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戰火星人

火星文明的存在一經科學“認證”,自然成了方興未艾的科幻小說的熱點,火星主題的科幻也就像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早期的作品,如波西·格雷格(Percy Greg)的《越過十二宮》(1880)、羅伯特·克羅米(Robert Cromie)的《躍入太空》(1890),仍然隻是相對簡單的諷刺或浪漫故事,火星人是和人類大同小異的小精靈。不過威爾斯(H. G. Wells)的石破天驚之作《世界之戰》(1897)卻開創了完全不同的另一類主題:故事中,火星人是從外形到內心都和人類完全不同的異種,他們跨越太空,對地球發動了殘酷血腥的侵略戰爭,幾乎滅絕了人類。

故事的主題和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世紀之交,未來新科技戰爭的不祥之光已經閃現,科技本身也變成了強力意誌的表征。如果外星人的科技遠比人類先進,他們對待人類難道不能和西方人對待印第安人一樣?從火星人開始,威爾斯開創的外星人入侵主題成為長盛不衰的科幻熱門。又因為火星人本身的疑似現實存在,讀故事的時候就不隻是看小說的樂趣,而不無紀實文學的恐懼。1938年,美國一家電台廣播《世界之戰》所改編的廣播劇時,甚至讓許多聽眾誤以為是真的外星人入侵新聞,忙不迭攜家帶口逃難。據說影響範圍達百萬人之多。

不過也有輕鬆**的,如美國作家巴勒斯(Edgar R. Burroughs)的《火星公主》(1912)及其續集,講述美國南北戰爭時的軍官約翰·卡特憑借神奇的精神力量“穿越”到火星,和美麗的火星公主相愛的故事。火星有好幾個種族,從恐怖怪獸到性感美人應有盡有,令大眾喜聞樂見。巴勒斯的火星綜合了科學家的假想、美國西部的莽荒以及埃及、巴比倫等東方文明的神秘,創造出一個瀕死、危險又充滿異域風情的世界。這個蒼涼而又神秘的火星奠定了此後半個多世紀火星科幻的基調。

“巴勒斯的火星公主”係列小說連載了二十多年,一直進入到美國科幻的“黃金時代”。20世紀三四十年代,新一代科幻作家在威爾斯和巴勒斯的影響下也開始在廉價雜誌上撰寫火星故事。當時比較靠譜的宇宙飛船的概念已經出現,人們去火星有了實際的工具,也就不用靠神秘的“穿越”,這大大鼓勵了火星科幻的發展。雜誌上關於火星的故事差不多每期都有。一個科幻作家如果不寫幾篇過得去的火星小說,都不好意思見人。

隨著時代發展,對火星和火星人的想象也有了新的演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是維斯鮑姆(Stanley G. Weisbaum)的短篇《火星奧德賽》(1934),講述了地球人乘坐核動力飛船到火星探險,和奇異的火星生命“第一次接觸”的故事。其中描繪了好幾個火星種族:如鴕鳥一樣的外星種族、岩石組成的純矽基生物等,還討論了如何通過科學公式和外星人溝通的問題。

對今天經過無數科幻小說影視洗禮的受眾來說,《火星奧德賽》顯得平平無奇,但在當時是非常超前的概念。實際上,今天讀者覺得不稀奇,本身就是因為《火星奧德賽》的深遠影響所致。維斯鮑姆意識到,科幻應當深入描述陌生奇妙而又不妖魔化的外星智慧,艾薩克·阿西莫夫稱讚他“第一個賦予了外星生物以存在的價值”,可惜此君天不假年,小說發表後第二年就因癌症去世,被認為是史上最令人惋惜的科幻作家。

此後幾乎所有作家都在模仿《火星奧德賽》,也湧現出不少佳作,比如著名科幻編輯兼作家約翰·坎貝爾(John Campbell)就寫了一篇《火星上的思想剽竊者》(1936),設想出一種可以變成人形、讀取人類思想並冒充人類的火星人,令人毛骨悚然。大名鼎鼎的“三巨頭”也都寫過關於火星的故事。阿西莫夫有化名寫的少年冒險科幻“太空遊俠大衛·斯達”係列和一些短篇,算不上太突出,但對亞瑟·克拉克和羅伯特·海因萊因來說,火星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克拉克早在21歲時就寫了一篇《我們是怎麽來到火星的?》(1938),對太空旅行和火星人進行了一番暢想。後來他寫下了更多的火星傳奇,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火星之沙》(1951),以寫實的筆觸講述了未來人類探索火星和改造火星大氣的事跡,這是他出版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開創了“技術派”的火星故事。

如果說克拉克是技術派,海因萊因就是社會派。在海因萊因的“未來史”係列中,火星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幾部長篇小說《紅色行星》(1949)、《雙星》(1955)等都重點講述在火星上的殖民生活。當然他也有好幾部關於月球的作品,但月球上沒有智慧生命,就難以寄托海因萊因的理想。他的理想中,古老的火星人是人類的精神導師。寫於1961年的《異鄉異客》是海因萊因的最高成就之一,講述了一個火星人收養的地球孩子回到地球傳播火星文明的故事。書中通過火星文明的透鏡重審和批判了地球上的政治、經濟、宗教、社會風俗等方方麵麵,諷刺辛辣,鞭辟入裏。書中還提出了富有爭議的性解放觀念,被很多人抨擊,不過它不但得了雨果獎,而且暢銷千萬,成為20世紀60年代的嬉皮士運動的指路明燈。

這一時代還有一部不能不提的作品,雷·布拉德伯裏(Ray Bradbury)的《火星編年史》(1950),由一係列寫於20世紀40年代的係列短篇連綴而成。在一係列清冷感傷的故事中,古老善良的火星人被地球人帶去的細菌所滅絕,地球也在新一輪世界大戰中化為廢墟,僅存的人類逃到火星,追憶和反思地球往事,在火星運河的水上看到了自己的麵容,發現自己變成了新的火星人……這部作品中沒有太多社會理念,也沒什麽硬科技描寫,但卻預示了未來冷戰歲月裏人們心底的恐懼與哀愁,成為超越科幻的一代文學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