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體驗

醫生杜明雲雲

來自:貧民窟主-土(我是土係GTER)醫生杜明的評論 ★★★★☆

《沒有人是幹淨的》

這是一個令人壓抑的故事。從頭到尾,我們看不到一個所謂“幹淨”的人存在,不管是肉體還是精神。也許這就是我們生存的環境。

剝皮是那麽輕鬆自在,剝掉的又豈止僅僅是那黏糊糊的皮膚,卻是一層披在每個人身上的偽裝。人死得又是那麽從容:醚的刺激,然後毫無知覺地死去,毫無痛楚。也許這可以解釋成麻木——麻木於生,麻木於死。看了小汗的小說,我才知道,人可以這麽沒有人性;看了小汗的小說,我才知道,人可以這麽孤獨。當杜明殺了王連舉,當杜明殺了趙穎,當杜明間接殺了宋洋……一切好像都可以那麽從容地應對,不帶有任何罪惡感,而且還顯得很天經地義。或許隻有可憐的師姐可以給人以這個世界的安慰。但是,人之初,性本惡,我們又何必去歸咎於人與生俱來的原罪呢?不是假的,它確實讓我想到了《沉默的羔羊》。

我看小說中的每一個片段都試圖去抽象出具體的場景,於是,我感受到了天台的陽光、宿舍樓的黑暗、標本室的陰冷、醫院的破敗、後山的腐朽、焚化爐的飛揚。然後我確定,沒有什麽是幹淨的,包括人在內,這就是這個世界的定律。

《哥哥》

說實話,《哥哥》帶給我的衝擊遠沒有前一篇那麽強烈,或許它給人帶來的不應該是震撼而應該是反思吧。

小汗將焦點放在一個文明異常落後的農村是很合適的,在這裏,任何異於傳統的思想都會受到禁錮,但正因為如此,這些思想才更有自己發展的空間。越異於常規的理念人們越會拚了命地去嚐試,比如婚外情,比如師生性關係,而看似更符合當地的封建也更易為人們所接受,比如牛頭馬麵,比如九天玄女。於是它們滋生,它們繁衍。除了這些,人們眼裏隻有冷漠與嘲諷。然後,更多的悲劇被演繹著。

文中數次描寫到**,我想這不單單為了勾起讀者讀書的欲望與性幻想。那是一種**,一種導向毀滅的**。於是在“我”的指引下,杜蘭與張立君毀滅了。“齊小紅一動不動地躺在**,任憑自己的**暴露在陽光下。”“看見齊小紅已經脫掉上衣,如冰雕一般的**一起一伏……我不再說話,隻是慢慢俯下身……”於是在“我”的行為下,齊小紅毀滅了。“胖女人坐在地上聽到杜蘭的話,突然把自己領口一扯,露出大半個**。”直指毀滅深淵。“媽”哺育了七年的兄弟最終反目成仇,於是“我”殺了弟弟,理所當然地,一個家庭毀滅了。就連最初的手術也是**切除不慎而產生的毀滅性戰栗。一切罪惡都有源泉,一切源泉卻又都是因被**而產生的奢極欲望。很不幸。

“我站在那裏,看著弟弟在水麵上掙紮。

哥哥,我已經沒有了煩惱,沒有了你……”

一開始沒有讀懂開篇的兩句話,有點失望。直到最後才意識到,原來它們的存在隻是為了兄弟倆的融合。”“我把自己的名字與你的靈魂留在這山上,帶走的卻是你的名字與我的靈魂……”表象與內心的反差對於每個人都存在著,沒有人會真正地了解別人,也沒有人會真正地了解自己。我們隻可能無限趨近於某一極端,而那一點,我們卻永遠無法觸及。

樹下的被泥土掩蓋的盒子是曆史的見證,更是腐爛的倒影。裏麵的東西無一不讓人毛骨悚然,如同潘多拉的魔盒一般**漾在心中揮之不去。精神與肉體的分裂往往會使一個人苦不堪言,而像杜明這麽自如的,我想那是淩駕在分裂以上的超脫,因為一切都幻化得太虛無而不再真實了。

《哥哥》的精神體係是龐大的,但相比較而言,我更喜歡第一篇的陰鬱氣氛。

《手語》

小汗總是讓杜明把所有人都屠殺掉,然後自己幹枯地活著。這樣生存需要勇氣,但勇氣往往對應的是痛苦。

小汗這次是在說故事了。沒有之前的那麽喧鬧,這次的故事是平淡的。情感糾葛與生理衝動編織出來的隻能是糜爛的生活。無聲的世界是美好的,沒有嘈雜,隻有靜謐。手舞足蹈來詮釋內心的思潮,風動,人動,心動。

人總是在不斷地證明自己,如文中老大的四處砍殺,師姐的高聲尖叫,小女孩的費力發聲。隻是證明自己的方式太多太多,稍一不慎便讓自己的命運走向滅亡。老大的死是悲壯的,背後背著無限的苦悶與傷痛。他最後的話讓我想起革命影片裏烈士最後的黨費問題,同樣都是那麽假,同樣卻又那麽真;師姐的死很突兀,但大量的精神藥劑卻暴露了她空洞的心,一切都是虛幻的,因為一切隻存在於飄渺的精神世界。或許隻有那個失聰的小女孩才是聖潔的,因為她的不完美。

晶的世界直到她死的那一刻都是雙重的,從她眼中我們不僅看到了晶的全部,同時也映射出蘭的靈魂。於是我發現,原來晶和蘭是一體的,隻是散落在不同的時空罷了。

“世事無常,隻有自己開心才是最正確的。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評價對錯的永遠是別人,而承受結果的永遠隻會是自己。”

從《沉默的羔羊》到《醫生杜明》

石破天驚

這是一個人格分裂者的故事,小說裏沒有濱江學院的寧靜,也沒有大學校園的恬淡!陰森森的醫學院發生了一些讓人驚異的故事,帶著手術刀一般的冰冷和麻醉劑一般的陰鬱。這裏的愛情,卻充滿了恐怖、死亡,在這裏不動聲色地演繹著!也許是緣於作者小汗曾做過麻醉師的原因,小說文字自然、幹淨、平實,卻可以自然地被包裹上一種冷靜而詭異的氣氛,常態中的變態,使整部小說都帶有冷靜、冷酷或神秘的氣質。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幹淨的。”——這句散落在風中的對白,成為整篇小說抑鬱的基調和預示結局的讖語。

在作者清純的筆觸下,有冰冷的殺氣;在**氣回腸的愛情中,有世俗的平庸;醜惡的平庸,或者幹淨得如若隔世,好像隻有那未曾得到的、死去的、未知的或者所知太晚的才是一方淨土。

看著看著就想起了自己的學校生活,想起了自己在學校裏最要好的女生,想起和她一起在陽光燦爛的秋天一起田野漫步的情景。

我喜歡這種寫作風格,蒙太奇手法。

隻看第一章就吸引住我了。很多時候,我們對自己身邊的東西不會珍惜,而過了若幹年後,再回想起她(它),才會覺得那才是自己最寶貴的,然而一切都已無法回頭了。

《醫生杜明》是少數不以故事取勝的恐怖小說。因為小說的故事並不複雜,也許很多人在看完前幾節後,就會對主人公杜明產生懷疑,後麵的情節發展也似乎印證了讀者這種朦朧的猜測。但為什麽,它還是像一塊磁石般吸引我們讀下去,讓我們沉浸在杜明灰暗的世界裏,體會那可怕而瘋狂,但又像湖水一般平靜的思想?

在這部不長的小說裏,暴力、性、情感、青春和懷舊如此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它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小說用現實和回憶交錯的結構方式,營造出一個近乎夢幻的情境,全篇幾乎都是杜明式的夢囈般的敘述。這種極其內化的寫作方法,讓讀者就像走進一座迷宮,這座迷宮不是故事,而是杜明波動的情緒。它仿佛一塊巨石般被慢慢吊起,然後移到讀者的頭頂,現在,就等著它什麽時候掉下來,閱讀的快感和期待也由此而生。

《醫生杜明》的開篇,幾乎找不到任何恐怖小說的痕跡,它讀起來更像一部有點頹廢的情感小說,但隨著閱讀的深入,你會在這座情感迷宮裏發現越來越多的恐怖元素,但它是朦朧的,隱隱約約的,你覺得肯定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卻又說不上來,這時,你隻能被杜明純淨的眼神和他與師姐之間苦澀的情感牽著走。然而到了杜明在解剖樓殺趙穎這一段,作者就像跟讀者開了個玩笑,一下子毫無預兆地把他們推入到最可怕的境地。尤其是處理趙穎屍體那一段,絕對是對讀者內心承受能力的巨大挑戰,因為它寫得太真實、太冷靜了,冷靜到讓人發紫。

讀完《醫生杜明》,我想每個人的感受都是複雜的。杜明和張倩都是迷惘的人,甚至是可憐的。尤其是張倩這個人物,如果做個比喻的話,我覺得《沉默的羔羊》中史達琳童年時所要竭力救助的那隻羔羊可以做她的象征。這個女人就像一個孩子,她努力尋找著世界上純淨的東西,但現實卻讓她一次又一次陷入更為肮髒的境地。這時候,杜明成為她唯一的精神支柱,甚至已經成了一種信仰。可是當她發現杜明為她殺了王連舉後,她心中的夢想徹底破滅了,於是她選擇了自殺。沒有人是幹淨的,小說的主題也由此得到了深化。而杜明,他跟張倩一樣,備受情感的煎熬,也為世間的肮髒感到極度不安,但他跟張倩不同,他不會像張倩那樣選擇自我毀滅,他要做的,竟是用更為肮髒的手段去消滅這些肮髒,於是,恐怖產生了。杜明的世界觀已經發生了變異,其實那段陽台對話,他跟師姐張倩的精神潔癖早已注定了他們各自的命運。

小汗的文字正如小說中的杜明那樣,在純靜的外表下含有一種攝人心魄的邪氣。《醫生杜明》始終貫穿著柔柔的敘事風格,小汗成功地把柔情和血腥這兩樣原本衝突的要素揉合起來,顯示出高超的敘事手法,從而讓《醫生杜明》具有獨特的風格魅力。

恐怖有多少種,恐怖小說就有多少種。每一種恐怖都會誕生精品。我們有理由相信,《醫生杜明》不僅是小汗的精品,也是心理恐怖小說的精品,更期待孫周導演的電影版《醫生杜明》,能夠打破目前國產恐怖片的低層次,創造出中國恐怖類型電影的經典之作。

青春是什麽?

青春?青春就是可以生活在幹淨的陽光下,和自己喜歡的人在一起吧。

人沒有選擇生的權力,這是我們永恒的悲哀。無法自己選擇死的人是更大的悲哀,可是為什麽自己選擇死亡卻還要給別人留下悲哀。

生活是個暴君,隻有逆來順受才能快樂,我們都是不快樂的人啊。

世事無常,隻有自己開心才是最正確的。沒有絕對的正確與錯誤,評價對錯的永遠是別人,而承受結果的永遠隻會是自己。

杜明,

我已經不幹淨了,

你為什麽還喜歡我?

因為以前有個人告訴過我: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是幹淨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