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市場先生:最好的老師

市場表現越愚蠢,善於捕捉機會的投資者盈利概率就越大。

——沃倫·巴菲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的股市暴跌,投資者普遍感到恐慌和不安,善於操控人心的“市場先生”引起了史無前例的“環球股災”。如果“市場先生”沒有發威,那麽2008年就不會發生金融曆史上的血腥事故,可見“市場先生”在股市中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市場先生”並非無所不能,他的影響也不是絕對的。這一課將會告訴你:如何才能看清“市場先生”的真麵目,跳出投資囹圄,做一個聰明理智的投資者,避免情緒化的投資行為,從而獲取更好的投資回報。

一、什麽是“市場先生”

“市場先生”一詞最早出自巴菲特的導師、“證券分析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所編著的“市場先生”寓言。這個寓言對幾代人的投資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巴菲特曾表示:“為了使自己的情緒與股票市場隔離開來,我總是將‘市場先生’這則寓言故事謹記在心。”

在“市場先生”的寓言中,我們可以想象自己正在與一個名叫“市場先生”的人進行股票交易。每天,“市場先生”都會提出一個他樂意購買你的股票或將他的股票賣給你的價格。但是,“市場先生”的情緒非常不穩定,有些日子他會很快活,隻看到眼前的美好,此時他就會報出很高的價格;而在其他日子,他卻相當懊喪,隻看到眼前的困難,報出的價格很低。

此外,“市場先生”還有一個可愛的特點:他不介意被人冷落。如果他說的話被人忽略了,他明天還會回來並提出他的新報價。因此,對我們來說,關鍵在於利用“市場先生”口袋中的報價,而不是他的智慧。如果“市場先生”看起來不太正常,我們可以忽視他或者利用他這個弱點。但是,如果我們完全被“市場先生”控製,後果將不堪設想。

實際上,有時“市場先生”口中股價變動隻是他的一廂情願而已,股票價格的決定因素往往是價值。價格和價值的關係,就像是你和家人一起出門散步,他有可能走在你的前麵,也有可能走在你的後麵,還有可能走在你的旁邊,但往往不會離你太遠。

那麽如何衡量一隻股票的內在價值呢?

答案是運用DDM公式。DDM公式也稱股利貼現模型,科學運用DDM公式是估算一隻股票內在價值的絕佳方法。該模型基於預期未來的股息收益來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然後將其與當前市場價格進行比較,以確定股票是否被低估或高估。

DDM公式如下:

通常情況下,DDM公式指向“客觀價值論”,而“市場先生”則指向“主觀價值論”,兩者結合主導了我們對於價值的認識,也分別對應了價格理論中的“成本控製論”和“市場決定論”。客觀價值論的實用性在於它指出了價格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隻是圍繞本質的、客觀的價值上下波動。

對於主觀價值論而言,同樣一隻股票每個人給出的估值是不同的。當市場對股票價值達成一致的主觀判斷時就形成了股價,在市場情緒渲染下,“市場先生”就此橫空出世。

二、誰是真正的“市場先生”

其實,真正的“市場先生”就是那些被市場情緒所感染的投資者。2015年上半年,當A股行情漲到5000點時,許多從未接觸過股票的人開始湧入股市,成為炒股軍團的一員。他們被身邊人炒股賺錢的事實所吸引,迅速跟風進場。然後,在追逐炒股致富夢想的同時,他們大量買入已經漲了好幾倍的股票。此後,在短短半年多的時間內,A股又跌到了2000多點,許多股民開始看空中國經濟和上市公司前景,紛紛低價割肉離場。

但是,這些人是否意識到自己已經成了“市場先生”呢?顯然,並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認識。比如現在重倉熱點股的投資者,實際上已經變得非理性了,但他們自己並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此外,還有一些戴著後視鏡的投資者,經常發表馬後炮式的評論,比如他們會說,“如果我重倉了新能源會賺多少錢?”但他們隻是事後諸葛亮,並沒有真正地將自己的金錢投入到市場中去。

總的來說,影響“市場先生”走勢的關鍵因素,就是人們的非理性情緒。當茅台股價漲到2600元時,許多人大喊茅台發展前景好,股票被低估,紛紛追漲;但幾個月後,當茅台股價跌到1600元時,這些人又開始大叫茅台發展前景暗淡,股票被高估,恐慌割肉。實際上,貴州茅台的基本麵在這短短6個月內並沒有太大變化,每天仍然生產著同樣數量的酒,公司的地址和員工的薪水也沒有發生任何變化。有句話說得好:不是風動,不是幡動,隻是你的心在動。所以,我們應該避免被市場情緒所左右,保持理性投資,不要讓自己成為真正的“市場先生”。

三、為什麽市場會經常失去理性

股票市場經常失去理性的原因在於市場是由人組成的。人性的貪婪和恐慌主宰了整個市場。由於股市信息不透明,人們很容易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就像一節地鐵上,明明車廂內的空間比較寬敞,但所有人都喜歡擠在門口,這種心態和股市裏賺快錢的心態有些相似,可能貪圖自己一時的便利,而不顧整體的秩序和規律。

此外,絕大多數人不清楚上市公司的未來,有沒有前景、有沒有市場都無法判斷。在未來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下,人們很容易采取“別人怎麽做,我也怎麽做”的策略。行情上漲時會有更多的人加入追漲行列,行情下跌時會有更多的人進入殺跌隊伍。這樣就會導致行情經常性地漲過頭和跌過頭。這種情況在股市中不斷重現,也使投資變得更加複雜和困難。

未來的不確定性加上人們的恐慌正是股市不斷重現漲過頭和跌過頭的重要原因。

實際上,人們的未知和恐慌情緒宛如坐在一輛被卡在懸崖邊、搖搖欲墜的私家車裏,聽著車外的風聲呼嘯,感受著車體的顫動,仿佛隨時都會掉下懸崖,這樣的狀態讓人無法集中精力,思維變得混亂起來,所有的判斷和決策都變得模糊不清、毫無理智可言。在股市中,被如此糟糕情緒操控而引發虧損的實例不勝枚舉,最有代表性的兩個例子是2015年中國股市的“黑色星期五”和2017年比特幣暴漲,市場大幅波動時人們無法冷靜應對,做出了盲目而激進的投資行為,最終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四、如何避免成為“市場先生”

“市場先生”既可以是中小散戶,也可以是基金、券商等機構投資者。隻要我們失去了理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就可能變成“市場先生”。

實際上,未知和恐慌是導致我們成為“市場先生”的根本原因。盡管恐慌難以避免,但恐慌本身並不能解決問題,因為沒有恐慌,人類就很難實現趨利避害。唯一能夠避免我們成為“市場先生”的方法是解決未知。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通過努力學習和獨立思考,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的基本麵、市場規律和投資策略,從而做出概率高的投資決策,使自己成為一個理性的投資者。

最後,讓我們再來看看巴菲特是如何應對“市場先生”的。巴菲特以其卓越的投資能力而聞名,但實際上,他也是一位深諳股市博弈之道的高手。他通過博弈論的思路來看待問題,將股市的競爭格局簡化到最簡單的程度:一場隻有他和“市場先生”兩個人的博弈。局麵非常簡單,巴菲特要想贏,就必須想辦法讓“市場先生”輸掉。

那麽,巴菲特是如何讓“市場先生”輸掉的呢?他首先摸清了“市場先生”的脾氣,了解到“市場先生”的情緒不穩定,會在情緒波動的時候做出很多錯誤的決策。這種錯誤是可以預見的,因為它是由“市場先生”的性格所決定的。因此,巴菲特保持冷靜,等待“市場先生”犯錯。他知道“市場先生”一定會犯錯,所以他很有耐心地等待著,就像我們知道天氣變好後飛機就會起飛,我們可以一邊看書一邊喝咖啡,在機場等待一樣。

因此,巴菲特能夠戰勝“市場先生”,靠的是他洞悉“市場先生”的性格弱點。所謂“市場先生”,就是除自己之外的所有股民的總和。巴菲特洞悉了“市場先生”的弱點,實際上也就是洞悉了股民群體的弱點。

在巴菲特麵前,“市場先生”就像一個漏洞百出的馬戲團演員,雖然不斷使出各種花招,頻繁製造噱頭,卻無法引起觀眾的笑聲。但“市場先生”並非蹩腳的演員,他的這些表演並非無的放矢,實際上這正是他戰勝對手的手段。“市場先生”戰勝對手的辦法是感染。

總之,對於其他股民來說,“市場先生”的這種伎倆是非常厲害的,多數人會不自覺地受其影響,變得比“市場先生”更情緒化。這樣一來,主動權就跑到了“市場先生”手裏,投資者往往成了被動的接受者。

為了避免這種被“市場先生”牽著鼻子走的情況發生,投資者需要保持理性和耐心,不受市場情緒和短期利益的影響,堅持自己的投資原則和策略。同時,也需要在冷靜合理的規劃下,不斷學習和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深入研究企業的基本麵和估值情況,尋找低估值的優質公司股票進行投資,並長期持有。隻有這樣,才能在股市中獲得穩定和可持續的投資回報,同時也避免被“市場先生”左右的風險。

√ 小結

● 真正的“市場先生”就是那些被市場情緒所感染的投資者。

● 對我們來說,關鍵在於利用“市場先生”口袋中的報價,而不是他的智慧。

● 未來的不確定性加上恐慌正是股市不斷重現漲過頭和跌過頭的重要原因。

● 學習巴菲特的投資智慧,洞悉“市場先生”的弱點,不要被他牽著鼻子走,耐心、理性地等待他出錯。

● 投資者需要保持理性和耐心,不受市場情緒和短期利益的影響,堅持自己的投資原則和策略,避免被“市場先生”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