑慮重重,畢竟人心隔肚皮,縱然崇禎對他有知遇之恩,可如今的黃得功已經是位高權重,兼且手握重兵,他還會不會認崇禎這個皇帝,不到見麵的那一刻,這些都是說不好的事情。
此時崇禎手下的人馬比較負責,不但有馮愷章的家丁,黃蜚的親衛,李來亨的部屬,還有閻應元帶來的鄉兵,這些人各不同屬,一旦打起來指揮起來非常混亂,為了以防萬一,崇禎決定將他此時手中的力量加以整編。
首先是從眾人之中精心挑選出五十名精於騎射、武藝高強且忠誠無畏的勇士作為自己的親衛。這些勇士皆為軍中精銳,有著非凡的本領。崇禎任命從京城一路追隨而來的錦衣衛千戶高千秋為親衛首領,朱鐵、趙孟擔任副手。高千秋武藝精湛,且對崇禎忠心耿耿;朱鐵勇猛過人,趙孟心思縝密,他們三人共同負責崇禎的安全保衛工作。
接著,崇禎又從隊伍中挑選出五十名身手敏捷之人,這些人的特點是行動起來如同獵豹般迅猛,悄無聲息卻又快如閃電;心思聰慧恰似狡狐,能夠洞察細微之處。這支特殊隊伍在職能上相當於錦衣衛,所以暫由錦衣衛指揮使李若璉負責,狗兒朱戈則是擔任副手,目前主要是負責情報探查等重要事務。
剩下的人被打亂重組為三隊。閻應元、李來亨以及黃蜚的副將蘇翔分別擔任隊長。閻應元作戰經驗豐富,英勇果敢;李來亨年輕有為,衝勁十足;蘇翔沉穩老練,經驗豐富。如此安排,既充分發揮了各位將領的長處,又使兵力分配科學合理,為接下來的行動做好了充分準備。而這些人則聽從黃蜚的統一指揮。
這次的會麵計劃由崇禎親自製定。說是計劃,其實也非常簡單,黃蜚以移師鎮江,進屯蕪湖采石的名義,前去拜訪黃得功,二人關係素來不錯,黃得功自然會熱情招待。借此機會,讓崇禎與黃得功相見,勸黃得功助他重奪皇位。
黃蜚與黃得功性格相像,脾氣相投,二人的私交頗為不錯,可即便如此,眾人也不敢麻痹大意。
考慮到黃得功不會讓他們帶太多的人,這次將由高千秋的親衛營護送他們入營,而除了黃蜚、李若璉外,朱鐵和趙孟也將不離崇禎左右,有這兩員猛將在,即便是黃得功翻臉,他們也有殺出敵營的希望。
閻應元和李來亨則帶著本部騎兵負責在營外接應,一旦營中有變,直接帶兵闖營!而蘇翔則是負責後路,截斷援軍,保證他們能順利脫險.......
計議已定,崇禎一聲令下,眾人拔營起行。
“陛下,此地距儀真有接近兩百裏的路程,我們是騎兵,正常行軍需要兩日,若急行軍的話一日即可到達,”眼看著大軍起行,黃蜚上前說道,“可此行前往儀真要路過揚州,那裏是高傑的地盤,最近這段時間,因為駐兵的事情,那高傑正在攻打揚州城,為免麻煩,我們還是快速行軍的為好!”
“黃將軍,如何行軍聽你的安排,”崇禎點了點頭,說道,“若是遇上高傑的軍隊,盡量避免摩擦......”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