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的“核心愛情觀”
武誌紅說:“我們每個人都藏著對愛的渴望,但是同時,身為中國人,我們又會存著很深的對愛的絕望。所以,即使有了愛情,在表達上我們也都心虛氣短,覺得不可能實現。”
大多數中國人對待愛情是含蓄而又壓抑的,不能完全釋放出來,細如發絲,連綿不斷,真切、美好卻又講究實際,所以更崇尚愛情上的門當戶對。這裏說的門當戶對,不隻是經濟條件、物質基礎上的,更多的是精神和思想上的。
經濟、物質上的差距或許通過努力可以彌補,但是精神和思想不在一個層次,心態和眼界存在很大差距,兩個人便很難產生共同話題,無法做到心靈溝通。就算一個人愛一個人深入骨髓,不在乎貧窮與富有,不在乎物質生活的巨大落差,可是一方心中有夢想和遠方,另一方心中隻有眼前的雞毛蒜皮;一方思想先進,另一方觀念陳舊,又如何心靈相通呢?
比如,魯迅先生和朱安夫人。魯迅思想開放,朱安思想陳舊;魯迅是新思想、新文化的啟蒙者,朱安是愚昧無知的舊時代女人……他們的愛情基礎都不存在,又如何產生愛與被愛呢?
再如,韓國三星集團總裁的千金李富真與保鏢前夫。李富真從小接受精英教育,有氣質,有才華,有眼界,具有在商場上運籌帷幄的謀略、智慧和魄力;而保鏢前夫家境貧寒,學曆不行還不願讀書,能力不行更不知上進,自私、貪婪、敏感……即便一開始李富真被其迷惑,被愛情衝昏頭腦,但是麵對思想和精神上的不對等、思維和眼界的巨大差距,最後隻能選擇結束這段錯誤的愛情。
這告訴我們,愛情真的需要門當戶對。
那些超越貧富、衝破世俗的愛情,或許可能收獲美好,但是我們需要明白,真正需要對等的絕不是金錢和地位,而是精神和思想上的一致。就是說,即便兩人的身份地位、家庭環境有很大差別,就算一人是千金、一人是窮小子,但後者始終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眼界、心態,與對方保持精神和思想的一致,他們的愛情也會變得越來越美好、和諧。
麗雅的家庭條件很好,父母的生意做得也比較大,她一直被當作小公主養,從小接受精英教育,思維和眼界都是普通年輕人不可比的。大家都以為麗雅會愛上門當戶對的年輕人,可是沒想到,她偏偏對一個普通的小職員情有獨鍾。
這個小職員叫強子,出生在一個小山村,直到考上大學才走出小山村。不是說村裏的孩子不好,而是所處環境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和眼界,家庭條件決定了一個人的精神和思想。所以,無論在物質條件還是思想上,麗雅和強子都存在很大的差距,相當的門不當、戶不對。
兩人的愛情還沒有開始,就遭到麗雅父母和親朋好友的強烈反對。可是他們都不想放棄,認為錯過彼此很難再遇到更好的人。
其實,所有人都知道問題的關鍵在於強子。強子自然也明白,於是他找到麗雅的父母,坦誠自己一窮二白,正在和朋友規劃創業,希望能給他一個機會。
或許是為了讓麗雅死心,或許是被強子的衝勁兒打動了,麗雅父母決定給強子三年時間,若是他能創業成功並且使得公司良性發展,他們就不再反對兩人的愛情。
接下來,強子一邊創業一邊上夜校讀書,廣泛閱讀經濟管理類、營銷方麵的書籍,還報名MBA培訓班去進修,不斷提升自己的思維和眼界。這期間,強子和麗雅保持著平等交流,也不斷了解麗雅的想法,與她一起進步和成長。
三年時間過去了,強子的公司起起落落,最終得以良性發展。之後,強子和麗雅正式戀愛,兩人的感情一直非常好——維係這段美好愛情的,就是雙方在思想和精神上的共同成長。
愛情,這個詞很誘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釋,也有著不同的感受。但是誰也無法忽視一個共同的因素,那就是精神上的愉悅。很多愛情之所以被現實打敗,或許是因為沒有麵包,或許是因為性格差異,或許是因為厭倦,還可能是因為財富和地位之差,但最關鍵的是缺乏精神和思想上的門當戶對。
思想和精神上門當戶對的愛情,才能碰撞出最絢爛的火花,開出甜美的果實。麗雅和強子是如此,《簡·愛》中的羅切斯特和簡·愛也是如此,趙明誠和李清照更是如此。
恰如《簡·愛》中所寫道:“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息。因為過強的對手讓人疲憊,太弱的對手令人厭倦。”在精神和思想上永遠保持門當戶對、勢均力敵,兩人的契合度才能更高,心靈才能相通。
所以,追求愛情的過程中,我們要關注外在的門當戶對,更要追求精神和思想上的門當戶對。
如果你尚未遇見心儀或是喜歡自己的人時,不要因為愛情激素的影響就盲目墜入愛河,而是應該考量對方和自己是否在外在條件與內在精神上都門當戶對。如果你已經墜入愛河,發現自己與對方有著差距,就應該讓自己成長,不斷更新思想、改變心態,力求兩人的思想和精神在同一層次,保持著人生態度和精神素質的勢均力敵。
在愛情裏,你有你的夢想,我有我的遠方,但兩人的交流和溝通都能“從心”,兩人的裂痕和縫隙自然很難產生,內心的愉悅感和幸福感自然會越來越強烈,進而收獲幸福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