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噴式的成長”在哪裏?
跳槽。
這個念頭以前隻是出現在我腦海裏的偏角一隅,在與兩位前輩交談之前,我完全沒想過它是真實存在的選擇。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自己壓根兒沒有找到一下份好工作的本事。
一定是POPAI的文化氛圍影響了我。雖然我在這裏也遭遇了很多麻煩事,但可能我還是覺得應屆生進入POPAI這樣的公司才是正確的選擇。
鬆村想起了大學畢業後進POPAI的那些日子。
故事要說回到4年前。
那是春天裏的一個晴天,POPAI電工全球總部的大樓前櫻花飛舞。
4月1日舉行入職儀式那天,207名新員工在大會議廳集合。在重複練習了好幾次起立、坐下和45度的鞠躬禮儀,以及“收到”的回應後,正式的儀式終於開始了。
同期的木下君代表新員工發表致辭。
“我們新員工要把作為POPAI一分子的熱血和驕傲刻入骨髓!我們要一直銘記每日努力和自我鑽研,絕不辱沒POPAI的名聲!我宣誓,我將會全心全意地盡忠奉公,為公司拚命,為公司效力!!”
“我宣誓(齊聲)!!”
入職儀式進行到一半的時候,全員一起唱起了社歌《吹在POPAI山上的風》—歌詞是好幾個月前人事送來CD讓我們記的。
啊——優秀的POPAI……
啊——POPAI……
為何是那樣的POPAI(和聲)……
老實說,我完全不懂歌詞的意思。起立、坐下和鞠躬的練習,像極了我在學校接受的教育,我身上的“學生氣”一點兒也沒因為進入社會而褪去。
那之後的新員工培訓,演練如何接聽電話、保留電話、交換名片、參觀店鋪、發表感想,都像極了我在學校的日子。所以,我並沒感覺到自己已經踏入社會。
同時,我又覺得每天過得像在學校一樣,還能拿工資,進入社會遠比自己想象的要輕鬆啊。
經過2個月的培訓,207名新員工不分文理科,幾十人一組,全數被分配到全國各地的工廠,去接受為期6個月的“產線實習”。
我被分配到了群馬縣高崎市的POPAI電工TKG事業部—TKG群馬第三工廠。
群馬的工廠赫然矗立在一個放眼望去除了田野什麽都沒有的農村裏,步行到最近的車站都要45分鍾。
工廠裏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工人在開工,他們都是工期為3個月的短期工—這個工廠給當地創造了不少就業機會。
我踏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啟動產線,僅此而已。
在TKG群馬第三工廠的組裝產線上,我做了好幾個月和短期工的工作一樣的流水線作業。
說白了,其實就是體力勞動。有時候夜班從晚上10點一直到第二天早上5點,身體真是吃不消。
要說工作難度很高,倒是完全沒那回事。
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很高,所以產線作業其實就是把裝有零件的箱子搬到工業機器人麵前,對其進行一番設置,然後按下開始鍵,就這麽簡單。
而高難度的生產、加工、質檢流程,全都由機器人自動作業。
若幹年後,“搬零件、按按鈕”這種工作也會全部實現自動化吧。
這麽一想,我便常常感到疑惑:“我每天兢兢業業地工作,到底是在積攢什麽經驗呢?這明明是未來會消失的工作啊。”
一絲不安悄悄地埋在了我的心底,我踏入職場的第一年就這樣在群馬的工廠裏度過了。
而我那從大學就開始交往的同年級女朋友彼時身在東京,我們已經好幾個月沒有見過麵了。
8月,盂蘭盆節的時候,我們在東京見了久違的一麵。不知怎的,我覺得她與我似乎有些生疏,兩個人不再像從前那樣開心地談笑了。我心想:“是不是踏入社會之後,大家身邊的環境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沒辦法再像過去一樣了?”
然而,我完全沒有意識到,女朋友的心已經漸漸離我而去。
那個假期,讓我內心泛起波瀾的,除了女朋友的冷淡態度,還有我的大學同學在職場上取得的成績。
進了外資IT企業的島村君,在用公司獨家開發的工具學習分析大數據的編程;進了綜合商社的市川君,下個月將會去德國慕尼黑出差,和客戶進行商務談判。
再看看我,在群馬縣農村裏住著破破爛爛的木頭宿舍,在工廠裏穿著工服、戴著印有“POPAI”標誌的安全帽,每天早上8點開始和一群大叔一起做體操。
午休的時候就在員工食堂吃一份165日元的廉價咖喱飯,除此之外的時間,我都待在產線上,做著誰都能做的活兒。
我和同輩人拉開了巨大的差距吧?
這股隱隱的擔憂直擊我心頭。
欸?
這很奇怪吧?
我是進了傳說中的那家“POPAI”吧?
我是曆經嚴格的層層篩選進入了我想進的公司吧?
我一直在好好努力吧?
但是,為什麽我會這麽惶恐不安呢?
我也曾找人事部負責“產線實習”的前輩聊過。
“哈哈哈,鬆村君,你該不會是自我感覺良好吧?你想多了。應屆生進公司的前一兩年,主要是用來培養對公司的忠心、磨礪心誌、打基本功的。你放心吧。隨著工齡的增長,大家都會自動升職加薪的,你沒必要現在就開始擔心自己的職業發展。”
這一番話反而令我更不安了。
隨著工齡的增長,大家都會自動升職加薪的……
我很清楚POPAI是“年功序列製”(9)公司。但我的理解是,升職加薪是得益於公司的培養體係,它能讓員工在工作中積攢技能,發揮個人特長,從而實現自我成長。
當有人告訴我“大家都會升級,所以沒必要成長”的時候,我不禁質疑這樣真的好嗎?免不了對未來有些不安。進公司之前,在企業說明會上,人事部招聘團隊喊了好幾次“井噴式的成長”的口號,它被落實到哪裏去了呢?
不知不覺間,冬天來了。
我又被派到了青森縣的八戶分店。
6個月的“產線實習”之後是8個月的“營業見習”。這一次,文科類綜合職(10)的52名應屆生兩兩一組,被分配到全國各地的營業分店。
冬天的東北冷得超出我的想象,渾身上下隻有一件廉價羽絨服的我,第一天到那邊的時候差點兒被凍死。
東北的同事看到我便吐槽“穿成這樣也敢來”,但我也是一周前才被通知要調來青森的。接到通知之前,我還在群馬工廠吃著165日元的咖喱飯,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
這也是我人生第一次來到東北—在什麽都不懂的情況下來到這裏。
我知道說這些也於事無補。
是我自己選擇了進入這家有“綜合職位”和“全國轉崗”的公司,所以當然會碰上突如其來的人事調動、下派地方的情況。這一點我也是理解的。
但是,我無法理解的是工作內容。
在營業分店的停車場掃雪,在附近的住宅區張貼宣傳單,給老客戶製作手寫新年賀卡並印製、寄出……都是一些雜事。
繼工廠的流水線作業後,接下來就是做這個啊……
因為8個月後我會被調回總部,所以分店的同事們實際上當我是外人。我偶爾會聽到他們感歎兩句:“喲,今年總部又有小年輕過來啦。轉崗族們可真是辛苦啊。”他們平時對我倒也還可以,但並不會在工作上對我有任何指導。於是我又陷入了不安。
“哎,金田,我們每天做這些雜事,轉眼一年又要到頭了。你說我們到底有沒有在進步啊?”
我隨口向同期進公司的金田問道。
金田健是和我一起被派到八戶分店的,我們剛好也同歲。
我和金田在群馬第三工廠時就被分到了一起,所以來到青森之後我們也基本一起行動。一起去掃雪,一起去發傳單,對我來說,他就像是戰友一樣。
“我說鬆村你呀,有時候腦子還真是有點兒短路。我們每天淨做這些個打雜的活兒,怎麽可能會有進步啊?我雖然沒想到自己會被突然扔到青森來,但更沒想到來這裏的工作就是掃掃雪、發發傳單、寫賀卡這些。在當今這個時代,他們不去社交網站上發廣告,也不寫郵件,而是把紙質傳單放到每家每戶的信箱裏,一封封地給客戶手寫賀卡。說真的,POPAI完全跟不上時代,你說是吧?”
金田是個很耿直的家夥,說話直來直去的。和總是察言觀色、戰戰兢兢的我不同,他性格要強,有行動力,腦子轉得也很快。
“是啊,咱們做的‘TKG’又不是麵向老年人的產品,這推廣方法卻像是30年前的。話又說回來,如果在工作中沒有進步的話,我們每天做這些還有意義嗎?”
“意義啊,沒有吧?確實沒有。但咱們畢竟還在見習期嘛。等明年調回總部,應該能慢慢積累一些大企業的商務經驗吧?現在呢,就像是蟄伏期。我想,地方的分店和總部肯定會有差別的,對吧?
“而且,我覺得想‘進步’並不能幹等著公司給機會。它不光可以在工作中獲得,也可以通過自己看書、考證來實現。我準備明年內考到FP2資格證,因為想去總部的會計部。眼前的工作雖然是一坨屎,但它又不是我的全部,你說是吧?”
原來如此,的確是這麽回事。
光是吐槽“做這些流水線作業既沒有長進,也沒什麽職業發展”毫無意義。
不知不覺間,我可能真的把公司當作“學校”了:我們是因為老老實實地聽從公司安排,才能拿到每個月的薪水的。公司並不是為了每個人的成長才給我們分配工作的。我不能把自己沒什麽長進的原因全部歸咎於公司。
“牛啊,金田。你真是說到點子上了。”
“先別管那些了,鬆村,今天是平安夜吧?你是不是有女朋友來著?”
“啊!你提醒我了!”
今天是12月24日,平安夜。
我倒也沒忘記這茬兒,隻是最近工作太忙了,沒顧得上和女朋友聯係。我趕緊給身在東京的女朋友打電話,那會兒是晚上8點。
“……小輝,對不起。我現在和‘他’在一起,你別再找我了。拜拜。”
嘟嘟嘟。
她隻說了那一句,就結束了我們從大學開始的3年感情。不過,也可能從很久以前開始,她就不再把我當作男朋友了吧。
到底為什麽會走到今天這個局麵……如果我沒有被從東京調到群馬,然後來青森,我們能像從前一樣和諧相處嗎?這麽一想,我才發現,我們已經4個月沒見麵了。
盂蘭盆節最後一次和她見麵的時候,她不經意地問我:“結婚的事情,你是怎麽想的啊?”當時我隨便應付了兩句:“哎呀,這不是剛開始工作嘛,那個等工作穩定了再說吧。”把她糊弄過去了。
是因為我沒有認真地麵對她,才走到今天這個局麵的吧。
是我太沒把她放在心上,我們才會不經意間疏遠了彼此吧。
我不知道,我什麽都不知道。
平安夜。
我和金田兩個人在KTV唱到了第二天早上。
我什麽也沒說,但金田都懂。我一遍又一遍地唱著往年的戀愛主題熱門歌曲,唱到聲音嘶啞,唱到滿臉淚水。
眼淚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看不到我的明天。
我的人生、職場的未來,全是一片模糊。
空中到處彌漫著冷空氣,已經快要封印我的心。
換工作的黃金錦囊2 工作中沒有進步,是誰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應屆生工作的第一年很常見。
“畢業的時候拚盡全力找工作,踏入社會後卻往往大跌眼鏡。”
“繼續在這無聊的崗位上待下去,對自己的職業發展也沒什麽幫助。”
應該有不少人是這麽覺得的吧。
踏入社會後,拿到公司給的“名片”,就會有一種“人生進入新階段”的錯覺。但實際上應屆生內裏依舊是學生模樣,也尚不具備“馬上進入戰鬥模式的能力”,所以慢慢就會厭倦眼前索然無味的工作。
話雖如此,但如果剛踏入社會一兩年就辭職,大抵也沒什麽好處。
不論是做什麽工作,最初的3年必然都有“可以學到的東西”。即便是乍一看沒什麽意義的工作,也不例外。比如公司的決策過程、一線的工作氛圍、如何很好地與公司內外的人溝通,都可以讓人汲取到不少經驗。
如果覺得當前的工作方式相當低效且浪費時間,那可以通過思考“如何改善、提高效率”來創造機會實現自我成長。
就像金田所說的那樣,要想“進步”並不能被動地等待公司給機會。在工作中沒有長進真的都是環境的問題嗎?還是說,成長空間取決於每個人自己呢?在打算跳槽之前,我建議大家先認真地反思一下這些問題。
如果應屆生第一份工作沒做多久就馬上離職的話,可以選擇的下家其實相當有限。因為絕大多數企業的招聘要求上都會寫明“需要3年以上××經驗”“需要××行業5年以上經驗”。
這種情況下,拿到OFFER的難度會加大,工作內容也未必能夠如願,而且還有降薪的風險,這些都得先做好心理準備。
也有一些應屆生運氣好,碰上了“能顯著提升能力的工作”,但同樣的工作連著做好幾年,新鮮感也會淡去,能學到的東西會越來越少,每天隻會想著“完成任務”。
畢業工作幾年之後,打好了社會人的基礎,就要有 “挑選工作”的意識了。
比如,遞交調崗申請、應征公司內部的公開招募、挑戰部門內的新工作,等等。如果公司內部實在沒有自己想做的工作,還有“換工作”這個選項。
重要的是,要自主學習,抓住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