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坐標
比勤奮努力更重要的是深度思考,比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建立認知坐標。
什麽叫認知坐標?每看到一個信息,你是否有這四個維度?
一、這個事情本身是“表象”還是“真相”——看過去。
二、這件事的出現是“偶然”還是“必然”——看現在。
三、它是否隱藏了某個真實的邏輯——看本質。
四、它的出現昭示了什麽樣的傾向——看未來。
所謂認知坐標就是由這四個象限(維度)組成的。
在這個信息快速傳播的社會裏,如果不能建立自己認知世界的坐標體係,就會像一頭亂飛的蒼蠅,永遠隻能是蠅營狗苟之輩。
如今這個社會,信息傳播速度極其迅速,每個人都像一個信號塔,能隨時隨地地接收和發射各種信息。
一方麵,每天從早到晚都有各種信息不停地撲麵而來,讓我們應接不暇;另一方麵,我們可以隨時隨地地去製造和傳播各種信息,而且是互動式的,這讓我們深陷信息的洪流中。
然而物極必反,越是在這樣一個似乎什麽都能看見的時代,我們越什麽都看不見。的確,在一個信息透明的時代,我們都成了“盲人”。
首先,信息是可以被製造出來的,既然信息可以被製造,就一定會有人利用信息達到各種目的,如商業上營銷的本質就是運用信息不對稱的狀況、心理學知識等來圈定客戶。
美國知名學者邁克爾·R. 所羅門的《消費者行為學》裏這樣說:“我們身邊時刻都有成千上萬的公司,花費數以億計的美元,在廣告、包裝、促銷、環境,甚至電視、電影裏做手腳,從而影響你、你的朋友和家人的消費,從中獲取利潤。”
既然信息能自由製造,那些掌握話語權的人(如資本家),必定會利用話語權的優勢,在你周圍製造出一個“信息包圍圈”,讓你身陷他們給你創造的世界裏,按照他們給你設定的邏輯去思考問題,如各種節日大促、各種廣告語等。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自媒體,故意用危言聳聽的內容吸引你的關注;直播網站上的主播,變著花樣刺激你的味蕾;很多小說網站,故意用限製級的內容讓你去付費閱讀。這就是一種變相的挑逗,讓你沉浸其中不可自拔。與此同時,這讓你對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視而不見,因為它們太不起眼、太樸實了。
信息自由傳播的時代,並不意味著有價值的信息可以自由傳播。因為越是負麵的內容越容易傳播;越有價值、越正能量的內容越容易被人忽略。比如,謠言、謾罵、浮誇、色情等垃圾信息漫天飛舞,而那些真正有價值的總是被掩蓋。
打一個比方,如果你正走在大街上,這邊有個哲學家在做演講,那邊有兩個人在打架,你願意去看哪個?
毫無疑問,絕大多數人都會被兩個打架的人吸引,盡管他們扯衣撒潑,粗俗不堪,照樣會被人圍觀。而哲學家的演講無論多麽昂揚,多麽有水平,一般鮮有人問津。
這就叫人性。
人性使然,過度的自由是不會產生平等的。相反,過度的自由隻能讓人類走向被奴役。信息不對稱的時代,往往是先知先覺者搶占先機;而在信息高度對稱的時代,往往是趨利者在做幕後操控。
人為什麽越來越浮躁,越來越焦慮,就是因為我們每天接收了太多雜亂無章的信息,開始被自己的各種雜念和欲望控製,人人都覺得自己隻差一個機會,人人都相信自己可以一夜暴富……
所謂嗜欲深者天機淺。人的雜念和欲望越深重,越看不到真實的世界。
這個朗朗乾坤、昭昭日月的時代,我們都成了睜著眼睛的盲人。
未來,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心如玉”。我們一定要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建立自己的認知坐標,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和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