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節 你的愛,我不能照單全收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湧上男人心頭的是“父親”這個角色代表的力量,而**漾在女人心頭的是“母親”這個稱呼的天然溫柔。從此,母愛給孩子溫暖和安全感,父愛給孩子支持和力量。
從孩子呱呱墜地到牙牙學語,一個人在童年時期對父母的愛從來不會質疑,大多會全盤接受。幾年之後,有的孩子成了安慰父母的“舒心丸”,有的孩子成了困擾爹媽的“熊孩子”——同樣的幸福感受卻造就了不同的孩子,這就產生了愛的困惑。
心理學家指出,給予孩子愛的時候,我們可以讓愛像洪水一樣衝向孩子,還可以讓愛像涓涓細流一樣慢慢滋潤孩子,這就是溺愛和愛的區別。
再次見到我的學生亞光是在北京,他目前在一家知名教育集團工作。
見到印象中那個眉頭微蹙的“混世魔王”,現在變成了帥氣、陽光又幹練的大小夥子,我心裏暖暖的,很是寬慰。他開口第一句是:“老師,感謝您!我媽媽挺好的,她現在也開始自己的新生活了。”
我笑了,說:“不必謝我,感謝一直努力的你自己吧!”他也笑了,那笑裏有滿意、有舒暢……
我給亞光帶課時,他還是個剛上三年級的小毛頭,我也是無意中得知了他的故事。一年前,在一場意外車禍中爸爸和哥哥同時遇難,媽媽無奈回到老家的小縣城,一麵做生意,一麵給心情換換環境。
也因為這件事,沒有了安全感的媽媽經常神經過敏,對孩子百般嗬護、萬分溺愛,真的是“含在嘴裏怕化了,捧在手裏怕摔了”。這不,上學課間,媽媽都要給他送一次削好的水果和剝了皮的雞蛋;天剛飄了一點兒雨、起了一絲風,傘和衣服就送到了教室;值日打掃衛生,媽媽就直接代勞了。
九歲剛過的他,胖乎乎的小圓臉,水汪汪的大眼睛,再加上頭發被剃成了蜜桃小犄角,一笑兩個酒窩,大家都叫他“紅孩兒”。
開學不到一個月,老師就感覺到了這個高顏值、高智商小家夥的厲害。他反應特別快,拿課堂內容來說,別的同學還沒入門,他已經全會了,弄得數學老師都懷疑他媽媽提前教過他了。
然而,他卻開始左右開弓,說其他孩子“你們都是笨蛋、蠢材”,周圍的同學都沒法聽課了。平日裏,他動不動就喊“看本大王來收拾你”,對同學又踢又打。因為他長得高,其他同學也奈何他不得。
一次,意外聽到他因為生日蛋糕有點兒小,就對媽媽大發雷霆,把媽媽推倒撞到桌角,頭上縫了好幾針。舅舅批評他,可媽媽捂著傷口說:“我不要緊,他還小。”
我這才了解到這個孩子在家裏已經是說一不二了,也知道再不糾正他的這種錯誤行為就晚了。
於是,我在語文課上給孩子們講了“紅孩兒”的故事,然後請同學們來討論紅孩兒是個怎樣的人。最後,還是他總結出我想要的結論:紅孩兒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魔頭。
看著臉漲得通紅的他,我不知道他是羞愧了,還是受到表揚激動的。
沒想到這孩子居然聽進心裏去了。家長會上,他媽媽說孩子給她道歉了,說他可不想當紅孩兒。得知了這個事實,我對他多了一份不一樣的感情。
在別人的故事裏成長的不僅僅是他吧!
於是,我在給學生選擇故事時,開始尋找那些如何辨識愛與溺愛,如何挑戰自我、承擔責任的作品。我知道,做老師的無法解決孩子必然會遇到的家庭問題,但可以給孩子一份溫暖、一點兒希望。
小學後幾年,我又指導他讀書。一本本書,給這個孩子的童年打開了一扇扇窗,讓他的聰明變成了融化媽媽心裏堅冰的暖流。
後來聽他媽媽講,孩子不光會做家務了,還鼓勵她要有自己的愛好,要有自己的新生活,就像他的張老師一樣,多運動、多讀書。
有一次,他來還書,當我誇他懂事時,他居然引用作家的話:“一切都給孩子,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母親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這一本正經的話語,讓我對他刮目相看。
我很是欣慰。讀書能讀懂和體味,並用它來改變生活,這不就是改變命運的工具嗎?
此時,在柔和的燈光下,他眼裏閃著淚光,說:“張老師,您知道嗎?童年時媽媽的溺愛裏,您、故事、書就是那海洋裏的燈塔,我的每一步都是在光的引導之下,才在媽媽愛的海洋裏學會了遊泳。其實我挺幸運的。”
我心裏漾起了柔波,也許這就是做老師的幸福吧。
那天的遇見,讓我堅信,每個孩子都是未成型的素胚,其行為和思想可以塑造,也可以更正,重要的是如何塑造、誰來更正。這也更讓我堅信,每一個孩子都像花兒一樣需要灌溉,每一個孩子都像花兒一樣會盛開。
原本,父母的愛是為了讓孩子越來越好,可是在過分的寵愛中,這份愛最終將徹底變質,變為害了孩子的毒藥。
周末收拾書櫃,信手翻開影集,映入眼簾的是兒子的一張小學畢業合照。看著滿臉稚氣的兒子,我心裏不由暖暖的,時間真快啊,轉眼都大學畢業成大小夥子了。
我興衝衝地拍了照片發到他微信上。他回了一個吐舌頭的表情,卻又加了一個“唉!”這為娘的心立馬懸了起來,電話直接就打過去了。
“薑瞳被抓了。”電話那頭,他語氣有些沉重。
“啊,為什麽?”我好意外。
“具體不清楚,同學說的好像是搶劫。”
手裏的照片有點重了。看著兒子旁邊那張可愛又燦爛的臉,我的思緒紛飛……
薑瞳跟兒子同歲。兩人幼兒園、小學、初中一直同班,又住在同一個家屬區,是親親的發小。
在家屬區,薑瞳的父母算是“名人”,父親是大夫,母親是稅務局局長,家長疼娃也是上檔次的。
上幼兒園開始,他就經常搶別人的玩具,欺侮個子小的小朋友。
每當起爭執,他母親都會站出來充當他的保護神。總之,無論他做錯了什麽,都是別的小朋友不對。
“瞳兒,想要啥?”“瞳兒,不怕!”“沒關係,瞳兒還小,有啥我處理。”他母親總是說著類似的話,一副見過大風大浪的淡定和波瀾不驚的語氣。
薑瞳歡快的笑聲中,總會伴隨著別的小朋友豔羨的目光,或者是被欺負後無助的哭聲。
上學以後,薑瞳臉上漸漸有了底氣十足的霸氣,欺侮班裏的同學已經是家常便飯。在他的認知裏,他做什麽都是對的,錯的總是別人。
每天一起接孩子放學回家的那一小段路上,身為局長的媽媽是個讓人感動的媽媽——不是背著就是抱著,要不就是摟著兒子,滿眼的憐愛,讓我總慚愧自己不像親媽。
一路上,總能聽到薑瞳跟媽媽不停地抱怨。今天抱怨老師不公平,明明他和大家一樣都舉手了,老師卻不叫他回答問題;而他不舉手的時候偏偏提問他,老師專門跟他作對出他的洋相。明天抱怨同學們孤立他,不跟他玩兒。
每當此時,他母親都會說:“瞳兒,放心吧,改天我去找學校的領導談談,讓他們換個你喜歡的老師。同學不友好,那是沒見過世麵,那是嫉妒。”
這些話聽得我頭皮發麻,忙拉著兒子借故走開了。
我看著那孩子臉上與日俱增的驕橫,擔憂也與日俱增,不斷告誡兒子要敬而遠之。好在兒子說可能是發小的原因,薑瞳對他算是客氣。
初中時,一輛警車開進小區,原來是薑瞳家被盜,還損失不小。警察仔細查看門窗,發現都完好無損,家裏也沒有任何撬、砸的痕跡。經警察提醒,母親這才打電話喊回了正在酒吧聚會的兒子。
見到一屋子警察,薑瞳不打自招。他愛麵子,每次去網吧、聚會都搶著結賬,先是拿家裏的名煙、名酒去抵賬,後來買遊戲裝備把名畫也拿去變賣了。母親聽了呼天搶地號叫起來,跳著罵著,急火攻心暈了過去。
這個事件之後,他們就搬了家。
記得在省城時,我碰到過他們母子一次,我跟他母親說著話。打扮入時的薑瞳沒有表情,臉色陰鬱,好像很不耐煩,讓我如芒刺在背,匆匆而別。
誰知,才幾年卻又是這樣的結果。
愛,本無錯,可別讓父母的愛成為最終害了孩子的利器。
對於父母,請讓孩子在太陽下自由地呼吸,經曆該有的傷和痛,不要讓溺愛成了化妝後的傷害。
對於孩子,接受愛,識別愛,可別照單全收。自由的天空裏需要接受愛的覺醒和智慧,一切在你。
愛的本質,不僅僅是你對我好這麽簡單,而是你願意陪伴我,讓我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