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他這是進貨來了

雖然最後的產量,幾乎一樣。

但不管是哪個大臣,都心裏清楚。

一方是早有準備,從小開始就學習的手法。

另一方卻是倉促上陣。

這麽短的時間裏,兩方產量都一樣。

若是時間拉長之後,必然是流水線一方,大獲全勝。

最後提高的產量,何止一倍?

他們想到這裏,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李世民看完,更是一陣大笑。

“好好好,有此技法,我大唐以後,就再也不怕缺少兵器了。”

不過這時,長孫無忌卻又站了出來。

“陛下,您這話可就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了。”

“這流水線的法子,還另有妙用。”

李世民聽完,沉思一陣,突然一拍大腿。

他本就是心思敏捷之人,經過長孫無忌的提醒後,很快就反應過來。

“長孫愛卿,你的意思,莫非是這流水線,還有保密的功效?”

長孫無忌笑著點頭。

“本來的技法,是將完整流程,交在一人手中,若是此人叛逃他國,周圍蠻夷,就等於得到了全套工藝。”

“但若是采用流水線,每人隻知道自己那一小部分的工藝,就是逃到他國,也用處不大了。”

這其中妙處,其實早在李彥在朔州城,第一次提出這流水線時,就被當地太守發現。

所以李世民反應如此迅速,倒也正常。

皇帝又是一陣大笑。

“來人,速速將此法推行下去。”

“朕要他們在一個月內,趕製十萬套兵器,送去草原,武裝臣服我大唐的突厥各部。”

“將西突厥大軍,全都趕走!”

李世民說到這裏,突然又激動起來。

眼中滿是憧憬。

“等突厥被趕走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高句麗了!”

他把眼神投向東方。

前朝滅亡,固然有許多原因。

但最重要的一個,就是楊廣三征高麗,把大隋的精銳,丟掉一多半。

而且東部各郡縣,也損失慘重,青壯都被拉去做民夫,十死三四。

剩下的百姓,也民不聊生,幹脆起來造反。

第一個舉起義旗的,就是齊人王薄。

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後,雖然也一直有心,要對高句麗動手。

但是北有突厥,他一直不敢放心東征。

若是突厥的威脅,徹底消失。

他就能對著東方的大敵,發起攻擊了。

聽到皇帝這話,不少大臣心中一動。

房玄齡走了出來:“陛下,我大唐雖然輕易平定了頡利可汗,但是西突厥仍不可小覷。”

“貿然東征高句麗,恐怕不是好事啊。”

長孫無忌也點頭。

“是啊,陛下,高句麗經過楊廣三次進攻,早已經做了無數準備。”

“臣聽聞這高句麗上下,在遼東群山之中,修築了數百座山城,名字雖然是城,其實是一個個堅固的堡壘。”

“而且還在其中,囤積了大量的糧草,不懼圍困。”

“若是強行攻打,一個個堡壘打過去,必然損失慘重。”

“可若是不管,這些山城都距離交通要道不遠,高句麗軍隊,可以依托山城,騷擾我方糧道。”

“總之,這高句麗,確實不好對付啊,請陛下三思。”

就是一貫主戰的將軍們,也都沉默。

楊廣三次進攻高句麗的失敗,實在是過於慘痛。

他們可不敢貿然開口。

不然李世民真的派兵東征,到時候沒有獲勝,他們可就是罪魁禍首了。

李世民見狀 長歎一聲。

“可惜李靖不在……”

“罷了,還是先等他帶著東部突厥,擊破西突厥再說吧!”

見皇帝沒有再討論東征,大臣們都鬆了口氣。

李世民搖頭,突然看了李彥一眼。

“李愛卿,你獻上流水線,再次立下大功,隻是朕一時還不知道賞你什麽。”

“等過段時間,朕想清楚了再說吧。”

李彥嘴角一嘟:“行吧!”

剛才參與打賭的大臣們,見李彥對皇帝如此不恭敬。

心裏都在驚訝:“李大人憑什麽敢的?”

但是那些剛才沒有參與,而是在一旁,親眼看見李世民,把李彥頂在肩頭的大臣。

卻隻是歎了口氣。

“你們都這個關係了,還生分什麽。”

李世民正要宣布散朝,突然想起什麽,又對著李彥問道。

“李愛卿,這次你出京,那河道的徐總管,似乎對你不太恭敬,你打算如何處置他?”

李彥搖頭:“他也是忠心國事嘛,陛下也不必深究,還是讓他回去,繼續做河道總管吧。”

李世民點頭。

不多時,他宣布散朝。

大臣們三三兩兩走了出去。

頓時討論起來。

“呼,剛才被陛下抓包時候,可是嚇死我了,生怕陛下一怒之下,把咱們都拉出去打板子。”

“這個不能吧?陛下似乎對大臣,總還挺優待的。”

先前說話那人,還是搖頭。

“怎麽不可能?咱們剛才,確實有些過分了。”

他們說了一陣之後,突然想起什麽,拉住剛才站在殿門口的人。

“對了,你們剛才到底看到了什麽,居然如此驚訝?”

那些人對視一眼,這才把剛才的情況,說了出來。

聽到的大臣,也是一臉不敢置信。

“你們不是看錯了吧!”

但等他們看見,那些親眼所見的大臣,全都一臉嚴肅地點頭。

終於知道這不是假話。

也一陣歎氣。

“李彥大人,還真是得到陛下的看重啊。”

大臣們附近不遠處,房玄齡和杜如晦,也聽到這些事情。

他們對視一眼。

“哎,當初陛下欽點李彥做狀元時,咱們可沒有想到今天這情況。”

“不過陛下把李彥背到肩膀上,到底有什麽深意?”

他們自然不知道牛頓那句名言,所以更搞不懂這裏麵的緣由。

談了好一陣,最後得出的結論,也還是那句話。

“陛下實在是太寵信李彥了!”

他們不由得把目光,重新投向已經走遠的李彥。

李彥從皇帝的小金庫中,搞到了那麽多錢,自然不可能自己當苦力,一點點搬回去。

他派人叫來王重信,讓他雇了好幾輛馬車,來把這些錢拉走。

兩人靜靜看著這場景。

“哎,李彥從宮中帶走那麽多錢,就跟拉貨一樣,還真不當自己是外人。”

“未來許多年,這朝堂,恐怕都是李彥的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