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你的內因,就是你的世界 總有一雙眼睛在暗處審視著你 一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你把精力放在哪裏,你做得怎樣,遇到挫折時你的韌性如何,最後都會有結果。
老廠長馬上要退休了、幹不動了,兒子出國留學,不願回國接班,請問這個廠交給誰?
這樣的事,我最近幾年碰到好幾次。
改革開放崛起的“富一代”正在逐步走向幕後,知名企業家的接班人問題在互聯網上引起熱議。
但這和我們有關係嗎?關係不大。
有的是家族企業,比如宗慶後把公司交給女兒。
有的是合夥人製度,比如王石把公司交給鬱亮,馬雲把公司交給張勇。這些不是掌權者一個人說了算,而是背後的董事會說了算。
在我們身邊發生的和我們有關係的事有哪些?我們所在的公司職業經理人交接班,是內部選拔還是外部引援?
小老板忙活一輩子,廠子交給誰?交給兒女?兒女還看不上這個廠子,不願意接班。交給外人好像也不可能。
這個時候,廠子裏能力強、待得久、信得過的老實經理人,基本就獲得了機會。
中小民營企業招工難、留人難、融資難等痛苦,是很多人理解不了的。隻有極少數人能默默地跟著老板榮辱與共,而老板晚年孤苦無依時,能指望的基本就是這樣的接班人了。
但是,短視的人想要賺快錢,耐不住寂寞,有的早早跑了,有的手腳不幹淨,有的出工不出力、偷奸耍滑。
短視的人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以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神不知鬼不覺。
這是天大的誤解。
因為總有一雙眼睛在暗處審視著你。
我以前做演講的時候,經常講一個故事:明天回家,你爸告訴你,家裏有一個億的資產,為了考驗你有沒有能力繼承家產,交給你一張銀行卡,裏麵有一千萬,要求你去找三個人,一起開家公司去賺錢。
問題來了:閉上眼睛想一下,這三個人,你會找誰?
你的同學?你的同事?你的朋友?為什麽是他們?這三個人都是和你平時聊天最多的嗎?
早些年開公司的時候,我很嚴肅地想過這個問題,發現平時和我吃飯聊天的人,很可能隻適合吃飯聊天,不適合一起做事賺錢。
我想邀請一起做事的人,都是通過工作和學習接觸到,他們的能力和品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些人,有的是好多年前認識的,但多年未曾謀麵。
有的是身邊的同事,但僅限於工作接觸,我平時隻是默默地觀察他們而已。
沒有試過從這個角度思考的朋友,可以試著想一下,是不是這樣?
二
我有一個大V合夥人——凱叔。
疫情期間,凱叔在思考轉型,從醫療行業轉型到更開闊的世界。
那之前的攤子交給誰呢?
他從他的知識星球裏選了兩個人:一個是木叔,另一個是Scarlett。
當凱叔第一次拉了一個群,給我們相互介紹的時候,我更堅定了上麵講的多年前思考的正確性。
這兩個人都和凱叔合作多年,但在現實中雙方連麵都沒見過。
木叔在武漢,是知識星球裏唯一一個持續發文章匯報自己學習動態的人。
Scarlett在徐州,是凱叔微信公眾號的第一批付費會員,表現優異,輸出穩定,堅持不懈。
這兩個人被選中,是因為他們特別優秀嗎?我認識的人裏,優秀的人非常多。你的優秀能堅持多久?要堅持到被人看到才有效。
凱叔找我做合夥人的時候,我問他:“你有什麽要求?”
凱叔說:“要求隻有一個——堅持。之前找的人,沒有一個能堅持一個月的。”
我當時就笑了,因為我們的價值觀一致。
當時凱叔說要求我堅持的時候,我已經在知乎和公眾號持續輸出三個多月的文章了。
通過文章認識我,加我個人微信號的人非常多,其中有數十位是在知乎擁有百萬粉絲的大V,他們有的是金融機構高管,有的是銀行總行員工,有的是律師,有的是海外藝術家,有的是房地產從業人員,有的是醫生,有的是醫療行業的從業者,還有的是自己開公司的創業者,總之是各種各樣的小夥伴……
這些人有的相互已經產生聯結,有機會在某個區域展開合作,預期生意規模可以做到上千萬。
互聯網打開了我的眼界,讓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聯結到了更多的人,產生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相信時間的回報,相信自己的口號——讓我們一起慢慢變富。
我早些年做的項目很多、很雜,沒有章法,雖然都能賺到錢,但是我很焦慮。疫情期間,我閉關思索,給自己立下兩條規矩:
1. 沒有複利效應的事情,不做。
2. 規模做不到上千萬的事情,不做。
年紀逐漸大了,要做減法,要思考自己的主航道。
對短期利益的追求,就是對長期利益的最大漠視。
三
我們這代人很幸運,我們享受著改革紅利、人口紅利、城市化紅利,如果我們這一代人都賺不到錢,下一代就更難了。
這些紅利消失了嗎?很多悲觀的人告訴你,消失了。
但是我認為這些紅利並未消失。
如果你有了這個清晰的認識,就不會輕易放過自己,不會輕易放過每一天。
除了這些宏大的紅利之外,最大的紅利就是管理紅利。
同樣的產品、同樣的企業、同樣的時代,不同的人來操作,效果完全不一樣。
我眼睜睜看著一個產品被一撥人做得風生水起,又被另一撥人做得死去活來,奄奄一息。
人的力量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這個道理在個人身上同樣適用。
我出身貧寒,結婚買房等全部靠自己,十幾年的時間,從農村闖到上海,實現了追趕和超越。而同期的一些朋友滿手好牌,有上海戶口,有父母資助,有良好的工作,卻全部打爛了,多年來進展緩慢。
你對自身的要求決定了你的上限,決定了你的日常,決定了你到底是自律還是放縱。
如果你是一個普通人,當你好好讀書的時候,當你做一次PPT匯報的時候,當你在完成一個項目實驗的時候,當你誠實守信的時候,都有一雙眼睛在暗處默默地觀察著你,審視著你。
普通人隻有融入係統,才能發揮最大的能量。
如何融入?很多時候,不是主動,而是堅持。努力做好自己,被有發言權的人選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