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無聲的教育
修行學佛之人主張發菩提之心,心胸寬廣,慈悲濟世救人,以行善為根本,使眾生從生死苦海之中得以超脫。
唐代著名的智舜禪師一向在外雲遊參禪。
有一天,他在山上林間打坐,忽然看見一個獵人,打中了一隻野雞,野雞受傷逃到禪師座前,禪師以衣袖掩護著這隻虎口逃生的小生命。
不一會兒,獵人跑來向禪師索討野雞:“請將我射中的野雞還給我!”
智舜禪師帶著耐性,無限慈悲地開導著獵人:“它也是一條生命,放過它吧。”
獵人說:“你要知道,那隻野雞可以當我的一盤菜哩!”
獵人一直和智舜禪師糾纏,禪師沒有辦法,立刻拿起行腳時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耳朵割下來,送給貪婪的獵人,並且說:“這兩隻耳朵,夠不夠抵你的野雞,你可以拿去做一盤菜了。”
獵人大驚,終於覺悟到打獵殺生是一件殘忍的事情。為了救護生靈,不惜割舍自己的身體,這種“但為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德行,正是禪師慈悲的具體表現。禪者,不是逃避社會,遠離人群,禪者的積極舍己救人的力行,從智舜禪師的割耳救野雞可見一斑啊!
有位信徒前來拜訪趙州禪師,由於沒有準備供養他的禮品,就歉意地說:“我空手而來!”趙州禪師望著信徒說:“既是空手而來,那就請放下來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問說:“禪師!我沒有帶禮品來,你要我放下什麽啊?”
“那麽,你就帶著回去好了。”趙州禪師迅速回答。
信徒更是疑惑了,問:“我什麽都沒有,帶什麽回去啊?”
趙州禪師說:“你就帶那個什麽都沒有的東西回去好了。”
信徒不解趙州禪師的禪機,滿腹疑惑,不禁自言自語:“沒有的東西怎麽好帶啊?沒有的東西怎麽好帶啊?”
趙州禪師這才開示信徒:“你不缺少的東西,那就是你沒有的東西;你沒有的東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東西!”
“禪師!就請您明白告訴我吧!”信徒仍然疑惑不解。
趙州禪師說:“和你饒舌多言,可惜你沒有禪性,但你並不缺禪性。要把去惡行善的心提起,要把爭名奪利的心放下:作為一個正常人,最基本的是要認識到行善是自己分內的事,止惡是自己該盡的責任,何況你是一個禪者,一個有修行的人啊。”
如果世界上隻有禪者來行善,力量就太小了,作為任何一個公民,樂善好施是每個人應該做的。
一天晚上,一位老禪師在禪院裏散步,忽然發現牆角邊有一張椅子,他一看就知道有位出家人違犯寺規越牆出去溜達了。這位老禪師也不聲張,他走到牆邊,移開椅子,就地蹲著。一會兒,果然有一位小和尚翻牆,黑暗中踩著老禪師的背脊跳進了院子。
當他雙腳落地的時候,才發覺自己剛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老師。小和尚頓時驚慌失措,呆若木雞地僵立在那裏,不知道說什麽才好。但是,更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老師並沒有厲聲責備他,隻是以平靜的語調說:“夜深天涼,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老禪師寬容了他的弟子。他知道,此時此刻,小和尚一定知錯明過,那就沒有必要再饒舌訓斥了。以後,老禪師也沒有再提起這件事情,可是禪院裏所有的弟子都知道了這件事,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夜裏越牆出去閑逛了。
這就是老禪師的肚量,他給犯過錯的弟子提供了冷靜反省的空間,從而使其翻然醒悟,自戒自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寬容也是一種無聲的教育。
一個寬容的人,到處可以契機應緣,和諧圓滿,笑對人生。然而,有時候,普度眾生也需要小小的手段,一休娶妻就是一個典型故事。
眾所周知,一休是聰明的化身。他是日本的著名禪師,怎麽就會娶老婆了呢?原來事情是這樣的。
有一天,一休正在房內打坐,這時來了一位信徒,他向一休哭訴自己因為治病而債台高築。現在債主每天都逼上門來討債,他整日提心吊膽,半夜才敢回家。這樣的日子他真不想過了,真想一死了之。一休婉言相勸,問他除死之外還有沒有別的辦法,信徒搖搖頭說沒有,這可讓一休為難了。
信徒見狀,又大哭起來說:“沒法活了,沒法活了,隻可惜苦了我女兒,一個人孤獨地活在世上。”
一休聽到這裏,忙對他說:“你不是還有一個女兒嗎?你可以為她找個女婿,讓女婿來幫你還債呀!”
信徒一聽這話又愣住了:“師父有所不知!我女兒才剛剛八歲,誰又會娶她呢?”
“那你就把女兒嫁給我吧!我替你還債。”一休微笑著對他說。
信徒聽後,大驚失色道:“這……這,你是我的師父,怎麽可能做我的女婿?何況我女兒還這麽小!”
但是一休並不在意,隻是揮揮手對他說:“沒問題,我做你的女婿,一定能幫你還債,你就趕快回去準備此事吧!”
信徒回去後將此事告訴了鄰居,於是一傳十,十傳百,一休娶妻的消息轟動了全城。迎親那天,看熱鬧的人把廟門前擠得水泄不通。一休見狀立刻在廟門前擺上桌椅,拿出文房四寶,舞文弄墨起來。然後又拿出《狂雲集》,簽名售書。《狂雲集》本來就是集詩、歌、書於一體的著作,再加上一休的簽名,更是錦上添花。眾人見了自然爭相購買,以至於竟然忘了自己是來湊熱鬧的了。過了不大一會兒,就積了一大籮筐錢。
一休問信徒:“這些錢夠你還債了嗎?”
信徒高興得幾乎要流眼淚,連連說:“夠了!夠了!多謝師父!多謝師父!”他一邊說一邊準備向一休叩頭謝恩。
一休趕忙將他拉起來說道:“好了,好了,問題解決了,我的任務也完成了,女婿我也不用做了,還是做你的師父吧!”說罷轉身離去。
人生一世,善良慈悲固然重要,但是聰明機智亦不可少,在世之人,應該把聰明的頭腦用在善事上,這才是濟世救人。
心如大海無邊際,
廣植淨蓮養身心。
自有一雙無事手,
為作世間慈悲人。
——唐·黃檗希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