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量思維
一般來說,一個行業的周期是20年,這個周期非常精準。我們就以房地產和互聯網為例,做一個探討。房地產的真正起點是1998年的住房改革,從此之後,房企進入快速發展的時代,它們的模式是不斷地“拿地建房”。這是大建設的時代,等同於搞基建。
直到2018年,各方都已明顯感覺到這種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房企開始進入“盤活存量”和“生活服務”的時代。
房地產從1998年到2018年,基本上經曆了一個完整的大周期,下一個時代正在開啟。
再看看互聯網行業,也是以1998年為起點。當時四大門戶網站成立,互聯網進入高速發展時期,隨後又孕育了騰訊、阿裏巴巴、百度、京東等互聯網企業,這是屬於大流量的時代,流量主導一切。
直到2019年,各方都明顯感覺到流量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流量越來越貴,凡是能拉到線上的都已經被拉過來了,互聯網企業開始進入“深挖用戶”和“服務實體”的階段。
這也說明流量為王的時代正在消亡。
互聯網從1998年到2019年,也經曆了一個完整的大周期,流量主導一切的時代已經告一段落,進入產業互聯網時代。
從這兩個行業的規律,我們也可以大概總結出商業變化的趨勢:企業千方百計地獲取客戶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必須擁有一種深度服務客戶的能力。
簡而言之,之前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把客戶從1000個發展成10000個,乃至100000個。而現在,我們思考的問題是:如何把這1000個客戶服務得更加深刻、細致,讓他們無法避開我們,並且能讓他們自我繁殖。
從本質上來講,未來最貴的東西其實是“人”。
我們之前是不斷地吸引客戶(人),花錢買客戶(人),而今後我們必須擁有一種留住客戶(人)的能力。
關鍵問題來了:靠什麽才能留住人?靠什麽留住一個人的心?
我們必須明白:人與人之間唯一長久的關係,不是“喜歡”和“被喜歡”,不是“依靠”和“被依靠”,不是“饋贈”和“被饋贈”,而是“成全”與“被成全”,留住一個人的最好辦法就是成全他。
未來的企業,營銷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做好產品和服務才最重要。因為靠噱頭吸引別人的,隻會曇花一現;靠施舍吸引別人的,一定會被背叛,誰要是再試圖通過某種手段(如補貼和炒作)來吸引用戶,必然失敗。
營銷的升級就像戀愛的升級:之前的你,總想花枝招展,隻為了讓她在人群中多看你一眼;現在的你,需要千錘百煉,讓她流連忘返。
如何用你的商品或者服務成全你的客戶?這才是企業應該思考的終極問題。
世間過客匆匆,人們來來往往,並且頻率越來越高,比“吸引”更重要的是“留下”。
切記:“流量思維”已不再適用,未來比拚的是“留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