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突破
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IUGS)和國際天文學聯合會(IAU)負責此次行動的專業人員支持,具體實施則由國際航天總協會下屬的木衛三科學中心(GSC)進行。為了保險起見,人們首先派出了一艘快速無人艇,對外星艦隊外側最粗壯的一艘飛船進行試探性登陸。無人艇成功地降落在了飛船的表麵,並釋放了一台自動勘探車。
“居然有大氣層?”倫道夫看著電視中的畫麵,吃驚地說。
“很稀薄,可能不是人工的,隻是引力作用下吸附的一些氣體。”陳帆說。
飛船的表麵非常粗糙,布滿了大塊的結晶。自動勘探車開始在表麵行駛,並對飛船表麵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其成分是單斜晶係和四方晶係的矽酸鹽。除此之外,沒有發現任何有機生命存在的跡象,也沒有發現任何洞口、裂縫或是奇怪的凸起。
人們等不及了,決定立刻開始載人探測。無人艇登陸僅僅一個小時之後,一艘輕便型載人登陸飛船從木衛三出發,迅速向艦隊靠近過去。當四名科考隊員登上飛船表麵時,陳帆三人在電視機前清楚地聽到了一名科考隊員略帶恐懼的聲音:
“我們為了和平的目的而來……”
科考隊迅速完成了采樣、勘探等工作,還測量了飛船不同地點的重力水平。一切都十分正常,這似乎真的隻是一個圓柱體的行星而已。
“看來,這就是一個實心的石頭棒而已啊。”倫道夫說。
“目前看來的確如此。”須藤說。
“但他們沒有找到射電信號的源頭。”陳帆說。
科考隊員當然也知道這一點。他們不斷擺弄著儀器,發現射電信號的來源永遠是豎直向下的方向,也就是說,是從圓柱體的軸線發射出來的。
“這樣優秀的射電源,到底是怎麽做出來的。”須藤咧著嘴說。
“軸線,軸線……”陳帆喃喃地說著,他慢慢站起了身,“線……直線……”
“你怎麽了?”倫道夫愣愣地望著他。
陳帆似有所悟,他打開電腦,重新調出了他們共同製作的那個模型。“你們過來。”他說。
倫道夫和須藤立刻湊了過去。陳帆說:“我剛剛突然想到了艦隊飛行的那個軌跡,太陽真的是唯一的終點嗎?”
倫道夫和須藤互相對視了一下,這次誰都沒有因為厭惡而挪開視線。
“你們想。第一,如此龐然大物,飛行十億年,難道隻為了去一顆普通的黃矮星嗎?即便這顆恒星擁有和那些外星人同源的智慧生命,代價未免太大了點。第二,為何要派出二十艘飛船,而不是別的數量?為什麽不派一艘,或者一百艘?”
倫道夫:“你是說,太陽隻是艦隊的……”
“其中一個目標?”須藤補充道。
“Bingo!就是這個意思!”陳帆此時已經啟動了模型,M67星團和太陽又開始環繞著網上找的銀河圖片的中心旋轉,然後,黑點代表的艦隊又出現了。“你們看!”陳帆指著艦隊的黑點說。
在十億年的時間裏,艦隊先後經過了十六顆恒星,每次都從極其靠近恒星的地方穿了過去。
“如果我的猜想正確,那麽太陽就是第十七個目標。”
“這麽說,在太陽之後還有三個目標?”倫道夫問,他的雙眼開始放光。
“有沒有這十六顆恒星的資料?”須藤急忙問。
陳帆立刻狂點鼠標,調出了月球基地服務器中的蓋亞星表,“我看一下編號……嗯……HIP 61091,然後是HIP 60200……”
查完全部16顆恒星的數據之後,三個人同時沉默了下來。陳帆抿著嘴,視線掃過了倫道夫和須藤的麵龐。他們兩個人此時一個滿臉冷汗,一個則摘下了眼鏡。
“全都是有係外行星的恒星係統。”陳帆說。
事情終於出現了轉機。三個人興奮地互相對望著,他們終於找到了突破口!
“另外三顆呢?讓模型的時間再往後推進一下。”
陳帆點擊鼠標,模型又開始運動起來。艦隊穿過了太陽,繼續向前直線運動。“好,這是第一個。”陳帆指著一顆恒星,“然後……第二個。很好,最後……第三個!棒極了,三個。等下……這是啥!?”
令人萬分驚愕的事情發生了:M67星團,那個紅色的圓圈,居然運動到了艦隊軌跡的最末端,而恰在這時,艦隊的黑點又一次來到了圓圈的邊緣。
“回去了!艦隊回去了!”須藤拍著桌子大喊著。
“我的上帝!為什麽之前我們沒發現這個!明明點幾下鼠標就可以看到的!”倫道夫興奮地喊道。
“也就是說,這支艦隊就像穿糖葫蘆一樣,從M67出發後,一路穿越包含太陽在內的20個恒星係統,最終又回到了恰好運動到銀河係另一端的M67星團之內。”陳帆喘息著說,“這一切簡直完美。真了不起,難以置信。這需要多麽強大的計算力啊!”
“這二十顆恒星會不會都是從M67甩出來的?”倫道夫問。
“我認為很有可能,盡管似乎沒有人研究過。”
“哈哈哈,我們終於鹹魚翻身了,一雪前恥啊!”須藤有些手舞足蹈。
“穩住,穩住。”陳帆壓著聲音說,“查一下所有涉及這十九顆恒星的論文。倫道夫,上ADS(3)查查!”
“好……好。”倫道夫顫抖地打開另一台電腦,登上ADS,查起相關的論文。
“八百萬神明啊,我們要一下發現十九個外星文明了。”須藤在一旁小聲說。
三個人的進展如此之快,是科學研究的真實情況,一旦找到了突破口,研究人員可能幾分鍾內就能做出之前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做不出的成果。
“找到大概四五十篇,感覺都沒什麽用處,你看看嗎?”倫道夫說。
“都是什麽方麵的?”
“十多篇是係外行星的論文,但都是很老的數據了,除了說這些恒星存在類地行星以外缺乏更細致的分析。剩下的幾十篇都是寫微引力透鏡、測光、掩星之類的。”
陳帆皺著眉頭,“天哪,TESS和JWST(4)就不能靠譜點嗎?算了,再上arXiv(5)查查!”
“那上邊的論文大都是沒經過同行評議的……”
“管他的,先看看有沒有再說!”
倫道夫登上arXiv,慢騰騰地檢索著。“這有一篇討論其中一顆恒星前十六顆恒星中的一個異常光變現象的文章,比較有趣。”倫道夫說。
“具體講的什麽?”
“HIP 60311,在最近發生了異常的光度變化,論文裏分析認為是非常靠近恒星的一團塵埃雲擴散導致的。”
“塵埃雲?擴散?讓我看看。”陳帆急忙說。
陳帆和須藤都湊了過去。“這是一顆距離為647光年的普通K0型恒星,它擁有四顆已知的係外行星。”倫道夫指著論文中的話說,“經過數值模擬,這個作者提出,塵埃雲可能本來位於恒星的宜居帶附近。等下,宜居帶?”
三個人的神經緊張了起來。“這是什麽情況?”須藤問。
“難道說,本來在宜居帶內還有一顆類地行星,但是它解體了?”陳帆說。
“這樣的話……不太妙啊!”倫道夫眼睛有些發直。
“別著急下結論,即便真的是行星解體形成的塵埃雲,也不一定是飛船主動造成的。別忘了,引力擾動的後果是很嚴重的!”須藤說。
“對,引力擾動會造成重轟炸期再臨,甚至會導致行星軌道紊亂,相互碰撞。咱們之前已經分析過了。”
“總之這的確是一個凶兆,不管是飛船自己幹的,還是它帶來的引力擾動導致的,這個恒星係統的現狀都非常糟糕。”須藤說著又戴上了眼鏡,“如果數據充足,我真想做一次反演,看看能不能根據塵埃雲的形態和位置推算出行星的解體時間。這樣就能知道是不是飛船主動幹的了。”
“數據不夠,這篇文章幾乎是連蒙帶猜寫出來的。”陳帆皺眉道。
“你們怎麽能這麽冷靜地分析問題啊!”倫道夫哆哆嗦嗦地說,“地球可能要遭殃了!”
“還有別的恒星的類似論文嗎?”陳帆問。
“目前看沒有了。這篇論文的假設有點多,證據比較少,所以估計也沒有正式發表吧。”
“那麽說線索又中斷了。”須藤歎氣道。
“沒事,我們的進展已經非常大了!下邊我們應該換換思路,從別的地方找一些線索。”
“等下,你們快看!看電視!”倫道夫突然說。
電視畫麵忽然不再是科學考察相關的節目了,而是變成了一個略微肥胖的中年男人。
“……我們相信我們已經破解了外星人傳遞過來的射電信息的含義。”男人在演播室裏說,他的聲音十分沉穩,“我們借助VLA的觀測數據,進行了大量分析,發現這些射電信號並不是完全未經調製的,而是有一些極其細微的波峰和波穀。如果我們把這看作脈衝的話,我們會發現,”他從演播室的桌子上拿起了一塊展板,指著上邊的文字,“脈衝是長短不一的,而這些長短不一的信息,如果轉換成摩爾斯電碼,則可以翻譯成一個單詞: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