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子

“夢想者”仍在向著前方無窮盡的未知突進。

此刻,他已抵達了銀河係的邊緣,這裏的景致遠比銀河係中心來得荒涼空洞,稀薄的星際氣流周圍彌散著暗淡而蒼白的光亮,一團團陰冷巨大的暗物質雲盤桓其間,緩慢而肅穆地旋轉著,宛如矗立在銀河星係畔蒼老而嶙峋的界石。

在他目光所及、飛速掠過的星域中,那些稀疏的、形態各異的古老星辰,在與他目光接觸的一刹那,便會從原本混沌、模糊、縹緲的狀態中剝離,遽然顯形……這一切恍如急遽搖曳在波光粼粼水麵上的破碎倒影,在洶湧起伏中逐漸平複,最終定形。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他目光激起的漣漪勾勒出了這些星辰的麵貌,進而造就了曆史。

就這樣,銀河係最後的光亮回旋著,環繞著“夢想者”,但他沒有停駐片刻,而是加速飛離了銀河係。

漸漸的,銀河係的力場遠去了,但他能感受到,身後牽掣著自己的那個柔和的力場正在以一種不易察覺的速度增長。噢,那是整個銀河係的能量正如冰川般遲緩地凝聚—這一發現讓他既欣慰又悵然。

可是這一刻的他無暇感傷,他截住遊移不定的思緒,繼續飛馳於空寂的虛空之中,閃電般穿過前方一個個混沌未開的星係,麵對億萬星辰,他隻是匆匆一瞥……他已記不清楚自己這般飛馳了多少個世紀—漫長無盡的旅程已讓他喪失了對於時間與空間的準確感覺,不過,他並未失去向前的方位感,以及那……最初的使命。

一九七九年,約翰·惠勒提出了著名的“延遲選擇思想實驗”: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認知星空的媒介即是來自遙遠星辰、覆蓋在各個頻段的光子,這些光子穿越了迢迢星海,穿過複雜的天體引力所構建的曲折迷宮,方才抵達地球大氣層,被人類的視網膜以及天文望遠鏡捕獲到。這些攜帶信息的光子是否與“雙縫實驗”的光子一樣,最終抵達地球的路徑也由人類的觀察所決定呢?

二○○八年四月,約翰·惠勒在普林斯頓的家中去世,享年九十六歲。這一年歐陽初晴隻有二十二歲,還在一所大學攻讀理論物理學碩士學位的他,是從一份免費的地鐵晨報上獲知這一消息的—新聞的標題是“哥本哈根學派最後一位大師魂歸量子世界”。那一刻,在擁擠的地鐵車廂中,這個背挎行軍包、體格瘦弱的年輕人,猶如被擁擠人流中的一股強電流穿過。他抬眼怔怔地望著車窗外飛逝而過的虛無黑暗,過了良久,方才輕聲地對自己說道:“老船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