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星

2年後

兩年來,汪若山帶領的天眼SETI項目組以1000多萬個不同頻率對太空進行著細致的掃描,他們已經對銀河係中將近2000萬顆恒星進行了定向探測。現在的瓶頸是數據分析的效率,盡管汪若山已經竭盡所能利用國內所有大型計算機中心的空閑時間對天眼收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但效率還是不夠。

方涵則仿照美國的SETI@Home計劃,正在主導建立一個SETI@China的計劃,試圖把中國所有家庭的電腦和互聯網企業的服務器都利用起來,在這些電腦和服務器空閑的時候協助分析天眼的海量數據。

但到目前為止,仍然沒有找尋到外星文明信號的蛛絲馬跡,對此,汪若山是有著充分心理準備的,畢竟2000萬顆恒星相對於銀河係的幾千億顆來說,依然是冰山之一角。

除了SETI任務,握手計劃依然在順利地進行,天眼每天都要定期接收來自蛇夫座方向旅行者1號傳回來的信號。

今天接收到的旅行者1號的信息中突然夾著一個特別的信號,這個信號的頻率完全不同於旅行者1號使用的頻率,若不是天眼超寬的監聽頻段,是不可能發現這個信號的。值班小組立即將此事報給了汪若山博士。

很快,汪若山和方涵都來到了測控室。

這是一個明顯的脈衝信號,波長在1納米左右,間隔周期是4.29秒。

方涵:“有點怪,從波長來看,這應該是一顆剛剛生成的脈衝星,但是間隔周期長得有點過分了。據我所知,我們已經發現的所有脈衝星的間隔周期還沒有超過3秒的。難道是旅行者1號抽筋了?”

汪若山:“不可能,旅行者1號從理論上來說,不可能產生如此高頻的信號。信號源來自旅行者1號方向,這是確定的,但從信號的頻率和精確的間隔周期上來看,不像是非自然產生的信號。照理說應該是顆脈衝星,但這個間隔周期確實有點長了,不過,或許我們發現了一種新類型的脈衝星。而且,這顯然是一顆剛剛誕生的脈衝星,要不是我們兩年來長期盯著同一個方向,是沒有這麽好運氣的,在我印象中,到目前為止,國際同行還沒有宣布過類似的發現。”

方涵興奮地說:“太好了,我有種直覺,這顆脈衝星的發現將改寫我們以往對脈衝星成因的認識。說實話,我對旋轉燈塔模型一向就沒有好感。老板,深入研究這個信號的任務你就交給我吧,我對脈衝星一直很感興趣。我申請給這顆脈衝星暫時命名為‘新蛋1號’。”

汪若山:“行,希望你早日出成果。先設法搞清楚信號源與地球的距離。美國人應該得不到這個信號,他們隻能共享到符合旅行者1號頻率範圍內的信號。”

方涵朗聲說:“收到,老板!”

方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了對“新蛋1號”的研究中,很快,她就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新蛋1號”的脈衝間隔周期在短短的一個月之內從4.29秒縮小到了4.26秒,並且持續勻速遞減。

方涵查遍了論文庫,也沒找到曾經類似的發現,這似乎是人類第一次發現一顆脈衝星的脈衝間隔在以如此快的速度遞減。

汪若山對此的推斷是這顆剛剛形成的脈衝星的體積還在不斷地減小中,為了維持角動量守恒,那麽它的轉速就必須不斷地增大,於是脈衝間隔就不斷地減少,這似乎恰恰印證了傳統的旋轉燈塔模型的正確。

總之,方涵和汪若山對這顆新發現的脈衝星都非常感興趣,但是在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研究進展之前,他們沒有急於向外界公布這一較為重大的天文新發現。兩個人都希望能通過對新蛋1號的研究,改寫人類有關脈衝星的理論模型。

但新蛋1號到地球的距離卻始終測量不出。他們嚐試過各種方法,但都宣告失敗。在天眼的精度範圍內,沒法測量出任何脈衝頻率的“紅移”或者“藍移”值。

直到一件偶然事件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