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節 我想讓你看看,還有一種更好的活法

童年時,你生活在一個雞飛狗跳的家庭,生活並不富裕,也無快樂可言。你每日提心吊膽,是選擇逆來順受,還是逃離躲避?

家庭成員之間動輒謾罵乃至大打出手,這樣的現狀會讓你的性格變得偏激,還是反其道而行之,尋覓一種更好的活法?這就取決於你的意誌是否堅定。

龐榮是內蒙人,對工作認真負責,做事一絲不苟,是我工作中的最佳搭檔。每一屆的學生都跟我說,數學老師溫柔、善良、從不發火,有衣品、愛微笑、很知性,是他們心中的完美女神。這曾一度讓我有些嫉妒。

龐榮是一位數學老師,卻喜歡閱讀文學方麵的書籍。她的辦公桌麵總是整齊幹淨,一盆翠綠欲滴的綠蘿守候在電腦旁,充滿了生機。讀書是她的業餘愛好,她還有邊讀書邊做筆記的好習慣。她寫的字剛勁有力,與她的外在風格迥然不同,這應該是她骨子裏的剛毅吧。

她家裏的布置也特別溫馨,以淡紫色的色調為主,高雅而不俗。屋內的每一個物件都規規矩矩地放在恰到好處的位置,就連那幾盆綠植也沒有旁逸斜出的感覺。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你禁不住要讚美主人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高雅的情趣。

她坐在沙發上的姿勢都與眾不同,至少比我淑女得多,不懶散,不做作。我真是自歎不如。

事實上,龐榮的童年充滿了憂傷,缺少愛與幸福。因為母親性格古怪、脾氣暴躁,加上雙方父母這一大家子人都在母親的怒顏下小心地過活。

母親一旦生氣的時候,會毫不猶豫地把一年才能吃上一頓的餃子掀翻在地。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孩子們真是難以理解,哭得不知所措。

龐榮說,母親不善言辭,每天隻是忙忙碌碌,隻有生病了才會停下手中永遠也幹不完的活兒。她常與父親吵架,有時還大打出手。她為什麽生氣,永遠無人知曉,大家隻是靠猜測。

龐榮說的時候很是淡然,語氣平和,平靜得像是在說別人的故事。

我一臉同情地望著她。

七歲的時候,龐榮跟隨父母搬到一個漢族人聚集的小村莊,無人幫襯,過著獨門獨院的日子。父母總是吵架,沒錢了會吵,活兒沒幹好也要吵,爺爺奶奶的贍養問題也要吵,子女的婚嫁還要吵……每天都有吵不完的架,她就在父母的吵鬧中憂傷地過著童年生活。

貧困並沒有讓她難以忍受,相反,家庭的不和倒是讓她的童年灰暗無光。她說,每次目睹家庭戰爭,她就在心裏發誓,將來自己組建的家庭絕不能是這個樣子,一定要給孩子營造一種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快樂幸福地成長。

龐榮說:“當時,自己勤奮苦學隻為離開那個不和諧的家。”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考上了師範學校。一離開家,她那壓抑的心立即輕鬆了許多,像脫籠之鳥開始尋覓自由的生活。

她很感謝上天的眷顧,給了她一個有溫度的小家——丈夫會做美食,會說情話,會照顧人,自己搖身一變成了“天使”。

我曾問過她:“你能原諒母親嗎,或者……”

龐榮搖搖頭,笑著說:“到了那樣一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母親也是被生活所迫。父親自己沒有計劃,又不肯出苦力,就借著酒勁找碴兒跟母親吵架。

“母親張羅一大家子人的吃喝也真是不容易,難免心氣不順,愛發脾氣。雖然我的童年缺少母愛,可是我理解母親,也感謝母親,因為在那樣困窘的生活條件下能支持我讀書。可是我絕不複製母親的人生,我要讓她看看,還有一種更好的活法。”

在龐榮的生活裏,找不出原生家庭的影子。或者說,她用信念和勇氣將曾經的“灰暗”撥雲見日,向陽而生。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一切皆有因果。也許有人因為童年屢遭同伴奚落,形成了孤僻的性格,進而事事皆糟;也許有人在事業中連連受挫,導致懷疑自己,開始消極地對待人生……

這樣看來,一切都事出有因,都有可以諒解的因素。

龐華是龐榮的親姐姐,伶牙俐齒,長得也極標致,可惜她隻讀到小學二年級就輟學了。

據說剛上中學的時候,她也與龐榮一樣處境尷尬,小夥伴們總是指指點點,嘲笑她帶有蒙古味的發音,議論她穿著帶有補丁的蒙古袍。她受不了,就選擇逃避,輟學在家放豬。

後來,龐華嫁得不錯,是外地有錢的大戶人家,小日子一下子就上了檔次,幾分傲氣散在周身上下,看得見摸得著,讓姐妹們很是羨慕。可就是這樣的婚姻生活,卻讓她弄得雞犬不寧。

太平的日子沒幾天,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惡語相傷,那美麗的容顏也因她那雙剜人的小眼睛變得扭曲了。在母親那裏繼承下來的一手遮天的囂張,逼得丈夫有了外遇,接著開始動手打她,死活要跟她離婚。

她礙於麵子,竭力挽留這份支離破碎的感情,但男人還是決然地拋下她和兩個孩子揚長而去。

龐華的身上從小就有母親的影子。雖然她上有姐姐、下有妹妹,但是她總想掌控大家,比如母親不在家,就學著母親的樣子數落姐妹們。她易怒、唯我、刁鑽的樣子,來自母親而勝於母親,幾個姐妹都不喜歡她。

幾年後,被生活所迫,她又組建了新的家庭,男人是一個老實巴交的農民。她沒有吸取上次婚姻失敗的教訓,很快又重蹈覆轍,再現了原來的生活狀態。

龐華對待丈夫的態度,簡直就是母親的翻版,不尊重男人,舉手就打、張嘴就罵。他們的婚姻又亮了紅燈。

她倒是從不怨恨母親,反而很崇拜母親,一吵架就往娘家跑,火暴脾氣的母親就幫著她狠狠地教訓她丈夫。她照著母親的樣板生活,情況越來越糟。她不懂反思人生,性格缺陷完全在母親之上,超越了原生家庭。

龐榮和龐華的童年生活有相同的經曆,冷眼、無愛、孤獨,在同一個母親的影響下成長。

童年時,龐榮每次目睹家庭的矛盾,心底都在呐喊:“我不喜歡這樣的生活,一定追求另一種更好的活法。”而龐華呢,牢牢記住童年的傷痕和有些獨斷專行的母親的樣子,從而不斷地粘貼、複製……進而不顧一切地去傷害別人,最後活成了現在的自己。

處境也許相同,但意念不同就會活出不一樣的自己;經曆也許相似,如果追求有異也能找到不同的人生。

不要盯著童年的傷痕心生仇恨,要解開心結,獲得新生;不要陷在原生家庭的旋渦裏毫不掙紮,任其吞噬,要掙脫出來尋求更好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