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場失意,都是為了更好的開始

文:連諫

她一直認為,他是她縈繞不去的初戀,從看見他第一眼開始。

她16歲的夏天,他隨父母搬來,做了她對門的鄰居,每天早晨,他們在樓梯上相遇,相對笑笑,無語,然後,在樓下的拐角分開,他向左,她向右,去兩所不同的學校讀書。

上課時,她想像著他一躍一躍下樓梯的樣子,走神得常常被老師叫起來罰站,然後,她像一棵安靜的小樹苗,站在那裏,想得更是專注,兩眼都是明媚的陽光,嘴角微微上翹。

那段時間,她的學習成績下降的厲害,老師和父母都找不出原因,他是藏在她心底裏最美好的秘密,連最要好的同學都不告訴。

轉機發生在17歲,放學回家,發現忘記了帶鑰匙,她傻傻站在門口等父母時被他發現了,他大大得拉開門,問她怎了。她說了,不知為什麽,竟有些委屈,就嚶嚶地哭了起來,他有點手足無措,也不會安慰,隻是一個勁地請她進家坐著等父母。

那是她第一次聽到他的聲音,比天籟還美的聲音,覺得他的家裏,連一隻陳舊的小板凳都是溫暖的,那套不大的房子,簡直像天堂那麽美好。

據說,愛一旦被啟動,再普通的場景都會有了天堂的氛圍。

因為緊張,她撒了兩杯可樂,在尷尬的手忙腳亂中,她幾乎不記得他曾說了什麽,唯一記住的是他也是今年高考,他的理想是北大。

她牢牢地記住了北大,就像教徒記住了耶路撒冷,因為,那是他們的聖地。

從那以後,為了北大她發奮讀書,就像教徒為了去耶路撒冷朝聖而不惜披荊斬棘。

一年後,她如願以償地收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在拿到通知的刹那,她多想衝到對門,告訴他這個消息,但是,她忍住了,想,留個懸念吧,等去北大報到後,在校園裏相遇,或許,更符合愛情開始的要素。

是年秋天,她揣著希望,在北大校園裏轉了一圈又一圈,收獲的,全是失望。

直到,在冬天的深處,遇到了林,一個高高瘦瘦的男生,他總在寢室的窗子上看她,他從未見過這樣喜歡散步的女生,無論寒風多麽凜冽,無論雨雪怎樣肆虐。

她像一道美麗的風景,在每個黃昏,緩緩流過他的窗前,直到冬天的深處,突然一連幾天,不見了她。

林先是猜測,後是擔憂難耐,沿了早就打探好的路線一路找到她寢室,才見,她病了,發燒讓她麵頰緋紅。

麵對陌生的他,她是錯愕的,他磕磕絆絆地自我介紹完了,就紅著臉跑出去,很快,就拎了一隻巨大的西瓜跑回來,一聲不響用勺子擠西瓜汁。

同寢室的女孩子都羨慕得不成,紛紛尖叫著打趣他們。

然後,他們成了朋友,她知道林有多麽愛她,但是,她無法忘記那個男孩,一直堅持用對待朋友的禮尚往來對待林,他像那個守在樹下等待兔子撞來的老農,有的是耐心和憧憬。

她的心,如向火的冰淇淋,被逐漸融化,在林的關愛裏,她突然領悟到,美好的愛情是兩個人一起參與的事,單相思,是種被煎熬得越來越濃卻徒勞無益的毒藥。

是年寒假回家,在樓梯上遇了他,問過才知,他讀了上海財經,沒讀北大。

他問她為什麽要問這個。她笑了笑說沒什麽,臨了,又說了謝謝。

他有些訝異,不知她為什麽要說謝謝。

她的謝,那麽真誠,愛情是多麽美好,或許,它結出的果子,未必是相愛花開,但,愛,會給人力量,倘若她沒喜歡過他,就不會那麽在意他無意中的一句話,為讀北大而奮發,假如,不是為了在校園中遇到他,她就不會去散步,就不會成為林眼中最美好的風景。

是的,請我們一定要感謝發生在生命中的那些愛意萌動,不必哀傷緣分的最終離散,每一場失意,都是為了更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