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秧苗高價賣,良田低價買
他猛然被驚醒,左手扣在右手的袖箭上,豎起耳朵聽著外麵的動靜。
“劉東家在嗎?我是楊渠村的楊財主,找你來買苗了!”
“我是河東鎮的李財主,我也是來買秧苗的!”
“劉東家你開門啊!我們知道你在家!”
喊完門的眾人,開始梆梆梆地拍門。
劉稷對此也是哭笑不得。
“這麽早來買苗?他們這是一夜沒睡啊!”
話音剛落,長戈敲了敲窗框。
他箭匣裏的箭矢,險些破空射出去。
“劉東家,外麵都是各村鎮的財主,沒有可疑的人物。”
睡迷糊了,險些忘記景小姐送的護衛長戈了。
劉稷趕緊穿上衣服趿上布鞋往外走。
出了屋門,先去洗了把臉,又到廚房拿了一包隔夜的糖餅,放到鍋邊貼著。
開始點火燒柴熱餅子吃。
已經站到大門口的長戈看著他的舉動,十分羨慕這種鬆馳感。
劉稷還不忘記大聲招呼著長戈。
“反正急的也不是我們,讓他們喊去吧,反正喊破喉嚨他們也不敢闖進來,不然我讓他們每人賠我家兩扇大門!”
恐嚇相當有效果。
等到糖餅散發著香味,把劉菽都給饞醒了。
外麵的人們,愣是沒再敢拍一下門。
劉稷兄妹三人加長戈,美滋滋地享用完早飯。
這才不急不慢地打開大門。
外麵等不及舉手的楊財主迅速撤回一條胳膊,幹笑一聲。
“劉東家,我可沒拍壞你家的大門。”
財主家也沒多少餘糧了,可經不住劉稷這麽訛他。
劉稷又不是不講道理的惡人,微微一笑。
“我就是開了個玩笑,結果大家都當真了,顯得我多小氣似的,雖說我確實很小氣。”
“……”
楊財主等人聽到前半句時,還想捧殺一通。
好給秧苗壓壓價。
聽到後半句時,心裏隻剩下不理解。
劉稷年紀輕輕的,怎麽做人如此要裏子不要麵子?
真是太棘手了!
“誰說劉稷隻是一個佃戶出身的泥腿子,他比我孫子年紀都小,肚子裏的壞水比我這個一條腿邁進棺材裏的人都多!”
“大家千萬要小心,別被他坑了!”
劉稷聽到有人背後蛐蛐他,笑吟吟地看向對方。
擔心他坑人是吧?
恭喜你們,擔心成真了!
“諸位是裏麵坐著聊,還是就在門口聊?”
楊財主咽了口口水,看了眼已經在收拾桌椅的劉麥。
隻能失望的將腦袋縮了回來。
“事情緊急,就不去你家打擾了,還得麻煩劉東家跟我們走一趟,好去田間把你買的秧苗轉讓給我們。”
賣東西,先開口價格低。
買東西,先開口等人宰。
在商言商,劉稷麵對送上門的大戶,伸出兩根手指。
“我花五文一斤種子買來的秧苗,開個友情價,賣給你們二十文一斤。”
娘的!
這麽黑?
楊財主等人還以為兩根手指是雙倍,差點一口答應下來。
結果是雙倍的雙倍!
“一畝地要五六斤育種苗,光買苗就是一百多文錢,再算上雇工,從插秧到灌溉再到收割,算上犁地的成本,也要二百文,加起來就是三百文!”
一斤未脫殼的稻穀才賣四文錢。
花三百多文錢能換七八十斤稻穀,正好是佃戶的兩成收成。
關鍵是,這些還沒算他們雇工時要付出的監工和驗收的精力。
楊財主心直口快的抱怨著:“早知道是這樣,還不如按照交了糧稅五五開的條件佃給佃戶,隻管著秋天收糧呢!”
“有錢難買早知道,諸位買不買苗,不買我馬上差人去拔秧苗,賣給缺秧苗的地方,今年的行情大家也知道,有地沒苗的太多了,秧苗可是搶手貨。”
麵對劉稷的獅子大開口。
楊財主等人比吃了屎還難受。
想拒絕吧,賭不起秋稻種植時,到底會是什麽情況。
誰叫趙縣令光收錢不辦事,朝廷動向哪是那麽容易掌握的。
想認栽吧,他們想到多花出去的錢,心痛不已,難以抉擇。
偏偏劉稷還往他們傷口上撒鹽。
“大家樂觀一些,雖然春稻秧苗貴,但秋稻種出來,不僅收成低,賣價還更低呢。”
“誰說的?”
楊財主下意識地反問。
問完他就打了一個冷戰,暗道一聲不好。
大庸縣人均糧食缺口不大,但價格不比全國均價低。
原因就是,擁有大量田地的人們,會囤積佃戶們種植出來的糧食,等有人缺糧了再賣出去。
可現在佃戶們自家能開墾荒地,又佃了他們的田,補齊了大半的糧食缺口。
隻把糧食賣給城裏那些不種糧的人們,糧價不會低。
要是加上種秋稻,全縣一下子多出來幾萬畝地的收成。
大庸縣每年冬後到夏季,本該青黃不接時增長的糧價,會首次出現降價。
也可以拉到附近縣去賣,多貼些路費。
可他縣的佃戶沒趕上開荒種春稻,不代表他們不會開荒種秋稻!
“娘的!一畝地除了交稅,統共每年隻收一兩銀子的糧食,今年糧食還沒進倉,先給出去三百文錢,除了耕牛犁具的成本,這一畝地一年才賺四五百文?”
楊財主怒視著劉稷。
要不是劉稷,他們的良田還是最能穩定賺錢的營生。
如今可好,苦心經營大半年,往後還要定期給趙縣令交打點銀錢。
種地都快做成賠本買賣了!
劉稷聽到他們算的賬,繼續挑動他們焦慮的情緒。
“年景好能賺四五百文,碰到天災人禍,亂兵打來要征糧,你們不按交稅五五分的算法,還得給佃戶倒貼糧食呢。”
楊財主等人沒有反駁劉稷,這話是在危言聳聽。
去年中原旱災欠收,朝廷和地方賑災不及時,引起百姓暴亂,攻打官府。
亂兵過境時向財主商紳們征糧的事,他們都聽說過。
如今朝廷動**不安,指不定哪天哪地又有亂民揭竿而起。
“看來咱們手裏的田產,確實沒有以前那麽賺錢了。”
眾人表情凝重地點頭,表示附和。
劉稷見火候到了,給他們出了個好主意。
“依我看,大家還是趁著糧價平穩,良田沒變荒田時,低價賣掉一些田產換成金銀更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