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宇宙多重時空研究所”,是馬特奧·魯索投資的研究機構,坐落在紐約北部的懷特普萊恩,隸屬紐約州威徹斯特郡的一個城市,靠近洛克菲勒城堡附近,戒備森嚴。

當年,馬特奧的父親約翰·魯索生命垂危,在監獄裏將不久於人世。恰好就在那個時候,他得到了一份絕密情報,得知哥倫比亞大學的量子理論實驗室,建造了一台量子隱形傳送機器,能使人的靈魂永遠儲存宇宙中——人的意識可以跨越多重時空。

馬特奧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一個絕佳的時刻,一旦他父親去世,便可利用量子隱形傳送機器,把他父親的“靈魂”送往其他時空,未來有一天,他和父親能夠重新團聚,利用高科技聯合起來統治世界。

馬特奧深知,創立宇宙多重時空研究所,是一件“燒錢”的事情,需要雄厚的資本作為後盾,錢當然是越多越好。他是個聰明人,研究宇宙多重時空不能指望立竿見影出成果,弟兄們拿槍舞棍用命換來的錢,是不能往無底洞裏填的,否則連本錢都將輸得精光,最好能把別人口袋裏的錢,吸引到這個科研項目上來。

思來想去,他馬上想到了一個人——彼得·瓦拉赫,此人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在華爾街長袖善舞30多年,極其善於遊說客戶,他巧舌如簧,籌集資金的能力異於常人,總是能把公司的衍生產品推銷出去,連他自己也成了彼得的客戶。

事實證明他沒有選錯人。從華爾街包裝出來的衍生證券,就像把80歲的老奶奶變成中年婦女,雖徐娘半老,但風韻猶存,進而再次把她打扮成18歲的大姑娘,不斷地推銷給全世界。也正因為這一優勢,彼得的年薪已晉級到“億萬美元俱樂部”。

十幾年來,為了獲得巨額的研究資金,彼得·瓦拉赫創立了各種名目的私募基金,許諾以高額的回報來引誘客戶,他們中的大多數非富即貴。如果謊言被拆穿了就賄賂,賄賂不行,便由他的弟兄們抓住對方的軟肋,進行威脅和恐嚇。這些投資人全都簽署了保密文件,嚴密的規章製度保障了研究所的隱秘性,一旦發現泄露者就會被踢出局,取消分享豐厚利益的權利。

彼得設立的所有私募基金,全在開曼群島和百慕大這個“避稅天堂”注冊,專門在美國境外從事離岸證券投資,像是投資麵臨破產、重組、賤價出售,或者財務出現困境的公司,利用各國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進行宏觀經濟的不均衡套利活動,使用杠杆再加上避稅的優勢,取得豐厚的利潤。

彼得的投機訣竅和馬特奧的威逼手段,確保了科研所的資金來源,然而相比巨額的花費和投機風險,利潤空間很有限。馬特奧意識到畢竟是一筆長期的生意,不可能經常使用威脅的手段,隻有籠絡更強大的權力庇護,讓“死錢”變成“活錢”,資金才能翻倍地增加,其真正的目的才能不被暴露。

也真是心想事成!

彼得憑著他的超凡勇氣,頗為自信能賺更多的錢,他缺乏的隻是一個獲取內幕消息的途徑,這阻礙了他擴大他明星效應的影響力。

3年前,彼得的前任雷蒙·伯克維茨被任命為財政部長。彼得得知這一消息,簡直比伯克維茨本人還興奮,這是他獲取信息的絕好途徑。伯克維茨是從華爾街走出去的,走馬上任華盛頓的時候,理所當然地帶去一批從前的老部下,這就給了彼得一個絕好的機會。他趁機遊走於過去的同行中間,在財政部廣泛建立關係網,搜集各類信息,使“梅森集團”在股票市場中,永遠扮演“先知先覺”的角色,成為各大媒體金融版麵爭相采訪的對象,全球的金融機構和炒股的散戶們都瘋狂地追隨他,希望借助大莊家的東風交上好運。

去年11月初的一天早上,彼得駕駛著一輛奔馳車,興衝衝地來到南安普敦——黑手黨總部,期望立刻見到馬特奧,報告一個極好的消息。

他在院落外麵停好車,被門口的一個“士兵”引到主樓內,見弗蘭西斯站在書房門口,板著臉,並沒有讓他進去的意思。他瞥了一眼弗蘭西斯,心裏罵了一句“他媽的蠢貨一個”,然後無奈地坐在門旁的椅子上,等待馬特奧的召見。

彼得瞧這戒備的陣勢,一定是來了重要客人在書房開會,還不知道要等多久呢,便掏出一支香煙,抽了起來。

彼得的確很有眼力見兒,馬特奧在書房接待了一位來客,此人名叫亨利·加德納,是“宇宙多重時空研究所”的運營官。他也給馬特奧帶來一個絕好的消息:他帶領研究所經過23年數不清的實驗,終於有了一個重大的發現——在這個地球上並存著多重時空。

加德納興奮不已,這個絕密的消息在電話裏不方便說,所以連夜從實驗室來到南安普敦。他省略了客套的寒暄,跨進書房見著馬特奧,開口便報告喜訊:“教父,我們成功了。”

“你說什麽?這是真的嗎?”馬特奧睜大驚喜的雙眼,因為是意想不到的喜訊,他兩眼閃亮,不由得抬高了音量。

加德納馬上向馬特奧解釋說:“昨晚上,我終於發現在地球上,還存在另一個時空,比我們早了整整28年。”

“這個怎麽說呢?”馬特奧不理解,急著發問。

“教父,請容我慢慢向你匯報。”加德納見馬特奧站了起來,也不便坐下來,他連說帶比畫的,把“前時空”的特殊性,簡單地介紹了一下。

馬特奧聽完加德納的介紹,欣慰地舒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欣喜的笑容。他背過臉,兩手叉腰,看著窗外的大花園,見兩個小侄女正揮灑手柄吹製器,吹起一個個巨大的肥皂泡,歡快地追逐著泡泡在玩耍。

他收起笑容,皺著眉頭,在心裏盤算開了:“上帝還是眷顧我的,終於讓我發現‘前時空’,所有的投資都值了。”

想到此,馬特奧拍拍加德納的肩膀,誇讚說:“辛苦了,我會獎勵你的。”說著,他走過去打開房門,提高聲音叫道:“弗蘭西斯,你去告訴托尼,叫詹妮不要吹泡泡。”

“是,教父。”弗朗西斯答應著走開了。

彼得趁此機會,連忙站起來,笑著迎向馬特奧:“教父,你好。”他有一個驚人的好消息,不方便在電話裏說,此時不抓住機會,很可能會錯失時機。

“咦,你怎麽在這裏啊?”馬特奧驚異地問道。

彼得立刻壓低聲音,解釋說:“教父,我剛從財政部獲得一個絕密的信息,在電話裏不方便說,所以沒有預約就趕來了。”

“哦——?你等我一會兒。”

馬特奧說完,關上房門退回房間。兩分鍾後,房門重新打開,馬特奧陪同加德納出來,送走客人,招呼彼得進書房。

“好,你說吧,你有什麽好消息?”馬特奧問道。

彼得正絞盡腦汁想著,剛才看到的新麵孔是誰,能享受像他這樣的待遇,在書房秘密會見教父。現在聽見馬特奧發問,連忙回答說:“教父,我從財政部獲得消息,全美聯合銀行有意收購紐約銀行,使其成為全美聯合銀行的紐約分行,我們又可以大賺一筆了。”

馬特奧瞥了一眼彼得,見彼得正急切地看著他,隻等自己點頭。不由得暗自得意,今後我可以利用“前時空”帶來的信息,先知先覺,賺盡全世界的錢,然後投入更多的資金,進行宇宙多重時空的研究,利用科學結果賺取更多的金錢,這樣一來,就不必依賴內幕消息操作股市。

他本想說我們就到此為止吧。就在他開口說話的一瞬間,耳邊回閃起加德納的話,“教父,目前我們不能輕舉妄動,一切必須順其自然,否則將帶來嚴重後果。”因此話到嘴邊,他脫口而出問道:“你有把握嗎?”

“教父,你知道我的影響力。隻要我把兼並銀行的消息散布出去,不愁做不了莊家。”

馬特奧盯著彼得,沒有表態。

彼得暗想:依靠我的內幕消息,我的判斷力和我的影響力,能讓馬特奧賺大發了。

在今天這樣紛繁的商業社會,要做到不受任何信息和噪音的影響,恪守自由意誌與獨立思維,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人們買入股票,可能因為在報紙上讀到一則消息,或在財經節目裏聽專家的薦股,抑或是追隨像他這樣的“股神”,因為一時心血**付諸了行動。

但大家怎麽會知道呢,那些“買入賣出”的建議,都操控在極少數的人手裏,虧損變成了常態,盈利轉瞬即逝,那些普通的人並非由於運氣不佳,而是從一開始就落入被精心設置的圈套中。那些沒有頭腦的笨蛋們,因為做著發財夢,被置身於一連串的陰謀之中,卻渾然不知。

怪隻怪這些人的信息來源有限,每個人都在收看同樣的財經節目、上同樣的門戶網站、讀同一份報紙的同一個板塊,茶餘飯後所討論的也都是同樣的話題。傳媒與大眾交談就像是無形的“消息過濾器”,最終輸入他們的大腦數據早已麵目全非。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人類社會所麵臨的最大威脅,並不是機器有朝一日會像人類那樣思考,而是人類變得像機器那樣思考。”這就如同齒輪每日辛苦地運轉,留給自由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大多數人或是忙於生計,或是出於懶惰,凡事從來不問為什麽,所關心的隻是結論,別煩了,直接點吧:我到底該買哪隻股票?

“納斯達克指數今年能突破8000點嗎?”

“我應該在什麽點位買入呢?”

“巴菲特說……”

“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格曼說……”

多數股民會輕信財經媒體、專家教授、“股市達人”,以及朋友所帶來的各種小道消息,唯獨不相信自己的判斷。這是窮人的思維習慣,能怪誰呢?亞裏士多德嗎?

“西方哲學之父”——亞裏士多德認為:“獲取智慧的良方,就是向比你更高明的人請教。”

可是在華爾街這個投機之地,請教他人往往適得其反。因為那些被公認為高明的人,實際上都是像我這樣的,隻要能讓別人相信自己高明,或者更專業,便能賺到錢。我們招徠客戶的廣告,第一句話總是:“我們擁有專業的研究團隊。”

是的,沒錯。20世紀90年代初,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掌門人約翰·梅裏韋瑟(John Meriwether),使用複雜的數學模型,利用美國、日本和歐洲各國政府債券進行套利交易,被人們譽為“點石成金”的華爾街“債務套利之父”。

那幾年,梅裏韋瑟的投資基金,獲得了遠超大市的回報。1998年,萬萬沒有料到的事情發生了,真可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俄羅斯金融風暴引發了全球的金融動**,結果這起小概率事件,使他們那一艘巨大的“泰坦尼克號”撞上了冰山一角。

梅裏韋瑟利用從投資者那兒籌來的22億美元作資本抵押,買入價值3,250億美元的證券,杠杆比率高達60倍,從當年5月份的俄羅斯金融風暴開始,至同年9月份全麵潰敗,短短的150天,資產淨值下降了90%,出現43億美元巨額虧損,僅僅剩餘5億美元,從而使公司走到了破產的邊緣,巨額虧損的投資者們欲哭無淚。

事實已經表明了,那些財經傳媒、基金經理、證券講師,以及被捧得高高在上的“股神”,他們的收入五花八門,包括上市公司的讚助費、股票“推介費”、課時費、出書的版稅……

“專家們”奢侈生活的資金來源,當然是來自投資收益提成,玩的是別人口袋裏的金錢:贏了分享高額紅利,輸了不必承擔任何損失,而且管理費照收不誤,這是最安全的“吸金大法”。

在股市中虧錢可以有很多原因,但“虛心求教”必為其一。無論是訂閱財經周刊、觀看財經頻道、聆聽“專家”意見,還是參加“炒股培訓班”……無不體現了如饑似渴的發財欲望。虧錢,要怪他們懶惰於思考,讓別人代替自己做出太多決定。在這個弱肉強食的股市叢林,當羊向狼請教要如何才能生存時,狼肯定會回答說:我可以告訴你,但是請讓我先吃掉你身上的一塊肉。

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馬特奧相當清楚,但他此時為何猶豫不決呢?他們是完美的投機搭檔,繼續合作風險下降,利大於弊。想到此,彼得不得不采用激將法:“教父,你已經富可敵國。如果你不想參與這筆生意,我不勉強。這個機遇一生難得,我想做。你不反對吧?”

“我說不參與了嗎?”彼得話音剛落,馬特奧瞬間拿定主意,決定參與銀行兼並的投機。往常在這樣的遊戲中讓他占據上風,是依靠雄厚的資金和政治資本做後盾,以換取彼得的投機操作技能和內幕消息來源。

但是這次不一樣,投機操作的外圍環境發生了變化,新選舉削弱了馬特奧在政界的力量,一些參議員和警察局高官的名字,已經從集團的工資單上消失,扶植新的政治力量需要時間。

從“前時空”獲取情報,先知先覺賺大錢,同樣需要時間。這次彼得獲得內幕消息做局投機,雖說存在風險,就這麽放棄也是蠻可惜的。何不作為收官之作呢?

這樣一想,馬特奧兩眼炯炯有神,看著彼得自信地說道:“好吧,讓我們再合作一把。”

彼得一聽,心裏歡喜得雀躍起來,臉上卻不敢露出喜色。馬特奧發現了“前時空”,今後他的內幕消息便會失去價值,恐怕這是他們最後的合作機會,他必須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他從大衣口袋掏出一盒煙,抽出一支遞給馬特奧,自己拿了一支煙點燃後,慢悠悠地問馬特奧:“教父,你想怎麽玩呢?”

馬特奧低頭把玩著手上的煙卷,知道彼得深藏不露,想吊高來賣。他略微一想,抬起頭,夾著雪茄的手一揮,詭異地笑道:“這樣吧,我出資金占60。”

彼得兩眼放出陰冷的光,全身的毛孔都雀躍起來,毫不示弱地直視對方:“No,這可不行。在這筆生意上,你的資金固然重要,我的信息資源更有價值,再加上我的投資天賦,我占55。”

馬特奧本想再爭執一番,但是轉而一想,即便自己資金雄厚,但是政治資本已大不如前,如果缺乏彼得這樣的莊家,那是一潭死水掀不起大風大浪,便答應道:“既然這樣,大家各退一步,我們五五分成。”

彼得聽了幹笑兩聲,伸出大拇指讚歎道:“教父,你果然大人有大量,成交!”

彼得和馬特奧終於聯合起來,兩人達成為期6個月的合作協議:馬特奧出資投機紐約銀行的股票,彼得則憑借投機天賦,以及從財政部獲得的內幕信息,分享50%的利潤。

秘密協議簽完後,彼得經過周密的安排,著手實施他的整盤計劃。幾天後,“全美聯合銀行”有意收購“紐約銀行”的機密消息,首先在曼哈頓的“億元俱樂部”悄悄地流傳,然後在人們的求證過程中,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在華爾街傳播開來。

眼看時機成熟,打蛇打七寸。他按照預先製定的計劃,決定引誘盧卡斯·詹森入局,此人是企業界的領頭人,一直希望成為銀行的大股東,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好機會,絕對萬無一失。

彼得吩咐最得意的交易員史蒂夫購入大量紐約銀行的股票,做多“紐約銀行”,一旦銀行並購,股價便會大漲。不過,如此絕密的消息大家都知道了,銀行並購還會如期進行嗎?於是,他計劃在做多“紐約銀行”的同時,使用馬特奧的資本反手做空“紐約銀行”,等於購買一個雙保險。

這是一個完美的計劃。

那天晚上,彼得躺在**睡不著了,感覺夜越來越長,在暗夜中,數著分秒在等天亮。既然興奮得睡不著,他索性起床,去客廳給自己倒了一杯白蘭地,加了些冰塊,就這樣一杯接著一杯,往嘴裏裏灌下去。微醺中,他想著自己的完美計劃,越想越興奮。

第二天一大早,彼得開車徑直去了詹森製藥集團,敲開盧卡斯·詹森辦公室的門,要說動這位大人物參與遊戲。

“做多‘紐約銀行’?你確定?你的勝算有多大?”盧卡斯·詹森帶著懷疑的口吻,斜睨著彼得連連追問。

彼得迎著盧卡斯·詹森銳利的目光,為了消除對方的戒備和疑慮,毫不遲疑地反問:“你信不過我?我令你失望過嗎?”

彼得的心裏確實有鬼,隻是故作鎮靜而已。其實,他在做空“紐約銀行”股的同時,瞞著馬特奧用自己的資金,偷偷摸摸暗中做多這隻股票。他之所以力爭盧卡斯·詹森加入做多行列,目的是采用“雙向策略”來對衝風險,力求萬無一失。

盧卡斯·詹森在商場上久經曆練,精明過人,戰勝過無數強悍的對手,兼並了很多業界的同行。而掌控“紐約銀行”的股份成為大股東,是他一直以來的心願——通過股權分享放貸成果,方便自家企業的資金周轉。彼得是圈內人,聲名遠揚華爾街,與華盛頓有著良好的關係網,之前他們也合作許多回了,嚐到過獲利的甜頭。再說詹森製藥的收購兼並業務,也都由“梅森集團”負責完成的。而且詹森家族的“人類幹細胞基金”捐款花名冊上,彼得的名字赫然在主要捐贈者之列。他並不知道彼得看準他的喜好,挖好了陷阱等著他往裏跳,因而放鬆警惕,竟然爽快地答應說:“好,讓我們一起做多‘紐約銀行’!”

“哦,對了,這件事必須守口如瓶,隻限於你我知道。”彼得心裏樂開了花,一個“無風險獲利法”誕生了,簡直是天衣無縫。心下暗想:我這一頭買進股票,另一頭做空股票。不管股價上漲下跌,我用別人的錢“對衝”,虧損全是別人的,賺錢揣進自己的腰包,是一筆穩賺不賠的買賣。

這天在晚飯桌上,彼得越想越得意,竟不由自主地笑了出來。他的太太在一旁,誤以為自己妝容有錯,便問:“我有這麽好笑嗎?”

“不是你。是我太有才幹,做成一筆大生意。”

“能說來聽聽嗎?讓我也開心開心。”

彼得便把自己的如意算盤,從頭到尾,向太太娓娓道來。臨了,他得意地說:“老婆,如果並購真的發生了,紐約銀行的股票就會暴漲,賺來的錢我和盧卡斯對半分,就讓馬特奧倒黴去吧,虧損由他承擔。假若並購案落空股價大跌,我就和馬特奧對半分蛋糕,盧卡斯就得認栽,我隻跟他說分享50%的利潤,沒說過要承擔一半虧損。”

“虧你想得出來,你夠狡猾的。”

他收起了笑容。這是他被逼迫的選擇,不狡猾就完蛋了。可他無論如何也沒料到,如此難得的一筆投機生意,居然會壞在史蒂夫的手裏,還帶出一連串的意外事件。

眼下,他除了要對付史蒂夫,還要預防暗箱操作被泄露,一旦事情泄露出去,他知道會有什麽樣的後果。馬特奧憎恨被別人欺騙。不過,有一件事情他覺得很奇怪,那天馬特奧會見的人是誰?馬特奧為何也盯著史蒂夫呢?

彼得帶著滿肚子的狐疑,試圖找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