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富越不納稅的奇怪現象

有一個印度人,用英語回擊別人指出他們兩極分化的現象,並登在印度的報紙上,而90%的印度人根本看不懂他寫了什麽——印度隻有幾千萬人能看懂英語,剩下的十幾億人能識字就不錯了。這簡直算得上印度的黑色幽默了。

觀察印度,大體有如下特點:

1. 上、下層互相不通婚,類似種姓製度。

2. 國內有2%的世界級精英,10%的普通人,剩下的人過得稀裏糊塗。

3. 少量上層精英,接受精英教育;其他大部分下層人,接受隨機教育,自生自滅。

4. 整個國家宗教氛圍濃厚,老百姓都有種“認命”的思想;越底層越反科學,連基本的科學常識都不接受。

5. 政府內部各自為政,也就是大家說的“散裝的”。

如果對曆史比較熟,大家估計已經看出來了。從古到今,包括古羅馬、奧斯曼、英國,這些帝國後期都存在這種現象。

這麽來看問題很明顯了,帝國晚期都這樣。或者說,多數國家發展一兩百年,都會形成這種效果。

那大家可能就納悶了,不對啊,印度還沒發達呢,怎麽就呈現出晚期症狀了呢?

其實想想也不奇怪,印度跟美國不一樣,不是革命建國。它在英國人手裏混了幾百年,封建迷信的牛鬼蛇神一樣都沒除,都被保留下來了,而且英國人並沒有興趣去改造印度。英國人走後,古代印度基本無縫對接到了現代印度,整個上層基本沒變,社會結構也沒變,種姓製度名義上沒了,可是一直都活在大家心裏。新印度直接繼承了殖民地時期的結構,結果難免就老態龍鍾。

所以我今天就來分析下,為什麽這麽多國家跟印度越來越像,難道說,印度模式才是所有國家的最終歸宿嗎?

這方麵原因很多,不過我今天選一個最重要的,專門講講財政方麵的原因。當然了,財政原因也不是唯一的原因,但絕對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一、財政是什麽?

我經常說,幾乎所有的大國崩潰,都是財政的崩潰。

這事一直也沒展開講,不過財政的重要性比大家想象的重要得多。像美國人達利歐那樣的投資界大佬,很少聊經濟學,反而長年累月地研究各國財政的相關問題,因為財政問題幾乎是所有各國問題的總根源。

我以羅馬帝國為例,說一下它是怎麽運轉的,畢竟現在的美國和當初的羅馬帝國太像了。

羅馬帝國最重要的事,就是帝國要在北方邊境跟蠻族作戰,防止蠻族進來燒殺搶掠。而且要保證國內的治安,不然到最後誰都沒法好好做生意。

另外要修路、搭橋,不然運輸成本高到物資沒法在境內流通。還要興修水利,如果飲用水出了問題,沒等蠻族進來,城市自己先崩潰了。而且還得有垃圾處理係統。

此外,還需要維持一個官僚係統。

到後來,國家還要搞義務教育、承擔科研項目、海軍去保障海外商道等。

大家看出來了吧,這些都需要錢。

這些事短期收益往往不太好,需要國家來做,國家自己又不會賺錢,所以就需要對社會征稅。關於征稅,這個問題非常複雜,既不能征太多,也不能征太少。

如果收得太多,大家生產做買賣的積極性就沒了;如果收得太少,政府又沒錢,沒法修橋補路,也沒法抵抗外敵,不能抵禦蠻族,到時候大家就得向蠻族納稅了,不僅納稅,還得低三下四。

至於稅率,我算了下,美國財政收入是GDP的30%左右,也就是GDP的30%被征稅了。

美國財政結構中個人所得稅所占比重最大,由普通老百姓來承擔。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剛成立時,非常艱苦,因為大家都很窮,政府沒地方去收稅。我常講的英帝國伊麗莎白那會兒,全國隻有幾十條舢板,窮得不行隻好去當海盜。美國也一樣,美國財政部剛成立那會兒,國庫裏隻有一堆借條;聯邦法院聽起來這麽權威的機構,辦公室竟然是個半地下室。

如果國家從一開始就沒發展起來,那相當於一出門就掉坑裏了。這種情況在非洲十分常見,我們熟知的那些國家基本都是這樣。

如果經濟能順利發展起來呢,就跟美國一樣,蓬勃發展,政府也就有了稅收。收了稅,政府去給大家打仗搶地盤,或投資修運河什麽的,經濟更加蓬勃發展,一切欣欣向榮。

一開始也有窮人和富人,但富人沒那麽富,空閑的土地也多,可以分給窮人去種。美國人建國那會兒就把英國人的土地給大家分了,後來不夠,又去買法國人的地,搶了印第安人和墨西哥的地,給大家種;大家有了地就可以交稅,政府有了稅金就可以擴大軍備,繼續給大家去搶地、搶地盤。

但到了後期,又出問題了。按理說經濟規模變大,政府稅收變多才對,但這個世界詭異就詭異在這裏,大部分國家到了後來經濟發達了,用錢的地方多了,稅收反而不夠了。

這一點在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以至於現在的美國,都反複上演。國家GDP翻了好幾番,政府卻越來越沒錢,債台高築。沒錢啥事都幹不了,國家後期財政都陷入了困境,社會秩序開始解體。國家越來越沒譜,碰上一次災難就栽一個跟頭,栽跟頭的次數多了就掉坑裏了。

二、財政怎麽就崩潰了?

人們可能覺得很迷惑,按理說國家發展到後來,肯定比前期發達啊,怎麽會稅收越來越不夠用呢?

其實也不複雜。一開始大家到處征地,人人種地,部分人還搞點小發明發了財,這時候稅基很大,家家戶戶都納稅,國家花錢的地方也不是太多,咬咬牙就過去了。

但隨著時間流淌,政府要支出的費用越來越大。比如社會上老人越來越多,政府得養著;巨大的基礎設施到後來維護成本也越來越高,因為肯定越來越陳舊;而且各國無一例外,公務員也越來越多。變成強國後,不可避免又要到處去打仗維護商道,這玩意兒更是吞金獸,再疊加幾次災難,幾乎不可避免會變得債台高築。而政府的收稅能力卻越來越弱,因為財富越來越向少數人聚集,這一點在全世界都是相通的。

比如美國現在最富有的400個人,擁有的財富超過了其他1.85億美國人擁有的財富總和。

但他們納的稅是什麽情況呢?他們納的稅,跟那1.85億人一樣多嗎?

不,他們比那1.85億人納的稅少得不是一點半點。富人有的是辦法避稅。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也不複雜,政府也是由人組成的。國家越往前發展,各種利益集團的人開始進入政府擔任高官,他們會積極推動有利於他們自己的稅收政策,什麽工商集團、土地集團和軍工集團等,到最後都在減稅,減來減去,稅收由工薪階層來承擔。而富人卻有的是辦法避稅,請律師找漏洞,實在不行就去避稅天堂躲著。

所以,所有帝國後期的共同征兆是:國家花錢越來越厲害,真正有錢的大戶不納稅,稅收基本壓在中產階級身上。

不僅現代國家有這個問題,曆史上所有大帝國都發生了這個問題。下麵我舉幾個例子。

羅馬帝國的元老院都是貴族和大戶,他們自然不可能隨便通過對自己不利的法令,這也是為什麽羅馬帝國會有格拉古兄弟的改革。

大英帝國後期也一樣,議院裏基本都是各種金融大佬和政治家族,類似丘吉爾那種。不過大英學會了征收貿易稅,後來貿易地位不行了,帝國也就完蛋了。

政府收稅能力差,花銷卻不少。官僚是不是得養?龐大的社會機器是不是得維護?所以,所有大國的後期都是入不敷出,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拿不出來錢。

而達利歐他們研究的結果認為,所有帝國都有兩件最重要的事,技術進步和災難處理。

技術進步會擴大稅基,比如現在互聯網產業大發展,國家也能多收點稅。

而災難是對帝國的大考。達利歐研究了中國的明朝、清朝,以及荷蘭、西班牙、英國和美國,他認為前五個都是在災難中逐步崩潰的,因為到了後期,財政苟延殘喘,碰上大災難處理不過來就崩潰了。而美國現在也處於麵對災難束手束腳的下行通道裏。

印度也一樣,它的財政很糟糕,單是外債就欠了1.4萬億美元(內債不算債,外債是要剛性兌付的,這麽大的數字非常危險了)。

三、財政崩潰還影響哪些方麵?

如果國家財政不行,很快就會出現各種亂象。政府相互扯皮不作為,老百姓也跟著越來越糊塗。

老百姓變糊塗這事也不難理解。比如上層人士有錢,所以搞精英教育,恨不得一個孩子三個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孩子上名校的概率大幅提升。如果你家好幾代都在一個名校,而且長期捐款,那概率會進一步上升。

下層沒錢,按理說國家得搞義務教育。但政府也沒錢,隻好湊合著教育。教師工資也上不去,地位也不太高,積極性不太強,這就演變成了美國公立學校的“快樂教育”——我教不會你東西,還不能讓你快快樂樂的?美其名曰素質教育。

這樣的狀態持續幾十年,上下層隔閡就非常明顯。美國和印度差不多,上層非常優秀,中層正在萎縮,下層越來越糊塗。歐美中下層的文化素質非常差,打過交道就會有感受。歐美基本沒什麽東西能形成共識。

歐美很多人聽見“疫苗”的第一反應是比爾·蓋茨要下毒,簡直匪夷所思。

這就是平時不好好學習,聽什麽信什麽的結果。關鍵是政府不管,放任人們沒有常識。

財政出問題,很快也會體現在社會治安上。國家沒錢去充分打擊犯罪,警察需要社區養著,哪些社區有錢、納稅多,警察優先照顧哪些社區。這種情況在巴西、阿根廷和美國等都很常見,這些國家都是富人區治安好。

由於治安的惡化,富人不願意在城裏待著。他們搬到城外,不再給城市納稅,把城市留給了窮人,城市變得更加沒譜。現在美國有些城市處於破產邊緣,就是這個原因。大部分國家現在富人跟窮人都涇渭分明。

政府沒錢,公共設施也修不下去。大家去了歐美經常有種感受,那邊很多東西都年久失修,主幹道的路中間有個坑也沒人管,不過政府確實也沒錢。

四、繞不過的三百年

從財政角度講,很多國家發展兩百多年後,會陷入“財政陷阱”,變得入不敷出、債台高築,最後出一大堆問題,而且都解決不了。

這不是我發現的,橋水和高盛都有類似的研究成果。歐洲貴族可延續千年,但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昌盛三百年,包括大英帝國。假如說近代英國是從光榮革命開始,到“二戰”結束後帝國落幕的,中間也不到二百六十年。

達利歐在接受CBS采訪時反複說,現在這種財富分化非常非常危險,扼殺了美國夢,撕裂了社會,造成國家財政危機。

如果問題大到一定程度,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引發社會巨變,這也是為什麽他一直在呼籲給富人上高稅(他自己就是超級富豪),也就是通過給富人上稅來避免社會動**,巴菲特和比爾·蓋茨也有類似的想法。不過畢竟他們在整個富豪階層裏算少數。

現代國家還有個毛病。古代沒法印錢,現在各國不一樣了,碰上問題狂發錢。問題是,政府發錢這種行為不是均勻地發到每個人身上,有個比喻形容它是往你腦袋上澆了一盆水,腦袋濕透了,腳還是幹的,所以政府發錢會導致貧富分化進一步拉開。

貧富分化越來越大,政府收稅能力變得更弱,更沒錢搞公共設施和猛抓義務教育,導致教育進一步拉大差距,教育如果拉開差距,後邊其他的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這不隻是窮人考不上大學的簡單問題,而是一個把下層“放羊”的問題。

如果一個人在學校像放羊一樣放到中學畢業,必然腦子一團糟,連長一點的一段話都讀不下來,注意力也沒法長時間集中,除了看短視頻什麽也幹不了,加減乘除都算不清;這樣就算有機會致富,也不一定能抓住機會。現在歐美國家外表光鮮,但很多國家下一代的大部分人就這水平。

達利歐認為美國糟糕的財政和債務會徹底拖垮美國,當然了,不是現在,可能還得幾十年。

(1)本文創作於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