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追愛方式取決於對方的“文化背景”
很多人認為,愛上一個人隻與愛情有關,與一切外在條件無關——我愛你,隻因為被你身上的某種特質所吸引,遇到你時就會怦然心動。
然而,人也是一種觀念動物,有什麽樣的觀念就有什麽樣的態度。實際上,愛情算是文化的產物,不同的背景、條件、文化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愛情觀,這些因素可能讓每個人以不同的形式或方式來表現愛、感受被愛。
比如,接受過西方教育的人,受西方婚戀文化的影響就會崇尚浪漫主義,追愛方式更大膽、熱烈。接受傳統中國文化教育的人,婚戀觀則比較保守,雖然內心強烈地愛著一個人,但追求方式比較含蓄,不會太過張揚。
再如,受到高等教育的人,有學識、有氣質、有書卷氣,追愛方式也比較浪漫文雅,但更注重心靈相通。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簡單、粗獷,說話方式直接,沒有那麽多彎彎繞繞。
又如,學習理工科的人更為理性,思維性、做事目的性強,追求方式也較為直接。學習文史科的人感性、敏感,更注重內心感受,追求方式講究浪漫和文藝。
這些文化背景,決定了我們選擇追求愛情的方式不同,都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不過,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追求者的表達方式重要,被追求者的感受更重要。
你熱情奔放,遇到心儀的人就大膽熱烈地去追求,可是對方保守、含蓄,那麽你的“狂熱”追求不僅無法打動對方,還可能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一心想要逃跑。
你較為理性,更為直接,遇到喜歡的人就直截了當地說“我喜歡你”“我們交往吧”,可是對方的感情細膩,喜歡浪漫的追求方式、儀式感十足的表白,那麽你追愛的成功率會大大下降。
愛情是相互的,你的追求方式取決於對方的背景、文化、條件等。如果你不能正視這種差異,愛情前進的步伐就會被阻礙。
25歲的邵峰是一個文藝青年,因為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在父母的熏陶和影響下,他從小就帶有書卷氣,喜歡看書,也喜歡思考人生。他學的是文學,後來在一所中學當老師,除了工作就喜歡到處旅行。
對邵峰來說,詩和遠方可以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詩情和畫意,它不是生活的調劑品,而是必需品。生活中,他總是說出一些優美的句子,或者唯美的詩句。對於愛情,他認為應該是浪漫、唯美的,比如兩個人一起感受星空大海的遼闊,一起漫步在開滿鮮花的田野中。
一次旅行中,邵峰遇到一個女孩張曉,她長得甜美,微笑時帶著兩個小酒窩。邵峰知道自己淪陷了,被張曉深深吸引住了。於是,邵峰展開自己的追愛之旅:邀請張曉看星星、看月亮,說一些關於愛情的優美句子,念一些唯美浪漫的詩句;他還在微信裏跟張曉談詩詞歌賦、人生理想,談自己旅行的一些感悟。
邵峰以為張曉喜歡這樣的浪漫和文藝。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張曉果斷地拒絕了他,表示兩人並不合適。
沒錯,並不是所有的女孩都喜歡風花雪月,以及像邵峰這樣的文藝青年。張曉出身普通家庭,父母是普通工人沒有太多文化,但是經常教育她從小要樸實、踏實。張曉雖然身體柔弱,但是內心堅強無比,憑借自己的努力考上醫科大學。她知道詩和遠方很愜意,風花雪月很浪漫,但愛情不僅僅隻是表現出這些形式,更應該是陪伴、信任、責任等。
邵峰的追愛行動失敗了,原因在於兩人的愛情觀存在較大差異,也在於他並未了解張曉的需求和感受。
曾經在網絡上看到這樣一段有趣的文字:
不同專業的告白和情書大相徑庭,帶有非常強烈的文化色彩。比如,法學專業的告白:我以愛之名判你無期徒刑,在我心裏執行;心理學專業的告白:我嚐試解釋看到你時微妙的心理,卻發現憑我所學無法分析,後來我才知道這種心情就是——我喜歡你;編導專業的告白:你可以幫我拍一個長鏡頭嗎?時長一輩子,不需要蒙太奇;考古學專業的告白:你在北京周口,我在雲南元謀,拉起你毛茸茸的小手,愛情讓我們直立行走。
這些文字頗有打趣的意味,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它們真的頗有意義。我們追求心儀的對方,說上一句類似帶有文化色彩的情話,難道對方不會心動嗎?
28歲的沈從文遇到18歲的張兆和時,就被這個熱情洋溢、充滿活力的小姑娘所深深吸引。沈從文是個文人,感情熱烈奔放,而張兆和也是著名的才女。
為了追到張兆和,沈從文開始給她寫情書,內容真摯而熱烈,表達自己的愛和情感,如:“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隻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如果我愛你是你的不幸,你這不幸,是同我的生命一樣長久。”“你不用來信,我可有可無,凡事都這樣,因為明白生命不過如此,一切和我都已遊離……”
最後,張兆和被沈從文的一封封情書所打動,兩人成就了一段令人羨慕的愛情故事。試想,如果沈從文追求的對象換了,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女子,結果會怎樣?恐怕不是讀不懂他的情書,就是被他的熱烈嚇跑了!
愛情無關其他,但又與彼此的文化、環境、背景差異有關。愛情不講條件,但又講究門當戶對、誌趣相投——文化背景不同的愛情,結果一般都很難美滿。
所以,我們要勇敢地追愛,也要以對方的條件和感受為標準。我們要了解對方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思維方式、價值觀、愛情觀,然後選擇相應或相近的方式追求,如此一來才不會被淘汰出局。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虛假、逢迎、遷就。投其所好和逢迎遷就有著本質的區別,否則就算你打動了對方,贏得了愛情,之後也不可能永遠逢迎遷就。一旦你恢複如初的本性,差異性就會顯露出來,自然而然會發生矛盾,最終導致愛情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