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 / 我的獨角戲
那個年代,多少英雄豪傑,無數奇人異士,都不甘於寂寞。
可是,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後來,隻剩下他在演獨角戲。
司馬懿。
他的堅韌和隱忍,並未獲得生活的獎賞。
深入骨髓的疲倦,一瞬間席卷了他。
1.
洛陽,司馬門。
衝天的火光中,一位須發皆白的將軍騎著他的戰馬,像尊雕塑一樣矗立在廣場上。他的身後,還有裝束整齊的幾十名將領。
深夜的風,涼颼颼,吹亂了他的長發,暴露出他的滄桑。
70歲的司馬懿終於出手了,他由此成為中國政變史上年紀最大的人。
那是公元249年,曹操逝去已29年,他的曾孫曹芳當皇帝已10年,年號正始。
這次政變特別順利,隻是放了一把火,殺了幾十個頑固的軍人,整個洛陽就被司馬家族控製了。
司馬門是都城夜生活最熱鬧的地方,人們習慣在這裏擼串、唱K、放風箏、跳廣場舞。
但現在,除了巡防的士兵,一個群眾都看不見。
很多人還不知道洛陽城今夜發生了什麽,但看滿大街的軍人和火光,大事無疑。
司馬懿用最短的時間解決了他的對手曹爽。
高手一般不出招,出招必勝。
就像20年前麵對諸葛亮,他自信地對身邊人說,“亮誌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10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謀聖諸葛亮的遭遇如此,更何況一介武夫曹爽。
曹爽是個很小心、心也很小的人,因為他的權力沒被關進製度的籠子裏,逐漸養成了任人唯親,專權亂政的壞毛病。後來他還一意孤行出兵伐蜀,令魏死傷慘重。
他還是一個講排揚的人,起居自比皇帝,毫不注意社會影響。
他酷愛殺人、整人,尤其是可能威脅他的人。一向低調的老臣司馬懿也被逼到了懸崖邊上。
終於走出了這一步!司馬懿長長地歎了口氣。
這口氣,他憋了43年5個月零13天。
政變那天晚上,他根本沒睡著。
他喝了很多酒,度數很高的酒。
對一個男人來說,酒是好東西,可以壯膽,可以反省,可以解煩,可以表白,有的酒還有益健康(尤其是紅酒)。
酒後,還可以無所顧忌地狂笑、痛哭、手舞足蹈。
真是人生勝境……
酒入腸,人興奮,司馬懿開始思念那些已作古的親友和敵人。
一代梟雄曹操,父親司馬防,還有曹丕、諸葛亮、楊修、不顛和尚……
他的眼淚不受控製地掉下來,砸到地上,仿佛還聽到了“撲撲”的鈍響。
是因為孤獨,抑或傷感,他也分不清。
他隻是覺得那些故去的朋友太不夠意思——你們已然離開,卻讓我來收拾這個混亂的世界!
2.
他首先想到的人是曹操。
西漢末年,曹操是天下的實際持有人,除了眼球突出(有人說是甲亢晚期),他的優點和缺點也都很突出。
他博愛又殘忍,猜忌又堅定。
尤其是他的人才觀,對後世影響很大:不用即殺。
他的死亡黑名單上有很多名人,華佗、楊修、荀彧、孔融……
司馬懿早慧,被很多人看好。
他出身官宦家庭,世代喊吾皇萬歲——祖先司馬鈞是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司馬量和祖父司馬雋官至太守。
他是個好學生,從小辯才一流,寫得一手好文、一手好字。
但他討厭課堂知識,那些四書五經、策論表判,無一不古板沉悶,對他來說,毫無挑戰。
他酷愛下象棋,經常跑到慈聖寺藏經閣去找一個和尚殺兩局,那個和尚叫不顛。
不顛通過下棋時的仔細觀察,認定15歲的司馬懿不是一般人,今後必是經天緯地之才。
在不顛看來,人生如棋,得失進退,成敗勝負,存乎一心。古代修行之人就是有水平,料事如神。
作為一個無神論者,囚徒也想碰到這樣的和尚。
司馬懿很早就被曹操盯上了,之前說過,曹操最喜歡考驗別人。
如果他生活在現代,一定找不到對象,因為沒人能通過他的考驗,或者說,沒有哪個正常的女青年,會接受他沒完沒了的考驗。
曹操很喜歡跟比自己小兩輪的司馬懿聊天,大到國際氣候,小到打獵摔跤。
有年冬天,兩個人一邊烤火,一邊嘮嗑。
司馬懿離開的時候,曹操的老毛病又犯了,他將沒吃完的黃豆倒在地上,發出清脆的聲響,剛走出大堂的司馬懿回過頭,看了曹丞相一眼。
那一眼,讓曹操內心一驚。
史書上稱司馬懿那個POSE為“狼顧之相”,是一種隨時準備攻擊其他生物的信號,很危險。
從此,本就多疑的曹家就像防賊一樣防著司馬懿,就連他一心輔佐、後來登上帝位的曹丕,每次讓他領兵打仗,都會及時收回軍權。
隻是因為在人群中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為了遠離曹操,他割過草,喂過馬,還想到鄉下務農。
但曹操非常愛惜德才兼備的人才,強行提拔他到重要崗位,是為文學櫞(皇家學校的補習老師)。
被人強拉去當官(不是壯丁),也算是一種甜蜜的痛苦吧?
3.
他想起了這幾十年來,自己苦練忍術的往事。
忍術並非東洋絕技,早在1800年前,中國河南焦作人司馬懿就已經集忍術之大成。
亂世中要想有所作為,首先要保命。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有很長的一段路,司馬懿認為那段路叫“忍耐”。
一個人知道為何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
司馬懿畫像
這個世界上,很多人大愚若智,司馬懿剛好相反。
這是一種逼出來的生存智慧和處世哲學。
鋒芒太露,很容易人頭落地。
主薄楊修,總愛在曹操麵前耍小聰明,最後被殘忍殺害。這樣的教訓,不可謂不慘痛。
楊修之死,震驚了司馬懿。一天又一天,他思考著“我從哪裏來”“我往哪裏去”等重要的人生命題。
有一個傍晚,他看到夫人張春華穿著男人裝散步,忽然悟出來:男人得裝。
於是,那些年他裝弱、裝傻、裝病、裝癱、裝死。
從表麵看,他弱爆了。
實際上,他在偽裝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成了一顆蒸不爛、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的銅豌豆。
有人為了激他,到處造謠,說諸葛亮外號“臥龍”,龐統外號“鳳雛”,司馬懿也給自己起了一外號:塚虎,顧名思義,就是“蟄伏在墳墓中的老虎”。
一般人肯定會跳出來,對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發表重要講話,嚴正聲明和強烈抗議:我,是被冤枉的。
但是司馬懿心態好,他沒去搞輿情應對,也沒有動用社會關係刪帖。
對這個外號,他笑而納之,裝作這事沒發生。
因為他知道,通過這種塵世的逃避,他才能真實地麵對自己。
而且,會戴麵具的人結果都不壞,麵具越多越安全。
孫臏、朱棣、唐伯虎都曾裝過瘋,挽救了自己。
更多人假裝沉溺於酒色(這個對當事人的演技、身體要求很高),讓人放鬆對他們的警惕。
據說劉備的兒子劉禪也很能裝,表麵低能,其實有過人的機智。
所有人都見證了這樣一件事:公元246年,回鄉養病的司馬懿新娶了一個寵妾,終日沉溺於酒色,此事直接導致他與原配夫人感情破裂。
大家都說,司馬懿在享受最後的時光,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誰知道,那隻是他演給政敵曹爽看的。
不久,曾經難受得一口粥都喝不下去、滿身中藥味的司馬懿,甩掉“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的帽子,忽然發動政變,率軍攻入皇宮,挾持了郭太後。
在司馬懿的授意下,朝廷專門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對罪臣曹爽“誅三族”。
同樣愛演戲,曹操勝在動,司馬勝在靜。
4.
一個人,不僅要會裝,還要活得長。
曹操算準了,司馬懿不敢鯨吞曹家的基業,因為他的兒孫們一個賽一個強。
曹家人對打仗很有感覺,一般10歲就奔赴戰場,是永遠衝鋒在前的戰鬥英雄,沒幾年就可以帶兵,攻城掠地,勢如破竹。是理想的、優秀的、合格的帝業接班人。
但很遺憾,他們個個短命。
曹操活了65歲,有25個兒子。
但他的子孫似乎受了詛咒,壽命都很短。
欽定的接班人曹丕,隻活了39歲;
曹丕的弟弟曹彰,35歲早逝;
作“七步詩”的神童曹植,享年41歲;
很有科學家天賦的“稱象天才”曹衝,13歲時天折。
第三代的佼佼者曹睿,34歲駕崩。
東吳著名謀士陸遜曾評價,曹睿深得其祖父曹操的真傳。當年曹操曾高興地說,有了這孫子,曹家的事業至少可以傳三代。
可能這跟康熙第一次見到孫子乾隆時的感覺差不多——心裏美極了。
後來曹睿果然很有建樹,在司馬懿輔佐下,成功擊退吳、蜀的多次進攻,且平定鮮卑,攻滅公孫淵。
即使在諸葛亮、郭嘉、周瑜、荀攸、龐統、徐庶等一眾不安分的謀士中,司馬懿也是笑到最後的。
世事如泥濘,讓人深一腳淺一腳。也許他踩在泥上的姿態並不優美,但畢竟活下來了。
而隻有活著,才能笑得出來。
5.
又抿了一口酒,司馬懿想起了諸葛亮。
他們是三國軍師裏的雙子星座,司馬懿之所以沒有小兩歲的諸葛亮耀眼,麵目也陰沉難辨,全因為他在《三國演義》中戲份太少,登場時間太晚。
他們兩個人,是戰場上的對手,但,更是惺惺相惜的好友。
一個傑出的人,能沒有朋友嗎?答案是:不能。
想當年,就業形勢不好,諸葛亮失業在家,司馬懿就去臥龍崗找過這位隱士,兩人就天下大勢交換了意見,一時相見恨晚。
窗外,夕陽滿天,灑在兩個人的身上,很有中國畫的意境。
高崗枕流水,鳥鳴伴鬆風,疏林掩茅蘆,柴門半自開。
那種意境,用一個字概括,就是:靜。
他們曾有一段對話。
諸葛亮:外麵的世界很大,你去看了之後,感覺如何?
司馬懿:世界很精彩,也很無奈。
諸葛亮:說具體點。
司馬懿:入世,學可致用;出世,浪費此生。
諸葛亮:最近有個叫劉玄德的人一直想請我出山,你說我是答應還是不答應?
司馬懿:很羨慕你現在有個安靜的家,很多時候,我想像你一樣,回到家就關上門,什麽煩惱都沒有了。這是“家”的最大意義。
……
一個自稱對曆史很有研究的人表示,關於諸葛和司馬之間那些離譜的傳說,不要輕易去相信。
傳說,魏蜀兩軍對決,諸葛亮為了激司馬懿上陣,送女人衣服給他(這樣的雕蟲小技,太小看司馬懿,也矮化了諸葛亮)。
還有人說,諸葛亮臨死的時候,料定司馬懿會偷看自己壓箱底的秘籍,於是在書頁上塗滿毒藥,因為他知道司馬懿有個陋習:邊看書,邊舔手指頭(典型的民間傳說,隻有一個目的:美化諸葛亮)。
他們那種高手之間的感情,也許一般人永遠體會不到。
就像《三少爺的劍》裏所講述的:一個武林高手,死在對手劍下,臉上肯定滿是微笑。
這就是痛快與痛苦的區別。
最後,想送一句司馬懿的名言給大家。
在他所有留存於世的文字中,囚徒唯獨覺得這句說得最在理,也能被終日忙碌、卻日益空虛的我們所用。
“最好是好的敵人,做事隻有百分之百失敗,無百分之百完美。”
【古人訪談錄】 我曾希望,心地天真過一生——司馬懿訪談錄
旁白: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在水深火熱的7月,收看“古人訪談錄”係列第9集。有這樣一位曆史人物,他像烏龜一樣行動遲緩;像兔子一樣謹慎小心;關鍵的時候又像隻老鷹一樣撲向敵人。他,就是長期被潑髒水卻無怨無悔的古代著名政治家司馬懿先生。下麵就讓我們來聽聽他的心裏話。
1.人應該以自己的方式過一生
曆史的囚徒:尊敬的司馬懿先生,歡迎做客“古人訪談錄”,我能叫您仲達嗎?
司馬懿:沒有什麽不可以,我一生有很多名號,別人也給我加了好多個,但我最喜歡的名字還是仲達,因為我的父母兄弟,還有愛人,都是這麽叫我的。這個名字還時刻提醒我,我隻是一個曆史過客,是一個普通人。最近看了喬布斯的臨終遺言,很有感觸。他說,人有一定財富以後,就應該去追求其他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興趣,也許隻是一個兒時的夢想。這啟示我們,人終其一生,能做好的事很有限,不要舍本逐末。
曆史的囚徒:仲達先生,沒想到一個名字讓您有這麽多感悟。我最感興趣的是,您怎麽看待長壽跟您個人事業之間的關係?
司馬懿:你肯定要說我比同時期很多人長壽,我活得最久,才能笑到最後。我承認,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對人對事的判斷都更加精準,很少犯什麽錯誤。一些人覺得我的人生成功精彩,另一些人覺得我過得憋屈難受。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一個人該怎麽度過一生,我相信一個人隻有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才會有真正的答案。
司馬懿:一個人活得久,就有更多時間和機會思考這個問題,但他活得越久,意味著他離死亡就越近,這很矛盾。我最好的朋友胡昭活了90歲,他的年齡不是我重點要說的,我說的是他的生活方式。他出生於公元161年,離世於公元250年,是我們那個年代最著名的隱士和書法家,他跟諸葛亮一樣,也叫孔明,河南禹州人。老曹當年多次想請他出山,但他認定自己隻是一介書生,無益於軍國大事,霸道的老曹看他老實,最後放了他。在國都洛陽附近的陸渾山,老胡親自耕地,終日求道,不亦樂乎,連周邊的土匪都不願去騷擾這個活神仙。老胡快90歲的時候,我們還一起喝酒,當時一些朋友不斷推薦他入朝為官,大家公認他心地天真,行為高潔,靜穆樸素,而且越老越堅定,簡直是當代伯夷。你能說他不成功嗎?我覺得他成功到了極點,我羨慕他那樣的生存狀態。他至少以自己的方式過了一輩子。
曆史的囚徒:您跟胡昭一個入世,一個出世,感覺不是一路人啊,為何成為最好的朋友?
司馬懿:人與人,不可不信——緣。我隻講一個故事,你就知道原因了。當我年輕的時候,血氣方剛,有時候喜歡惹事。一次與潑皮周生結怨,他綁架我,還一定要弄死我。胡昭知道後,馬上闖進土匪寨子裏去,找周生做思想工作。山裏的路不好走,那段時間還總下雨,幾天幾夜之後,他成了一個泥人,在崤山澠池找到周生。可是,一個書生隻會講道理,道理講不通就隻能苦苦哀求,但周生根本不給他麵子,後來老胡就不停地哭,哭得周生的心都軟了,最後就放了我們。有了那次冒險的經曆,我謹慎多了。
2.曹操教會我很多
曆史的囚徒:如何看待曹操這個人?雖然他在京劇裏是白臉,被認為是奸詐殘忍多疑之徒,但好像很多人都是他的粉絲,這種現象很奇怪,不是嗎?
司馬懿:曹操此人,對我一生影響巨大,他教會我很多。首先,他是一個權力動物,最明顯的就是他生殺予奪,令人膽戰心驚,那些年,我都記不清他殺過多少人了,聽到他的腳步聲,很多人都會嚇傻,在我看來,老曹喜歡玩危險遊戲,喜歡琢磨人,有點像是永遠長不大的大男孩。他的事業心很強,經常通宵達旦地工作,為了激勵大家,他還請畫師把他深夜工作的場麵畫下來,下屬們廣為傳看。除了政治上的追求,他同時也是一個投入的、感情充沛的詩人,但我看到,寫詩的時候他特別矛盾焦慮。他寫過一首非常有名的詩:“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看起來他應該是極度痛恨戰爭,可是寫完詩沒幾天,他就帶領大軍在徐州殺人無數。他還寫過著名的《短歌行》:“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用你們現在的話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我跟老曹比,就是吃了不會寫詩的虧,因為文字是人類產生以來最富表現力和傳播力的東西。還有很多人說,曹操一輩子最大的錯誤是殺楊修而沒殺司馬懿,這話錯了,沒有司馬懿,難道就沒有歐陽懿、上官懿、令狐懿、東方懿、南宮懿、夏侯懿?
曆史的囚徒:說句得罪您的話,曹操既然被你的“鷹視狼顧”所震驚,為什麽後來一直沒有對您下毒手,是舍不得還是放心了?
司馬懿:華佗曾教我“五禽戲”,其中有一個動作就是模仿狼回頭,上身完全不動,而脖子可以扭到後麵看人,跟你們現在喜歡的反手摸肚臍眼有點像。但是老曹特別迷信,他認為我有反骨,會危及他的事業和家族,不過他一直找不到殺我的充分理由,可能也有點愛才,當時我已經在那幫年輕人裏脫穎而出了。他不給我兵權,一直讓我幹文職,做老師,後來還讓我去教他的兒子曹丕。我給曹世子出了很多主意但他從來不在曹操麵前說是我的功勞,他知道這麽做也是為了保護我。
曆史的囚徒:很多人都覺得,曹操、劉備、孫權這些英雄一個比一個英明,一個比一個心狠手辣,你爭我奪幾十年後,最後的江山還是姓了司馬,所以您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司馬懿:我從沒有刻意去奪取天下,一個70歲的老年人,忠誠忍耐了一輩子,完全沒必要,最後是曹爽逼我的,我這一輩子跟姓曹的就是冤家。
司馬懿雕塑
3.與諸葛相忘於江湖
曆史的囚徒:您跟諸葛亮之間有很多傳說,似乎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
司馬懿:諸葛亮是三國謀聖,是民間智慧的形象代言人,現在不是很多智庫都把他當祖師爺嗎?他是那種典型的優秀官員,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幹成事還不出事,出了事能抹平事。我很佩服他對人事的精準把握。我其實隻跟他見過一麵而已,那還是我們都很年輕的時候。後來我們各為其主,都是幕後作戰,要我說,整體上他要勝過我,可惜他死得太早,他去世以後,我倍感悲涼。至於他使“空城計”、送女人衣服給我,都是人們的想象,是文藝演出的需要,跟你們的標題黨是一回事,我也懶得去辯解。
4.關於忍耐和偽裝
曆史的囚徒:有人評價您是“忍者之王”,別人是不行裝行,您是行裝不行。還有人認為,您的演技高超,秒殺演藝圈大多數男演員,是這樣嗎?
司馬懿:感謝大家的抬愛,我這個人並不酷愛演戲,完全是被逼的,信不信由你,年輕的時候我想多談幾次戀愛,但我媽逼我結婚,我就叛逆,結果拖拖拉拉,直到29歲才成家。後來,很不幸,我與曹操這個大人物同時代,我不得不去學習表演。我記得公元201年的時候,他讓我去當差,我當時心裏害怕,就裝麻風病。曹操不像劉備那麽有耐心(為了請諸葛亮出山還三顧茅蘆),他直截了當對殺手說,如果司馬懿是真的中風癱瘓,你就放過他;如果他是裝病,你就幹掉他。那天晚上,刺客的殺豬刀都架在了我的脖子上,我隻能繼續裝病,就這樣躲過了7年。後來曹老師當了丞相,更是說一不二,他派人傳話過來,說如果我再推辭,殺無赦,我隻好扔掉拐棍去上班。
曆史的囚徒:有人說,您的title除了軍事家、政治家之外,還應該是一名大陰謀家,因為在您的職場生涯中,用得最多的就是韜晦之計,“深藏不露、堅忍不拔”,您願意就此說幾句嗎?
司馬懿:我想說的是,在曹操手下做事,隨時可能掉腦袋,我的選擇隻是一個人在惡劣環境下的正常反應。囚徒你不是說過嗎,曹操和司馬懿都愛演戲,曹操贏在動,司馬懿勝在靜,這話我沒有辦法再同意了。我知道最近有個《軍師聯盟》的電視劇播出,由吳秀波主演,收視率很高,也引來了很多爭議。有人說,司馬懿哪有那麽萌,說話萌,眼神萌,還跟老婆張春華和上級曹丕賣萌。我可以告訴你,萌也是一種偽裝。在與曹操相處的過程中,我經曆了學習演戲、愛上演戲、離不開演戲三個階段。
曆史的囚徒:史料記載,您“勤於吏職,夜以忘寢”,如果真是那樣,您簡直是一位無私的革命家。
司馬懿:你想說我是一個有事業心的工作狂?當時沒有8小時工作製,我隻知道,讓自己安全的方式,除了忍耐和偽裝,就是廢寢忘食地工作,表現得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妨告訴你,我經常每天工作20個小時,從來沒有什麽雙休日和節假日,連結婚的時候都沒有度蜜月。
曆史的囚徒:感謝司馬先生,希望您有空的時候再來。由於時間關係,今天的訪談就到這兒,各位,咱們下次再見!
◎囚粉說
客世無存:客觀的智者,但真正的客觀又有太多主觀呈現,所以司馬仲達,到底如何應答於時空,隻有天知道。隻是有一點,智者之智不可泯滅,也沒有被泯滅,老謀深算一個貶義標簽就代表了人們對其智慧的肯定和傳揚!不過,達到了跟自己演戲的境界,估計再大的贏也會感覺不真實的……
遠行客:天啦嚕,囚徒果然投了個深夜炸彈,在這樣一個三伏天裏炸得我腦海裏劈裏啪啦的。言歸正傳,司馬懿的成就應該說是多方麵的推動。他本人的實力,以及亂世雄主的忌憚與重用,時勢造英雄,要說是亂世出英雄,不如說是無數的英雄豪傑成就了那段亂世。另:其實,我覺得波叔演得挺好。
魏捷:小忍修養,大忍是企圖。不知為何更愛曹操的情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隻覺得曹操是更可愛些。無奈啊,因此夢想光明磊落,日月皎白,快意恩仇,暢快淋漓。年齡大了,大約明白了活著即是一場修行,更多時候唯有忍耐……先生,早安。
董博BOBO:我一位老師說,一些所謂的藝術家,都是把別的同仁熬死了,然後自動升級。嗯,挺對。(作者回複:你這位老師是做養生館的吧!)
燕山新雲:心靜處則心安,司馬懿能屈能忍!三國最聰明的人!和鄧小平處事方式一樣!諸葛亮把司馬懿當成了周瑜了,可惜他不是,他心態開朗有度量包容!司馬懿諸葛亮各為其主,要不然他們也能成為很好的朋友,他們的一生隻能作為對手!其實司馬懿懂諸葛亮,諸葛亮也懂司馬懿!他們隻能做知音!
雨辰:司馬沒有底線,魏武還是有底線的,至少魏武統一北方的堅決司馬氏沒有繼承!苟且偷安,他的兒孫幹成了啥?五胡亂華不就是他們造成的!膽小亂政堊奢無恥,隻能北方無熊人爾!
阿爾不斯:軍師聯盟中有一個細節,華佗神醫被殺前親手將所創養生保健之絕技“五禽戲”交給了司馬懿……一·後者經常練習,其長壽或許果真與此有關。(作者回複:看來是華陀改變了中國曆史。人家曹操患病,他從來沒有盡心過。)
楊揚:司馬懿活到74歲,他懂得低調行事,一個忍字描繪了他的整個人生。他活生生地熬死了主公曹操,熬死了新主曹丕,熬死了一代明君劉備,熬死了一代雄主孫權,熬死了一生勁敵諸葛亮。所以,必須學習司馬懿,一輩子做兩好件事——注意休息,鍛煉身體,心胸豁達,決不生氣!
李誌明:老師的文筆一絕,雖然可能有戲說成份,特別是孔明諸葛與司馬先生推心置腹的交心,聽古不駁古,就把它作為事實吧,勝者為王,笑到最後就是王者,騙得了大英雄魏武帝,更騙的了開國皇帝魏文帝,最後騙了魏明帝的信任並托孤於彼。曆史上王莽與他有些相似,但王莽卻沒有他那樣幸運,三國歸於司馬氏,這是曆史的使然吧!
中石:痛快!世事泥濘深一腳淺一腳,隻有活看,才能笑得出來。司馬懿集忍術之大成,是煮不爛、炒不爆、砸不碎的一顆銅豌豆,示弱、示柔、示傻、示不能,這是一種逼出來的生存智慧和處世哲學。
多多爸:活得久的是毒士賈詡,論才能賈詡和郭嘉應該是穩壓司馬,聯盟中大多事跡都是賈詡的影子。另外,感覺司馬隻是一個聰明的混混,相對於當時的名士風流,他應該是另外一個極端。
通用數字:我覺得讀誌的沒幾個,都是演義的讀者。我也沒看誌,看的累。今天發現是讀完的基本都是曹粉,對正麵人物大耳朵嚴重鄙視。對司馬偏重一點,對那個專家亮感覺不太好,也行這就是老羅真正的用意吧。如果是這真佩服羅同學,沒說一個好字,還給了一個大白臉,卻讓人真正覺得這位高血壓患者真不錯。
Frank:更正一點,論若中國政變史中年齡最大,無出唐代神龍政變的張柬之,政變是年虛歲八十一。
王小狼:大丈夫行事當石礌礌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石勒
Ty1ers:我來談史傳中的司馬懿吧,《晉書宣帝紀》(宣帝是追封的,司馬懿生前並未稱帝)載“宣皇以天挺之姿,應期佐命,文以纘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賢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測,性寬綽而能容,和光同塵,與時舒卷,戢鱗潛翼,思屬風雲。”第一句我們當做溜須拍馬也未嚐不可,所以不做解釋了。但第二句裏麵還是很全麵的反映了司馬懿的人生哲學噠!
飛gege:司馬懿的成功不是他個人有好能幹,是那個時代的產物。曹孫劉都是改革的先鋒,可惜越過了時代必然要經過的地主階級統治規律,所以失敗了。
李誌明:邊看邊發出會心的微笑,文章精彩妙筆生花字字珠璣。老師將史實揉在現實中,將一個內心機媒勝曹操的司馬先生刻畫的淋漓盡致,很認同司馬先生評論孔明的一段話:想幹事,能幹事,能幹成事,幹成事還不出事,出了事能抹平事。乖乖的,基本將孔明出茅廬跟劉備打天下的二十多年來一個總結。三國歸晉,除了司馬老先生三父子齊心協力承前啟後外還得於天時地利人和吧,不管怎樣,能笑到最後就是勝利者,因為曆史是不相信眼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