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國家級的重大科研項目

這天晚上,孫蓉蓉帶著親手煲的湯來到公司。

正巧碰見韓青和王昌從實驗室裏出來,兩人臉色疲憊,眼圈發黑,顯然又是一場苦戰。

“喲,這不是咱們的孫大小姐嗎?怎麽有空光臨寒舍啊?”

韓青一見到孫蓉蓉,立馬換上了一副嬉皮笑臉的模樣,還故意把“寒舍”兩個字咬得特別重。

孫蓉蓉白了他一眼,沒好氣地說道:“就你貧嘴!看看你,都把自己熬成什麽樣了?趕緊把湯喝了!”

“哎喲,還是咱們家蓉蓉心疼我!”

韓青接過湯,故意在家字上加重了語氣,然後美滋滋地喝了起來。

一旁的王昌看著兩人打情罵俏。

忍不住推了推眼鏡,尷尬地咳嗽了一聲:“那個…韓總,孫小姐,我先回去工作了。”

“哎,王工你別走啊,我還有事要問你呢!”

韓青一把拉住王昌,指著電腦屏幕上的數據說道:“你看這個參數,怎麽調試都達不到預期效果啊?”

王昌看了一眼,眉頭也皺了起來:“奇怪,按理說應該沒問題啊……”

孫蓉蓉看著兩人又開始埋頭苦幹。

無奈地搖了搖頭,這兩人還真是天生一對,都是工作狂!

然而,研發之路並非一帆風順。

深夜,青蓉動力的研發中心燈火通明。

韓青和王昌依舊埋首於一堆圖紙和數據中,兩人眉頭緊鎖,仿佛陷入了一團迷霧。

“奇怪,按理說,光刻機的透鏡係統不應該出現這麽大的誤差啊?”

王昌推了推眼鏡,百思不得其解。

韓青揉了揉太陽穴,他已經連續工作了十幾個小時,身心俱疲。

“會不會是材料的問題?”他猜測道:“我們現在用的鏡片,精度還是不夠。”

“有可能。”

王昌點點頭:“可是,國內目前還沒有廠家能生產出符合我們要求的鏡片啊!”

韓青沉默了,他知道王昌說的是事實。

國內光學技術落後,高端鏡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這也是製約國內光刻機發展的一大瓶頸。

“實在不行,隻能退而求其次,先用現有的材料進行測試,看看能不能優化設計方案,降低誤差。”

王昌無奈地說。

韓青歎了口氣,他知道這隻是權宜之計。

要想真正突破光刻機的技術瓶頸,必須從根本上解決材料問題。

就在這時,韓青的手機響了,是他的師傅王耀東院士打來的。

“喂,師傅,這麽晚了,有什麽事嗎?”

韓青接通電話,語氣中帶著一絲疲憊。

“小韓啊,夏科院這邊有個緊急情況,需要你過來一趟。”

王耀東的聲音聽起來有些凝重。

“出什麽事了,師傅?”韓青心中升起一絲不安。

“是這樣的,”

王耀東解釋道:“我們正在進行的可控核聚變項目遇到了一個技術瓶頸,一直無法突破。我聽說了你在芯片領域的研究,覺得你或許能幫上忙。”

韓青頓時愣住了,可控核聚變?

那可是被稱為“人造太陽”的終極能源技術!

他一個研究芯片的,怎麽會和這種高大上的項目扯上關係?

“我知道你沒有接觸過這個領域,但你的思維方式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我相信你能幫上忙的。”

王耀東鼓勵道:“而且,這次的項目負責人是我的老朋友,他可是對你讚賞有加,點名要你來參與呢!”

韓青猶豫了。

一邊是正在攻堅的芯片項目。

一邊是國家級的重大科研項目。

“師傅。”

韓青深吸一口氣。

“我去!您老人家都開口了,我能不去嗎?您老人家放心,芯片項目那邊我會安排好的,保證誤不了事!”

“好小子,我就知道你小子靠得住!”

王耀東欣慰地說:“我這就把項目的資料發給你,你先熟悉一下,明天一早就來夏科院報道。”

掛斷電話,韓青揉了揉眉心,臉上卻帶著一絲興奮。

可控核聚變,這可是他前世夢寐以求的技術!

沒想到,重生一世,竟然有機會親參與到這個項目中來!

“怎麽?你那個老古董師傅又想啥餿主意了?”

孫蓉蓉在一旁聽得真切,笑嘻嘻地打趣道。

“去去去,你懂什麽?這可是國家級的重大科研項目,能參與進去那是我的榮幸!”

韓青白了孫蓉蓉一眼,隨即正色道:“蓉蓉,我可能要去一段時間夏科院,芯片項目這邊就先交給你和王工了。”

“沒問題,你就放心去吧!老娘我可不是吃素的!”

孫蓉蓉拍著胸脯,自信滿滿地說:“倒是你,別在夏科院惹是生非,小心你那個老古董師傅拿雞毛撣子抽你!”

第二天一早,韓青就趕到了夏科院,見到了王耀東和項目負責人——一位頭發花白,精神矍鑠的老者。

“小韓啊,這位是李院士,是我們國家可控核聚變項目的總工程師。”

王耀東介紹道:“老李,這就是我跟你提過的那個天才小子,韓青!”

“李院士您好!”韓青連忙上前問好。

李院士上下打量了韓青一番,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即笑著點點頭:“小夥子,久仰大名啊!王老頭子可是沒少誇你,說你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師傅過獎了。”

韓青謙虛地說:“我隻是對這個項目比較感興趣,希望能為國家盡一份綿薄之力。”

“好!年輕人有誌氣!”

李院士讚賞道:“走,我先帶你參觀一下我們的實驗基地,讓你對項目有個直觀的了解。”

在李院士的帶領下,韓青參觀了夏科院的可控核聚變實驗基地。

看著眼前巨大的實驗裝置和各種精密儀器,韓青心中震撼不已。

“小韓啊。”

參觀結束後,李院士指著麵前的一塊屏幕,上麵顯示著密密麻麻的數據。

“這就是我們目前遇到的問題,等離子體的約束時間始終無法突破100秒,距離實現可控核聚變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

韓青仔細聽著李院士的講解,腦海中飛速運轉,分析著問題所在。

“李院士。”

韓青沉思片刻,指著屏幕上的一個參數問道:“這個磁場強度是不是有點問題?我感覺如果把這個參數提高10%,應該可以有效延長等離子體的約束時間。”

“提高磁場強度?”

李院士和王耀東對視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驚訝。

“可是,我們現在的磁體材料已經達到了極限,無法再提高磁場強度了!”

“不。”韓青搖搖頭,眼中閃過一絲精光。

“也許我們可以換一種思路,不一定要用傳統材料。”

聽到韓青的話,李院士和王耀東頓時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