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趙神通!

李通拿過手令一看,發現手令上確實如陳知北所說。

他歎了一口氣,放下手令道:“確實,知府說讓你們便宜行事,但是如此大刑,不可輕用!”

劉軒這時也擺脫了那語塞的狀態,正色道:“如果不用刑,怎麽從他口中逼問出線索?”

他看向先前因為幾人的爭論而猶豫不決的捕快們:“你們繼續按照我……”

一道渾厚的嗓音打斷了劉軒的話,“吵死了,你們都在忙些什麽?”

一名體型魁梧,留著絡腮胡,身穿淺緋色官袍的男人走入了地牢內。

“趙同知!”

劉軒和李通連忙拱手,就連牢房裏的捕快們都是如此。

陳知北和蕭定邦有樣學樣,沒有當那違反規矩的出頭鳥。

趙神通掃視了一眼牢房內。

當他看見讓人壓在刑具上的牛捕快和已經死去的韓麻子後,眼神立刻變得微妙了。

“跟我說說,到底發生了什麽?”

李通連忙解釋了一切,當然敘述的角度不可避免地,向對他有利的一方解釋。

隻是由於他沒有顛倒是非,所以劉軒也就沒有打斷他。

趙神通微微點頭輕描淡寫道:“這樣啊,牛捕快殺死了賊首,這確實有殺人滅口之嫌,按大莽律,應該判他個斬首。”

李通眼神微變,抬頭看向趙神通。

而趙神通則用冷漠的目光注視著他,讓李通把想要說出的話憋回了肚子裏。

“隻是這事牽扯這麽多人,還需要好好調查才是,就由我來審理這案子吧。”

“可是趙同知,知府大人還沒有定奪,此事是我們按照知府大人的手……”

趙神通打斷了他的話,譏笑道:“劉典史,典史是幾品官?”

“正九品……”

“同知是幾品官?”

“正五品。”

“那是誰教你這麽對上官說話的?”趙神通微微歪頭,目光不善。

“府尊那邊,我自會前去解釋,你無需多言。”

“是!”劉軒抱拳行禮道。

一旁陳知北看見行禮過後的劉軒,雙拳握得發白。

“咱們走吧。”劉軒扭頭對陳知北一行人說道。

他們點點頭,跟著劉軒離開了地牢。

趙神通看他們離開,朝牢房裏的捕快們,吩咐道:“你們也一同離開吧。”

等到捕快們離開後,趙神通拍了拍李通的肩膀,趴在他耳邊低聲道:“阿通,我本來以為這事情要我出麵才能解決了,結果沒想到你有個好心腹,這下你沒麻煩了。”

他鬆開手,轉身向牢房外而去:“你們自己聊聊吧。”

目送趙神通離開,李通扭頭進入牢房內。

“阿牛,你這是何苦?咱們可以想其他的辦法,你這麽幹,讓我怎麽救你?”

李通為牛捕快解下了身上的鐐銬,語氣哀傷。

“大人,阿牛這條命是你救回來的,今日不過是還給你罷了,不必為阿牛落淚。”

牛捕快跪在地上,抱拳笑道。

李通注視著地上的牛捕快,掩麵而泣。

牛捕快卻明白,這是自己發自內心的選擇。

十五年前。

因為一場長達數月的幹旱,乾陽府顆粒無收。

當時的難民比現在的難民還要多,官府雖然施粥,但數量少到完全無法讓所有難民裹腹。

所以各種攔路搶劫,烹食人肉的事情,數不勝數。

牛捕快當時從來沒有幹過惡事,他也不願意去幹惡事。

所以他幹了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那就是衝到官府的馬車前請求施舍。

曾經有人這樣幹過,但都被捕快和衙役們打走了。

隻是他沒有被打走,因為馬車上的大官下令讓他登上馬車。

當時周圍的難民都瘋了,想要進入馬車之中,但是他們都讓捕快們給砍跑了。

唯一的幸運兒隻有他。

當時他向那名大官問:“為何要讓我登車?”

那大官回答:“看你可憐罷了。”

後來他才知道,那大官不是大官,隻是一名縣丞。

那縣丞不光讓他吃了一頓飽飯,還給了他一份差事,讓他日日得以飽食。

到後來,他甚至成了一名以前從來都不敢想的捕快。

之後縣丞調到哪裏,他就跟著去哪裏當捕快。

那縣丞名為李通,是他牛耕來誓死追隨之人。

————

牢房外,劉軒放慢了腳步,讓陳知北一行人和自己並肩而行。

“陳小哥,我剛剛是不是太慫了?”他笑問。

“劉公子你這麽做,必然有你的理由。”陳知北回答。

“哈哈哈,你說話說的太好聽了,我那般行徑看著確實太慫了。”劉軒搖頭歎氣道。

“但是我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那趙神通勢力廣大,還和我爹有仇,所以我不能和他硬頂,避免他之後耍手段。”

“有仇?”陳知北好奇問道。

同知乃是知府的副職,這兩位之間能怎麽結仇?

“是啊,有很大的仇,而且還涉及到朝堂那邊,水深的很。”劉軒指了指天。

“知府是流官,最多在當地待五年,而我爹來這裏才不過三年,但是這位趙同知可不同,他在這裏可整整待了九年了!”

“陳小哥你知道這是什麽意思嗎?”劉軒笑問道。

“不知。”陳知北搖頭。

他對於大莽根本談不上了解,各級官員之間的複雜關係,他更是完全不了解。

所以他隻能靜靜聽劉軒解釋。

“按照規矩,同知在當地幹了兩任或三任的時間後,便能升為知府,成為知府之後,就不能拖延了,幹滿五年立刻調走。”

“而這位趙同知,幹了六年的時間,正準備升任知府,我爹就調來了。”

陳知北恍然大悟,這明顯是朝堂裏有人在打壓趙同知,而且必然是劉知府這一派係的人。

而且這一招太毒辣了,本來都要升官了,突然空降一個領導下來,自己應得的位置給占住了。

這趙同知肯定得氣炸了,沒有立刻翻臉都算好的了。

想到這裏,陳知北困惑道:“這同知能升任為知府,而且還有時間長期經營當地,朝廷就不怕出問題嗎?”

劉軒微微一笑道:“朝廷當然怕出問題,但是一般的同知最多幹上一任就會調走,不會調走的同知,往往位於邊境。”

陳知北了然,大莽朝廷之所以留下如此隱患,是因為邊境的穩定大於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