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 / 破碎就破碎,沒什麽完美
1.
公元250年夏天,洛陽。
城東的“雨入鬆”書店,正在進行一場簽售會。
這天是周末,排隊的人很多,像兩條長龍,一眼看不到頭。雖然飽經戰爭之苦,經濟條件也不寬裕,魏國的群眾卻很喜歡看書。據官方的華新社報道,去年全國圖書碼洋已經創下曆史新高。
一個皮膚黝黑的小夥,手裏拿著去年出版的《莊子·秋水篇》,一直想插隊,被後麵的胖大嬸狠狠推了一把。大家的目光,刷刷刷,讓小夥子無地自容。
“我是從外地來的,待會還要趕火車。”小夥子紅著臉,解釋道。
“你說,誰不是一堆事?瞧你黑成那樣兒!”胖大嬸鄙夷道。
“我是黑,可那是曬的,因為我不想白活一輩子。”小夥子振振有詞。
“別吵了,每個人都能買到書,我保證!”旁邊一個工作人員敲了下銅鑼,大聲喊道。
“來了,來了。”人們朝書店門口望去,剛才熙熙攘攘、嘰嘰喳喳的人群,忽然鴉雀無聲。
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公子,身著白色寬袍,正從馬車上下來。
人群爆發出持久不息的掌聲。
白袍公子微微笑著,頷首向大家致意,就像一尊行走的荷爾蒙。
時值盛夏,人群中有兩名女粉絲因興奮過度,當場暈倒。
幾個高大威猛、戴著墨鏡的保安擠過去,架著女粉絲走向街口的急救車。
“他比去年出版的寫真集上還要帥。”胖大嬸的神情有些恍惚。
“感謝捧場,我們又見麵了!”白袍公子接過麥克風,向人群作了個揖。
“兄弟,正是嵇康”。
2.
那一年,嵇康才27歲,卻已是國內聞名的大文學家、大哲學家、大音樂家、大書法家。他對養生也頗有研究,怎麽養呢?8個字,“清虛靜態、少私寡欲”。他的皮膚光彩照人,細嫩如嬰兒,眾多養生水和麵膜企業,搶著請他代言。他身長七尺八寸(約1米85),風姿特秀。一個自媒體人見過他以後,滿臉崇拜地寫道,“蕭蕭肅肅,爽朗清舉”
關於他的帥,江湖上流傳著兩個傳說。
第一個傳說——他兒子嵇紹與其他小夥伴一起玩耍。一個路過的人驚歎道,真是鶴立雞群!旁邊的人搖著頭說:“嘖嘖,你還沒見到他的父親呢!”
另一個傳說——他在山裏采藥,不知不覺迷路了,幾個砍柴的村民遇到他,看他仙風道骨的,都認為他是神仙,跪倒就拜。
魏國老牌媒體《魏·時代》周刊曾有一句經典評價:天上地下,隻有這一個嵇康。
言下之意,大家要保護好他。
最初,嵇康不需要保護,他的人生,過得瀟瀟灑灑,充滿陽光雨露。
特別是他的著名詩句,充滿哲理,又緊貼現實,引來文壇內外一片崇拜之聲——目送歸鴻,手揮五弦。俯仰自得,遊心太玄。
他祖籍安徽譙州,與曹操是正宗老鄉,很自然地與曹操站到了一個陣營。後來,他還娶到了曹操的曾孫女、著名的長樂亭主。因為這層裙帶關係,他走上了仕途,專門分管廟堂和江湖上的時事評論(中散大夫),沒誰敢惹他。
業餘時間,他繼續寫新書,搞簽售,見粉絲,喝大酒。
3.
“雨入鬆”書店的簽售與合影,一直持續了3個多小時。
到衛生間洗了把臉,嵇康馬上給阮籍發了一個微信。
“老鐵,晚上在哪兒喝酒?”
“老地方,記得叫上山濤他們。”對於嵇康的信息,阮籍一向是秒回。
老地方,是指洛陽城鄉結合部的一個小酒館,名叫“竹影回聲”,是“竹林七賢”的固定聚會點。
“今天是我組的局,我來埋單哈,”嵇康舉杯道,“來,第一杯,敬故鄉,和遠方。”說完,一飲而盡。
當一輪明月升起的時候,酒館裏所有人都喝多了。
“竹林七賢”這夥人,都愛酒。
在劉伶馬車的後備箱裏,除了白酒和鐵鍬,什麽都沒有。鐵鍬是用來挖墳的,喝死了隨時埋。
7個人裏,阮籍的酒量最差,他曾拒絕將女兒嫁給顯赫一時的司馬家族,為了避開說客,堅持天天喝醉,一連60天。
嵇康的酒量最大,也最懂酒。
難得的是,他喝多以後,仍然風度翩翩,他覺得酒能釋放自己,“進入人生大美境界”。身後虛名,怎能比得上眼前的美酒一杯。
酒是離神最近的**,王羲之人生失意,在微醉之下寫就的《蘭亭序》,最終成了中國書法第一帖。
不像阮籍,喝著喝著,就開始胡評妄議。
“你說這個司馬家族,他們不就是想造反嗎?還遮遮掩掩的,惡心!”
嵇康朝四周看了看,低聲提醒道:“小心有密探,酒今天是到位了,我給大家彈個琴吧。”說完,他從行李袋裏取出五弦琴。叮呤呤呤……琴聲響起,正是他最拿手的《長清》曲。
他的琴音,好到什麽地步呢?這麽說吧,後來的隋煬帝貪聲色之娛,曾要求宮廷樂師必須會彈奏“九弄”,其中“四弄”都是嵇康創作的——《長清》《短清》《長側》《短側》。而且,這些作品還遠不是他音樂成就的頂峰。
4.
嵇康還有一個愛好,跟他的身份地位完全不相稱:打鐵。
很難想象,一雙慣於彈琴、寫出“精光照人,氣格淩雲”書法的聖手,居然能幹這種粗活。
可是,他就是喜歡。
嵇康畫像
他特別享受打鐵的奇妙過程,那些堅硬的鐵塊在一次次的焚燒和敲打後,變成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形狀。開鐵匠鋪,一為養家糊口,二為思考問題——人活在世上,是應該跟鐵一樣堅硬,保持真我呢,還是順應時勢,改變自己?
他嚐試過向時世屈服,卻沒有成功。說服自己,實在太難。他很苦悶。他自幼喪父,由母親和兄長撫養長大,這讓他很早就有主見,痛恨拐彎抹角,喜歡直來直去(直性狹中,遇事便發)。他最終遵從內心,選擇了“任自然”的生活方式。
在鐵匠鋪,他常與朋友討論《莊子》《老子》《周易》等玄學,盡量拉開與現實的距離。幾乎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微言達旦)。
夜深人靜,酒過三巡,他還喜歡長嘯。那種長嘯,類似加強版的口哨,能穿越曆史。似乎在控訴醜惡的政治,慨歎擰巴的人生。
5.
他想退隱避世,但淨土難尋。
竹林那次酒後,他上了魏國所有媒體的頭條,因為一篇文章《我和山濤,再也不是朋友了》。
山濤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他見嵇康辭去公職後生活清貧,想推薦他入朝為官。
這原本是好意,可是嵇康不樂意了。
多年的好兄弟,沒想到山濤還是如此不了解自己,忍無可忍。他寫了一篇1274個字的文章,列舉自己的“七不堪,二不可”,並痛斥山濤貪圖富貴。他的文章一向見解深刻,文筆細密,被魯迅先生視為“精神教父”。因為這篇文章,嵇康與山濤從一見如故,到再見陌路。
……
不久,他又得罪了一個叫鍾會的人。
鍾會是高幹子弟(太傅之子),當朝司隸校尉(秘密警察頭子),生來詭計多端。
對嵇康,他慕名已久。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他帶著一馬車禮品趕往嵇康的鐵匠鋪。隻為認識自己的偶像,當然,最好能夠討教一些問題。應該說,他很虔誠,但虔誠的壞人,很可怕。
寒風之中,嵇康隻顧打鐵,根本沒意識有外人存在。鍾會看了大半天打鐵的火星,覺得自討沒趣,起身要走。
嵇康這才發問:“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
鍾會恨恨地回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這次不愉快的見麵,使嵇康走上了死亡之路。
鍾會是個睚眥必報的小人。沒過多久,他就找到了殺嵇康的機會。
6.
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一樁震驚魏國的桃色事件發生了。
名士呂安的妻子徐氏貌美,結果被兄長呂巽迷奸。呂安想報官,卻被惡人先告狀“不孝”。
不孝在古代是一項重罪,呂安馬上被官府收捕。
作為呂安最好的朋友,嵇康非常憤怒,他跑前跑後,要幫朋友翻案,反而被鍾會收監,罪名是“幹擾司法”。
狡詐的鍾會向當權的司馬昭提交了一份報告,建議殺掉嵇康。
他號準了脈:司馬氏篡權奪位,天下人心不服,殺掉嵇康,對反對派和不服管的名士來說,震懾足夠大。
這招借刀殺人,司馬昭幾乎無法拒絕。
但是,天下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舍不得讓嵇康就這樣死於非命。
行刑前幾天,洛陽的3000太學生集體為他請願。
那不是普通的學生,是魏國的各級官員。
曆史上,上刑場的人何止千萬,但有這麽多讀書人集體求情的,再無第二人。
天真的嵇康,一直不相信自己會有殺身之禍,在獄中他寫了一首四言詩,決定一旦脫離困境,將遠離塵世——“采薇山阿,散發岩岫,永嘯長吟,頤性養壽。”
可是等來的,卻是秋後處斬的消息。
有人托獄卒告訴他,都是鍾會搗的鬼,他淡然一笑。
原來,自己還是逃不過人間的險惡,朝政的怪圈。即使遠離朝廷,對政治漠不關心,政治也會找上門來關心你。這樣的人生,破碎就破碎吧。
……
嵇康《琴賦》
洛陽東市,人頭攢動。
嵇康身著囚服,目光沉毅。
監斬官問他最後還有什麽心願,他請求道:
“我想彈琴一首。”
監斬官姓陳,原本是他的粉絲,又見台下群情激憤,勉強點了點頭。嵇康輕撫琴弦,開始彈奏。那就是傳說中的中國古代十大琴曲之首《廣陵散》(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它描寫的是古代武士聶政刺殺暴君的故事,全曲悲壯濃烈,又憤慨不屈。
整個刑場,除了琴音,靜寂無聲。
人可以離開,但浩然之氣當存。
天空忽然開始飄雪——那一年的冬天,居然在早秋提前到來。
◎囚粉說
朱江:完美的人注定不平凡,不平凡的人生很難完美,一杯敬嵇康,一杯敬囚徒。
反方向的鍾:嵇康的罪狀美的得像一首詩——上不臣天子,下不侍王侯。無益於今,有敗於俗。這是曆史上最美叛逆者的罪名。
T.H:《永遇樂·讀囚徒宏文感懷嵇康》引酒三杯,操琴一曲,魏晉風度。三五同流,避居林下,非孔周湯武。曠達叔夜,瀟瀟肅肅,清舉七賢獨步。哲文工、詩兼音律,士子一見如故。山濤美意,口誅筆伐,恕幾形同陌路。目送歸鴻,五弦在手,俯仰無他顧。所聞所見,何來何去,鍾會袖長善舞。玉山崩,廣陵音絕,慟傷曠古。
詩酒趁年華:這就是傳說中的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美男子?
陌上卿顏笑:既然都寫到魏晉了,要不把謝安、王猛、王弦、慕容衝、冉閔、謝道韞、桓溫什麽的都寫一遍?
王祖建:從吟詩醉酒到弄琴打鐵,這過程一個比一個激烈,可見嵇康的性子剛烈,是那般看得越清越是難得糊塗。破碎吧,世人所追求的明哲保身,飄散的富貴浮雲。悲壯哉,不一樣的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