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成立農會

李家莊。

李毅家和周圍的鄰居的院子裏已經擺滿了桌凳,因為人有點多,還在外麵的泥路上擺了幾桌。

十裏八莊的鄉民喝著熱茶,喧鬧呼喊,場麵十分熱鬧。

整個李家莊的廚房炊煙嫋嫋,所有婦人做出飯食,就端出來讓饑腸轆轆的鄉民享用。

都是窮苦人家,也不講究什麽規矩排場。

麵片子湯、涼粉煎餅,饃饃燉肉,端上就可勁地造,鬧了不少笑話。

李毅剛剛進了莊子,就有鄉民大聲招呼。

如今李毅算是在甘泉裏名聲大噪,鄉民們都想和他親近。

但他心裏念著雲娘,客氣幾句,就進了家中。

來回找了兩圈,也沒見雲娘的影子。

問了廚房裏的王三娘,才知道雲娘去山坡旁的水井打水去了。

李毅從屋後爬上一個小坡,沿著小路走了半裏路,才看到雲娘正挑著水往回趕。

陽光明亮,雲娘額頭滲著汗珠,微微氣喘。

剛一抬頭,就看到李毅緩緩走近。

她的眼眶瞬間有些發紅。

“我回來了。”

李毅伸出手捂住雲娘的臉頰,溫熱驅散了冰冷。

雲娘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頭。

“回來就好,我還以為……”

雲娘說到一半,眼眶已經含著淚水。

“以為我回不來了是嗎?”

李毅伸手幫雲娘拭去淚水,笑著道:“我們還未同床,我可舍不得死。”

雲娘一張俏麗羞得通紅,但是內心的惶恐也消散大半。

她害羞的看著李毅,捏著衣角道:“有人在看著呢。”

李毅回過頭,就看到幾個孩童趴在枯草後,伸長脖子張望。

他們麵黃肌瘦,小臉髒兮兮的吸著鼻涕,身上裹著髒得看不出顏色的棉衣,棉絮從破洞處冒出來,也沒有縫補。

李毅走過去,從懷裏掏出來幾枚銅錢,塞進小孩的手裏。

“你們在這裏作甚?”

含著滿是凍瘡的小手,一個孩童指著路邊的荒溝。

“那裏有東西。”

李毅笑著望過去,瞳孔猛然一縮,整個人寒毛直豎,周遭的空氣刺入心脾。

出生不久的嬰孩,殘破的屍體內髒已被田間小獸掏空,旁邊還散落著細小的骨頭,不知多少幼小生命被丟棄在這裏。

雲娘也看到這一幕,嚇得驚聲尖叫。

李毅怔怔的站了片刻,拍拍孩童的腦袋。

“莊裏在準備吃食,你們快回去找點吃的。”

孩童們歡呼著跑遠了,清澈的眼睛滿是不諳世事的童真。

“毅哥兒,大家都找你呢,快回去吧。”

太爺爺喘著粗氣找了過來,看到李毅駐足不語,上前瞅了一眼。

“這是哪個混賬,養不起溺死了也要挖個坑埋著啊,這事還能偷懶?”

說完拉著李毅往回走,歎息道:“今年大旱,鄉親們忍饑挨餓,鄉間溺嬰丟棄的,比往年多了許多。”

回了院子,十裏八莊的族長、村長都在等著。

見到李毅麵色難看,他們紛紛詢問,知道了經過。

“李兄弟,這年歲就是鬼門關,大人自己都活不下去,更別說養孩子了。”一人勸解道。

“是啊,就算是收成好的時候,俺們也是饑一頓飽一頓,更別說災年了。”

“若不是你除了野豬精,大家能燒炭賺錢,今年凍死餓死的怕會更多,你已經是功德無量了。”

李毅輕輕搖頭,“這樣活著,什麽時候是個頭?你們就不想換個活法?”

眾人神情齊齊一變,眼神中的敬畏也換成了警惕和防備。

高老丈連忙道:“李家小哥,官兵正在剿寇,你莫要衝動啊。”

李毅明白不到萬不得已,鄉民是不會造反的,他也沒想一蹴而就。

他笑了笑道:“我並非那個意思,隻是災荒不斷,流寇四起,心裏憂慮啊。”

聞言眾人臉色和緩,想到如今形勢,一個個也是臉色難看。

李毅悵然道:“一個滿年出山的莊稼人,種那麽多地,難道真的連自己都養不活?”

一個中年漢子騰地一下站起來,“若說種地收糧不納糧,一家老小一年都能吃上飽飯。可自家田裏的收成,官府要收五成,租種的田地,租子要交七成,這怎麽讓人活得下去啊?”

又有人道:“你看鄉親們種的地多,可漫山遍野都是他艾家的田地,種他家的不僅租子重,還要給他家挖窖蓋房,免費幹活,可精明著呢。”

“最可怕的是借了艾家印子錢。

利滾利,

滾不完,

賣兒賣女家難全,

破家**產命難保,

白骨孤魂橫路邊。”

這首鄉間小調念完,大家都滿臉沉重遲遲不語。

“稅賦,地租,印子錢,鄉親們一顆汗珠摔八瓣,艾家錦衣玉食享清福,可他們何曾種過一粒糧食,憑什麽他們就大魚大肉,咱們卻饑寒交迫?”李毅昂頭詢問。

杏樹莊的鄉民歎息道:“這都是命啊,若是換做下輩子,俺隻想投胎到艾家這種大戶,若還是投到窮苦人家,隻希望爹娘溺死俺算逑。”

其餘鄉民紛紛點頭。

他們都認命了。

李毅再也忍不住,質問道:“若如此,那你們兒女為何沒被溺死?難道你們希望兒女成家生娃後,也把娃娃溺死嗎?”

鄉民們啞然無語,他們頭腦亂糟糟的,知道這樣下去不是辦法,但又不知該怎麽辦。

高老丈反應過來,伸頭問道:“李家小哥,你是個能人,你說俺們該怎麽辦?”

李毅淡淡一笑,“官府、鄉紳都靠不住,咱們如今隻能靠自己。”

鄉民們紛紛圍過來,仔細傾聽。

李毅見鄉民們有些意動,終於圖窮匕見,朗聲道:“眼下災荒不斷,兵災又起,明年還不知道什麽光景。咱們應該成立農會,囤積糧食,訓練青壯,對外可以抵製苛捐雜稅,對內能夠安定人心,豈不是一舉兩得。”

“農會?”

鄉民們麵麵相覷。

長在紅旗下,李毅非常明白組織的力量。隻要能夠將雙泉裏十裏八莊擰成一股繩,組織起鄉民,就是一股不小的力量,一股掌握在自己手裏的力量。

高傑眼前一亮,站起來大聲道:“李兄弟這個辦法好,俺讚成。”

太爺爺也沉聲道:“毅哥兒的話,李家莊的人一定會聽。”

但是林家溝的族長卻遲疑道:“農會確實是好事,可是官府不讓小民結社抱團,組織團練也要官紳牽頭才行。咱們這樣做,官府和艾家怕是不會樂意的。”

旁邊幾個村長也點頭附和。

李毅勸說道:“就拿今日的事來說,我能死裏逃生,難道靠的是官府主持公道?靠艾家寬仁有善心?”

望著在坐的鄉民,李毅知道他們骨子裏還是軟弱的,隻注重眼前。

所以耐心勸說道:“今天之所以咱們能得到公道,是宴知縣怕我們鬧事,引起民變。是艾家見嚇不住咱們,怕丟臉汙了名聲。咱們組織起來,有了力量,他們就算再不樂意,也隻能忍著。”

高傑冷笑道:“若全讓他們樂意了,還能有咱們的活路嗎?”

高老丈也支持道:“今天俺是看出來,官府和艾家都是吃弱怕硬,有李毅在,咱們怕個鳥?”

“毅哥兒的決定,俺們李家莊所有人絕對支持。”

“這個農會,俺第一個參加。”

李過鑽過來,大聲的道。

“算俺一個。”

“俺也要加入這農會。”

“俺也要。”

在座的人回過頭,不知什麽時候,周圍圍滿了鄉民。

他們眼裏含著光,熱切的望著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