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施恩楊妃賢後教子

李恪從皇城中走出,臉上露出了一絲輕笑。

太子這邊自己還沒出手,李世民就已經錘了一遍。

顯然李世民是知道些什麽,但是又不願過多深究。

畢竟他即是帝王又是父親,他既要為大唐考慮,又要為兒子們考慮。

今日重錘了李承乾,估計就是李世民做給自己看的。

隻可惜目前魏征他們把線索隻查到了李承乾的手下就斷了。

李泰不僅沒有被捶打,反而因為拍馬屁,畫大餅,險些逃過一劫。

還好李世民心中有數,最後還是又表了一番態,也算是對自己表態。

也罷,現在自己需要繼續積蓄力量,坐山觀虎鬥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一個庶出的名分,就讓自己起步落後太子和魏王。

事情還需要繼續謀劃,想要一口氣吃成胖子也不太可能。

不過今日自己賣個了長孫皇後一個人情,不知道會有什麽作用。

罷了,先不要高興太早,魏王顯然比太子更難對付。

言畢,李恪整理了一番衣冠,向著自己的車駕走去。

“吳王殿下!”

李恪聞言扭過頭去,看著身後追來的一個宮女。

衛士們見狀當即護住李恪。

“吳王殿下,娘娘派奴婢告知吳王,明日和太子、魏王一同入宮,去拜見太上皇。”

李恪眉頭一挑,拜見太上皇?

短暫地思索後,李恪拱手說道:“請回稟母後,兒臣明白!”

作為庶出皇子,李恪當然要稱呼正牌皇後為母後,這便是尊卑有序。

等到李恪坐上車駕,李恪忽然輕笑起來。

他明白長孫皇後要就毒米之事做個了斷了。

後宮。

方才傳話的宮女模仿李恪的身形,對著長孫皇後拱手說道:“回稟母後,兒臣明白!”

長孫皇後見狀輕笑著點點頭,吳王李恪果然懂事。

若是自己悉心**一番,也許日後能夠成為一代賢王,輔佐自己的兒子坐穩寶座。

“梅兒,你去膳房讓他們做些藥膳送到楊妃處!”

“再派五個健婦,五個婢女送過去服侍楊妃!”

“還有,準備一下,稍後本宮去和楊妃閑聊片刻。”

梅兒聞言連忙正了正身子,拱手領命,快步向著膳房走去。

此時的李恪並不知道自己今日抬了一手李承乾,會讓長孫皇後對自己頗為欣賞,並且還試著拉攏自己。

不久之後,李承乾和李泰便出現在長孫皇後的麵前。

“兒臣拜見母後!”

李承乾和李泰拱手行禮後,下意識便要站直身子。

然而兩人忽然反應過來,母後並沒有說出“免禮”二字,也沒有走到身旁拉住二人。

這下他們反應過來,母後多半是生氣了。

長孫皇後此時麵色冷峻地說道:“你們知道我為什麽要讓你們彎著腰拱手行禮嗎?”

李承乾聞言沉默著不說話。

李泰則是一點就通,當即跪在地上說道:“母親是想要告訴我們一時的彎腰低頭不算什麽,對嗎?”

長孫皇後頗為讚賞地點了點頭。

隨後看著兩個兒子說道:“吳王獻上此等祥瑞,於國於民皆是天大的好事,你們父皇自然欣喜萬分,一時間難免褒獎李恪幾句。”

“可是和你們相比,李恪早早就離開皇宮開府,而且平日都在府中擺弄田地,他做出了些成績,被褒獎一番並不代表什麽。”

“你們兩人幾乎每日都得陛下召見,此等殊榮李恪可曾有過?”

李承乾和李泰聞言默不作聲。

長孫皇後又繼續說道:“他能做出此番成績,是因為足足在府上擺弄了五年的田地,此等恒心毅力,你們可有?”

“況且他乃是前朝公主所生,就算做出些成績如何能威脅到你們兩人?”

“愚蠢!短見!”

兩人聞言連忙叩首說道:“母後教訓的是!”

長孫皇後見狀也不多言,抬手說道:“起來吧,明日你們入宮隨我去拜見太上皇,我也叫上了他。”

“明日之後,此事就可了結了!”

聽到長孫皇後的話,李承乾和李泰皆是一愣,隨後有些震驚地看向母親。

“娘,這是什麽情況?”

長孫皇後聞言擺擺手示意他們不要多問。

兩人不敢忤逆母親,便也老老實實不再多問。

等到兩人從後宮走出,李承乾看向李泰說道:“二弟,好手段啊,今日險些就被你蒙混過關。”

李泰輕笑一聲,看著大哥李承乾說道:“太子,此事查到了你的屬官身上,和我有什麽關係?”

李承乾聞言眉頭一皺,冷笑一聲說道:“別在這裝糊塗,明明是你的人去下的毒,為何卻先從買毒這邊查起?”

“這你要問大理寺了?”

言畢,李泰輕笑一聲隨即拱手走開。

李承乾看著李泰的背影,不由目露凶光。

母後所言不錯,區區一個前朝餘孽所生的庶子,對自己造不成什麽威脅。

等到勢頭一過,他就和其他庶出沒什麽區別,最多被稱為賢王而已。

真正能夠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就是麵前的這個胞弟啊。

至於另一個胞弟李治,現在才五歲,等他發展出勢力了,自己的兒子都能定親了。

“太子殿下,老臣奉陛下之命前來為太子講書。”

幾個年長的儒臣不等李承乾多想,便帶著他進入東宮,開始講授儒家經典。

李泰這邊在辭別了李承乾後,也知道自己此番幾乎算是全身而退,父皇的重錘都打在了太子身上。

太子自然是對此有所不滿,看樣子還想要拉自己下水。

好在母後說過明日之後,此事就能了解,不然自己說不定還會遇到麻煩。

想到自己的母後,李泰不由點點頭。

母後所言果然不錯,今日李恪麵對一個大好的機會。

竟然拱手讓出,還幫太子洗脫了嫌疑,他果然難成大氣,先前也是自己反應過度,才做出如此愚蠢地決定。

李恪他的出身就決定了他對自己很難構成威脅。

況且他把大把時間花在種地上,日後最多也就是造福百姓,得個賢王的名號。

自己的敵人隻有身體羸弱的大哥一人。

隻要熬死大哥,或者……

可惜現在的長孫皇後正親自帶人去找楊妃拉近關係,不知道兩個兒子現在的想法。

否則隻怕她要直接吐出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