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二人

所謂的電梯,指的是人類建造的六架巨型的太空電梯。自從三十年前,新一代的高強度碳合金以及更高效的物理-化學組合推進器問世以來,一度停滯不前的航天技術又一次迎來了大規模的發展,宇航技術開始了全麵民用化。人類社會中再一次出現了冷戰時期那樣的樂觀精神,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可以登上其他行星的表麵。盡管完全采用核動力進行推進暫時仍然無法做到,但一切的確在朝好的方向發展。經過了近百年的對太空技術的懷疑之後,人們終於看到了曙光,一切跡象都表明,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僅僅二十年時間,人們便建設了龐大的近地軌道運輸係統。並在月球、火星和木衛三上建設了頗具規模的基地群。其中,位於月球和火星的基地群已經具備了大規模承載人口的能力,可以作為旅遊景點向地球居民們開放。

月球基地群雖然受製於月球的環境,規模遠沒有火星基地群大,但作為最早建設的基地群,憑借著其靠近地球的優勢,成了常住人口最多的外星居住區。從地球表麵出發,最快兩天時間即可到達。這裏匯集了大量的科學研究機構,例如歐洲月基天文台(ELO),東亞行星科學與天體物理中心(EPAC),以及各國自己獨立的月基實驗室。最後,這裏還有人類建設的最大口徑的射電望遠鏡—直接依托月球環形山建設的口徑達一千一百米的央斯基望遠鏡(JRT)。

在接到好友電話後,倫道夫立刻乘坐飛機前往位於西非佛得角的三號太空電梯,並在第二天乘坐電梯進入了近地軌道的換乘中心。在這裏,擠滿了打算前往火星和木衛三看熱鬧的人們。顯然,人們都想更快、更近地看到那些太陽係外的來客。倫道夫成功買到了一張前往月球的票—幸好大多數人想前往的是火星和木星,他才不至於被困在這個狹窄又擁擠的是非之地。他馬不停蹄,立刻乘坐時間最近的一艘飛船,前往位於雨海邊緣的央斯基望遠鏡。

經過了一光秒距離的長途跋涉後,憔悴的倫道夫終於來到了目的地。當他晃悠悠地走出飛船後,立刻迎來了一個大大的擁抱。

“哈哈!老夥計,你終於來了!”

一個黃皮膚的彪形大漢從他的背後躥出來摟住了他,兩隻粗壯的胳膊像鉗子一樣狠狠夾住了瘦小的倫道夫,頓時讓他呼吸困難起來,他的兩腳騰空而起,失去了支撐,脖子幾乎承載著全身的重量。在被大漢抱到半空左右甩了甩後,倫道夫才掙紮著掙脫了他的魔爪,狼狽地趴在地上,滿臉通紅地大口喘著氣。

“你還是那麽弱,不行啊。”大漢笑嘻嘻地說。“混蛋!跟你說多少次了,我受不了這個……”倫道夫捂著脖子。“我這不是高興嘛。”大漢走上前,一把扶起了他,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來了,事情就好辦了。”

“我不明白,為什麽要來這裏?你不是研究射電天文方向的吧?而且對太陽係內的東西真的有必要用這麽大的家夥嗎?”倫道夫咧著嘴說。

“特殊情況。那些飛船發出了很強的射電輻射,而且恰好我們所處的位置正對著艦隊的方向,所以我們這幫人就全都跑到這裏來觀摩學習了。地方不夠,我們一來,搞中性氫巡天項目的那撥人就都被擠跑了。”

“這個望遠鏡最重要的項目不就是中性氫巡天嗎?”

“對,但外星人更厲害,所以他們也得讓道。時間很緊迫,馬上月球正麵就不對著那兒了。你知道,月球被地球潮汐鎖定,不管麵對哪個方向,觀測窗口都隻有幾天。”

兩人穿過停機坪,走進望遠鏡觀測基地的大廳,這裏極其嘈雜,一些科學家正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大漢沒有走向他們,示意倫道夫向左邊走。在月球的低重力環境下,兩人邊走邊跳,來到了遠離大廳的一間小屋子。密閉門上,寫著一行字:陳帆博士行星科學組—這裏就是大漢的臨時辦公室。進屋後,倫道夫環顧了一下四周,發現這裏比他想象的要寬闊,一扇巨大的密閉落地窗位於門的對麵,可以看到外邊灰色而明亮的月球表麵。遠處,環形山的山峰反射著明亮的陽光,如同劍鋒一般。

大漢關上了門,嘈雜聲瞬間消失了。

“好了,現在隻有我們兩個人了。”陳帆笑嘻嘻地說。

倫道夫皺了皺眉,打量著他說:“你能不能不要笑得那麽猥瑣。”

“不開玩笑了。過來,我給你看一些東西。”

陳帆熟練地在IDL的命令行模式中輸入著指令,不斷地調取著服務器中的數據,並進行著各種擬合。不一會兒,各式各樣的數據圖表一個一個蹦了出來。

“看看這兒,看這個能譜。”陳帆指著一個圖說。

“我的上帝!這真的不是儀器故障嗎?!”

“不是。這就是真實情況。”陳帆眯著眼道,“說說你都看出什麽了吧。”

“好吧。”倫道夫輕撫了一下額頭,深呼吸了一口,說,“如果這些數據的置信度足夠高,那就說明,整個太陽係,已經完全籠罩在了極強的射電輻射之中,各個方向的強度都超過了常見的點源射電暴的水平。”

“好。你再看看這個。”

陳帆又從電腦桌麵點開了一個文件。倫道夫湊上前,發現是外星飛船的光學影像,這是倫道夫第一次看到它們。屏幕裏,一簇細長的、粗細不一的黃白色光滑物體平行緊湊在一起,斜著看上去就像輸電線的剖麵一樣。與其說它們是飛船,不如說是一根根竹竿,被用看不到的細線捆在了一塊。陳帆放大了一下圖像,其中一根較粗的竹竿便占據了整個屏幕。飛船表麵的光滑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如同足球鞋底般密密麻麻的紋理。

“看看這些皺紋,簡直就跟老奶奶的皮膚一樣。”陳帆說。

“分辨率這麽高!”倫道夫驚歎道。

“那當然!這是我偷偷用‘大炮’拍的。”

“你們的那台施密特望遠鏡嗎?竟然效果這麽好……”

“這圖我不打算給外邊那些人,就咱們私下看一看。”陳帆神秘兮兮地說。

“為什麽?”

“因為那些人的思路已經跑偏了。”

“什麽意思?”

陳帆指著門外鼎沸的吵鬧聲:“你覺得他們在嚷嚷什麽?討論飛船的結構細節嗎?不,他們是在爭論應該如何歡迎我們的外星朋友。”

“這根本不是重點吧!這些難道不應該是政府部門考慮的事情嗎?”

“是啊,你看,咱們這種人,一旦聚集起來的數量太多,往往就會變得比普通大眾還笨,很容易就忘了自己是幹什麽的。”

“看來你還知道自己是幹什麽的。”倫道夫揶揄道。

“當然。”

“行了,別說廢話了,為什麽要叫我?我都說了,我的研究方向不對路。”

“因為我有一個關於外星飛船的試探性觀點,隻敢跟你討論。”

“你當你是愛因斯坦嗎(1)?說。”

“我仔細分析了光學波段的數據,”陳帆說道,“這些飛船,體積和質量都非常大,我算了一下,單艘飛船的體積足足有十個地球那麽大,艦隊的總質量達到了木星的兩倍。從光譜數據上看,組成成分似乎是矽酸鹽。很奇怪對吧?還有更奇怪的,這些東西,怎麽看都沒有推進裝置,似乎完全是自己滑進太陽係的!好,那我們就假設它的確沒有推進裝置,這樣就可以直接計算它的飛行軌跡,你猜怎麽著?還記得你讀博士的時候你跟你導師研究的東西嗎?”

“當然記得,我們當時研究的是NGC 2682星團。”

“M67(2),”陳帆打斷他的話說,“你總喜歡顯示自己與眾不同,沒意思。這個星團被認為可能是太陽係的誕生地,你和你的導師,那個老頑童,花了六年時間搞出了一篇論文,提出了一個數學模型,描述了太陽係從星團裏脫離並在銀河係裏隨波逐流的過程。”

“這個跟外星人有什麽關係?”

“關係就是,我粗略計算之後得到的飛船軌跡顯示,這些飛船,很可能同樣來源於M67星團!”

倫道夫呆若木雞地愣了半晌,陳帆等不到他的回應,便接著說:“當然,我使用的是非常簡化的數學模型進行的計算,不然我就得跪著求超算中心的那些人撥給我計算時間了。具體的工作還需要你來做,兄弟,你讓我說我的思路,我的思路就是,不要去管飛船的結構和細節,也不去管上邊有沒有外星人,更不要去操心什麽歡迎儀式,而是用天體力學的方法,把飛船的來源搞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