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洛雲棠對他抱有殷殷期望

“皇帝!”元太後猛地起身,淩厲的雙目射向玉晉帝,臉上是不讚同的神色。

眾臣均是垂首不語,唯有謝策嘴角含笑,神情坦然地立於殿中央。

元太後疾步上前,眼含怒色,語速極快的反駁,“謝策年紀太輕,資曆太淺,如何能擔起左相一職?這不是胡鬧嗎?”

麵對太後公然反駁自己的決定,玉晉帝麵色淡淡,隻開口說了一句,“母後,這是朝政大事,且君無戲言。”

一句話,堵得元太後無話可說。

方才那句‘後宮不可幹政’,可是她親口所說。

靖王上前一步,站在太後身邊,麵色冷峻地開口,“皇上,母後並無他意,隻是擔心謝大人無法勝任左相一職。”

“裴左相在朝為官超五十載,從翰林院到外放再到回京為官,一步步磨煉走過來,才被任命左相。”

“而謝大人……”

君沐堯欲言又止,看向謝策,冰冷無情的目光對上那雙鎮定含笑的眼眸,似有刀光劍影。

帝後意見相左,爭執不下。

一眾重臣明哲保身同時失了聲,如老僧入定般立於大殿上。

“微臣認為,此法可行。”這時,秦大人站出來說出自己的見解。

“謝大人在翰林院曆練三年,從未出過錯,可見其謹慎仔細,這是其一。”

“此次雪災,謝大人身兼數職,到處奔波,處處以百姓以朝廷為先,這是其二。”

“災情緊迫,謝大人頭腦清楚,嫻熟地安排部署,可見處事臨危不亂極有章法,這是其三。”

“微臣認為,謝大人雖年輕,卻可以讓其暫代左相一職曆練。”

玉晉帝認真地聽完,緩緩開口,“母後、七弟不必擔憂。災情要緊,隻是讓謝策暫代左相一段時日,待朝廷定好人選,再行替換。”

“這隻是權宜之策。”

皇帝已經如此說了,元太後盡管心裏不滿,也隻能捏著鼻子點了點頭。

“既然皇帝心裏有數,哀家自然不會多言。今日晚了,哀家先回去了。”

正事商討完畢,元太後無心待在勤政殿,態度冷淡地說完,拂袖而去。

“恭送太後。”眾臣行禮。

想到聶院首如今守在裴左相身邊,玉晉帝開口,“這幾日都累了,今日先到這,眾愛卿回府休息。”

“謝皇上。”眾臣行禮謝恩,依次退出勤政殿。

“恭喜謝左相了。”踏出勤政殿,率先開口恭賀的,反倒是方才反對的靖王。

“多謝王爺。”謝策麵色不變,始終淺笑著,大方接下靖王的恭賀。

靖王不再言語,隻冷冰冰地深看了他一眼,轉身離開。

“我與洛大人同路,不如一同回去?”謝策笑著對洛宗淮提議。

“請。”洛宗淮淺笑著應下,兩人並肩而行共同出了皇宮。

一人乘坐馬車,一人端坐馬背,一同往衛國公府的方向而去。

衛國公府內。

季雅茹得知洛宗淮即將回府,喜上心頭,忙讓丫頭去告知洛雲棠,自己穿戴整齊前往府門口等候。

誰知,她與洛雲棠竟是同時到達。

兩人相視一笑,紛紛望著府門外,靜等洛宗淮回來。

‘吱呀……吱呀……’

車輪碾過積雪的聲音在寂靜的黑夜中極為清晰。

“那是誰?”季雅茹眯著眼,指著馬車旁一道黑影問道。

風雪太大,夜色太黑,隻能隱約看到一道騎著馬匹的人影,卻無法辨別到底是何人。

洛雲棠仔細辨認,隻覺馬背上的身影隱約有些熟悉。

馬車緩緩靠近衛國公府,在季雅茹等人詫異的神情中,謝策出聲提醒,“洛大人,衛國公府到了。”

短暫的驚訝後,季雅茹收拾好表情,溫婉地致謝道:“有勞謝大人一路相送。”

“什麽謝大人,是謝左相。”洛宗淮走出馬車,糾正季雅茹的話。

眾人臉上再次浮現震驚的神情。

洛雲棠注視著謝策,眼底亦是沒能藏住的驚詫。

這才幾日時間,謝策就從翰林院編修躍升為當朝左相了?

前世,裴左相因身體原因倒下後,朝堂上亂成一團,各派係爭權奪利,搶著要將自己人推上左相的位置。

朝臣根本無心雪災之事,導致幾十城的百姓饑寒交迫,枉死了多少性命。

這一世,隨著自己重生,就連朝堂的格局也發生了變化。

謝策若能坐穩左相的位置,對大秦未嚐不是好事。

“洛大人抬舉了,隻是暫代一段時日。”謝策看了洛雲棠一眼,卻被她的神色逗得心裏發笑。

這小丫頭,先是詫異、再是憂慮、然後是欣慰,最後是期盼。

好像是在期盼他成為一個好官。

謝策覺得有趣,不由得多看了洛雲棠一眼,發現她已恢複如常。

真是可惜!

“那就告辭了。”謝策調轉馬頭,往另一邊而去。

跑出一段路程,謝策突然勒緊韁繩,於茫茫大雪中停了下來。

回望了眼,燈火闌珊處,衛國公府眾人紛紛上前,將洛宗淮迎進了府內。

鬆鶴居。

“事情經過就是這樣。”洛宗淮將這幾日在皇宮的事情詳細地說了一遍。

“棠棠,你怎麽看?”洛宗淮無比慶幸棠棠將裴相以及雪災所覆蓋的城池全部寫在了信中。

這讓他心中有底,快速寫完所有折子,並未耽擱朝中大事。

洛雲棠沉思片刻,緩緩開口,“皇上這是打定主意讓謝大人接替裴相的位置。”

“隻說暫代,隻不過是安撫太後和靖王的手段罷了。更是防著他人從中作梗。”

“明日早朝,皇上應當會當庭頒布任命的詔書,讓謝大人正式接任左相一職。”

元太後是先帝繼後,多年未能孕育龍嗣。

先帝不忍,將玉晉帝交由元太後撫養。

誰知,元太後之後很順利地生下了靖王。

終於熬到靖王成年,元太後豈會甘心親生子止步於一個王爵?

洛宗淮點了點頭,他亦是這麽認為的。

朝堂上、後宮中,帝後不合已漸漸顯露,時常意見相左。

隻是雙方各有優劣勢,暫時維持著微妙的平衡,尚未撕破臉。

將謝策推上左相的位置,對玉晉帝而言,是一個膽大的決定,也是一種試探。

明日早朝後,朝堂後宮怕是都要炸開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