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最早“認識”淩晨,還是在《立方光年》上。很多年輕的讀者也許不知道這樣一份科幻愛好者雜誌,但在20世紀90年代早期,這本不起眼的雜誌聚集了北京一群頗有才華的科幻作家和科幻迷,而淩晨,便是其中核心的一員。事實上,她一直是那個科幻迷團體的黏合劑,哪怕是《立方光年》停刊之後。

1997年,國際科幻大會在北京召開,我真正見到了淩晨,一個天生具有教師氣質的姑娘,對身邊的朋友非常體貼,心地純淨而透明。那時我已經讀過她獲得1995年度銀河獎的《信使》,人如其文,那篇小說表達了對愛情、責任與夢想的追求與擔當。

1998年,加入《科幻世界》雜誌社後,因為做讀者俱樂部的關係,我經常隨雜誌副總編譚楷老師到各地宣傳科幻(北京是常去的地方),因而也便更多地見到淩晨,初次見時留下的印象仍然沒有改變,隻是她更多的時候會認真地討論科幻創作。如果說多了一點什麽感受,那便是她對《科幻世界》更為深沉的熱愛。科幻是一粒神奇的火種,它一旦被播種進心田,便會熾烈地燃燒。在淩晨身上,我能感受到那樣的燃燒所帶來的溫度。

回顧20世紀90年代科幻文學的曆史,最重要的主題便是新生代的成長。新生代改變了科幻的樣貌,賦予這一文類青春的氣息、參與變革的**以及文學本原的力量,而淩晨正是新生代群體的重要一員。淩晨對新生代科幻的貢獻,不僅是女性特有的細膩質感對科幻類型的豐富,更在於她總是讓我們在普通的生活中發現非凡,產生基於普通生活的感動。

淩晨是個勤奮的作家,到目前為止已經出版長篇科幻小說五部、短篇科幻數十篇,並且三次榮獲中國科幻銀河獎。與此同時,她的視野也越來越廣泛,對奇幻小說、科普創作也有很多涉獵。

我很榮幸責編了淩晨的兩篇重要作品,一篇是《潛入貴陽》(獲得2004年度銀河獎),一篇是《見龍在天》。前者氤氳繚繞,會讓你因此愛上一座城池;後者充滿了對荒誕現實的批判,可稱科幻現實主義的上佳的範本。我有些自私地認為,它們是淩晨最好的科幻小說。

拉雜地說了這麽多,感覺不像是在寫一篇序文。把它當成一種紀念吧。我很珍惜那些歲月,並對未來懷有很多期待,我相信,淩晨也一樣。

最後,我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愛這本書。這本書裏的世界值得我們去探索與感受。

《科幻世界》姚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