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 嚳
高辛,是地名。帝嚳起於高辛,因以為號,是帝玄囂之孫,黃帝之曾孫也。
【原文】 元年,帝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鬱[1],其德嶷嶷[2],其動也時,其服也士。帝嚳既執中而遍天下,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服從。帝嚳崩,其子摯立。
張居正講評:帝嚳天性聰慧,對於事物明察秋毫、深謀遠慮,又通達睿智,研究事物的道理能達到至精至微的地步。行事則順乎天理而不敢違越,統治百姓則知道什麽是他們最需要的。對於他們最需要的立刻施行而不敢遲緩,以仁德之心而施行寬嚴相濟的政策,是有仁德而又不失其威性,能使百姓受益,都是實心施政,百姓廣受仁政的恩惠,故能信任於君王。如此這般修身以行仁政,天下自然順從,不用以律令強迫人們順從了。以農業取得收入,而有節製、有節度地使用;安撫百姓,對他們加以教誨;按黃帝時所創製的曆書,以觀察日月的盈虧朔望而確定年歲、時間,太陽升起則歡迎,太陽落山則歡送;又通曉祭祀鬼神的方式,而恭敬地祭祀它們;其容色則和緩而肅穆,其德行則凝重而審慎,仁君的德行、形容都具備了。凡是有什麽政策、行動要施行,務必使其合乎時宜,不肯按照自己的私欲隨心所欲。身上穿的衣服,也隻是跟普通官員差不多,不肯華靡奢侈。凡所行動無不合於中庸之道,以中庸之道治理天下,因而天下之人,近者心悅誠服,遠者都來歸附。高辛氏在位七十五年後駕崩,他的兒子摯繼承了他的帝位。
注釋:
[1] 鬱鬱,是和睦的意思。
[2] 嶷嶷,是凝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