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釣魚效應:培養和他一樣的小興趣

睿智的釣魚者,需要做些什麽,才能讓魚簍滿滿當當,讓自己滿載而歸?

不用我多說,大家也能想到,如果想讓魚上鉤,當然就要挑選它們最愛吃的魚餌,來引起它們強烈的需求感呀。有的魚喜歡吃蚯蚓,有的就喜歡麵包蟲,有的偏偏喜歡香油的味道。那想釣什麽魚,就用什麽魚餌。等魚兒們循著香味遊過來。這樣一來,還不是想釣幾條就釣幾條。

在兩性關係中,很多姑娘都是笨拙的釣魚者。傻傻地端著魚竿坐在河邊,無端地付出和浪費時間,把有限的精力浪費在“用一個什麽坐姿”“板凳夠不夠舒服”等這些事情上。但是,這些對魚兒來說,又有什麽相幹呢?沒有戳中對方的關鍵點,就妄圖拉他上鉤,這恐怕比白日夢還白日夢吧。

我講過這樣一個例子:

我的學員和一位男士聊喜歡的文藝餐廳,正聊到興頭兒上,這位男士突然來了一句:“我先去打個電話,回來再聊。”然後人就不知所蹤了。

過了一周多,這名學員突然收到他的微信:“有幾家餐廳不錯,有機會你可以去感受下。”頓時讓人很是無語,我的學員恨不得立刻懟過去:“你一通電話打了一周啊。”

為什麽會這樣愛答不理呢?為什麽總是聊聊就沒動靜了呢?相信你也有這樣的疑問。其實,就是因為對於男方來說,和我的學員聊天,真的沒有吸引他的地方嘛。他對美食什麽的不感興趣。平時他的娛樂消遣呢,不是窩在家裏當宅男打兩把switch,就是跑去酒吧喝上兩杯。對於文藝餐廳類的地方,根本不感冒。

所以,這場關於“文藝餐廳”的聊天,恐怕也是我學員單方麵認為“聊得不可開交”“聊得熱火朝天”。她倒是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侃侃而談了,而對方卻毫無興趣。

如果不是情商特別特別高,或者忍耐力極強的人,其實是很難繼續浪費時間在這種對自己來說沒有益處也沒有樂趣的聊天上。有這樣的時間,還不如自娛自樂。

現代社會,大家的時間都很寶貴。你想要自由戀愛,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吸引一些優質的男士當作自己的終身伴侶,這些都是很好理解的。但是,大家不會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慢慢了解另一個陌生人身上,沒有必要,更是浪費精力。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養成了他們喜歡一拍即合、靈魂瞬間契合的快感。

這也正好符合了“靈魂相近的人會互相吸引”這一法則。人與人的交流、交往,就是因為共同興趣的作用,而慢慢深入下去的。人們都喜歡和自己有相似經曆、相同喜好、相近環境的人深入交流,也喜歡靈魂觸碰發出共鳴的美妙聲音。所以說,當你和他相近的興趣越多,他就越會對你產生興趣。

那該如何了解他的興趣,並不引起他的反感呢?你可以先拋出一個公域話題,然後看看他的反應。是對此非常感興趣呢,還是就簡單回應幾句,敷衍一下。或者,你幹脆挑出一些男生普遍都感興趣的話題,例如打球、打遊戲、玩電玩這些,看看他有沒有聊天的欲望。這樣,半猜測半試探的過程中,他的興趣也就掌握得八九不離十了。如果,能從他的生活中找到蛛絲馬跡,那就不用自己親自試探,更加省力了。

人都會和整個社會有千絲萬縷的聯係。他的家庭成員,親近的朋友,相熟的同事,這些都是和他緊密聯係的人群。他們自然也知道,這個男人是一個怎樣的狀態,平時有哪些經常做的事情。大到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是什麽樣的,小到平時喜歡吃什麽菜。

這些信息,都可以從與他們的接觸中解讀到。也許看起來不是那麽明顯,但是隻要留心和分析,得到這些信息就不會那麽難了。

我有一個學員,就是千方百計地知道了男神喜歡話劇。平時沒事的時候,就去家附近的劇院裏麵看話劇。雖然都是一些表演係的學生在表演,但勝在夠敬業夠認真,劇本也非常有新意。所以,這個習慣就一直保留著。

於是,我的這個學員,就偷偷地買了話劇票,周末的時候就去“偶遇”男神。男神見到她之後,說:“這麽巧,你也喜歡話劇?”語氣裏是滿滿的驚喜。這種看起來非常“老年人”的喜好,真的很少能碰到同齡人,所以男神在知道她也喜歡話劇之後,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一種惺惺相惜的感覺。

然後,我的學員就用“多買了一張票”這樣雖然俗套、但依舊好用的借口,來光明正大地約男神出門看話劇了。如果碰到知名話劇演員來到這個城市巡演,就更可以以“票很難搶,但我搶到了”這樣的借口來發出邀請了。

而且,這並不是單線程的操作。男神對她的話也多了起來,什麽相關的最新資訊,好玩兒的話劇劇本,都會主動地分享給她。然後,就慢慢聊到了其他的話題,比如新開的意大利餐廳,哪家日料不錯這樣的內容也悄無聲息地登錄在兩個人的聊天記錄上。之後的事情,自然就是水到渠成了。

看,你越了解他的興趣在哪兒,越能引起他對你的注意力以及親近感。這樣以興趣愛好拋磚引玉的聊天交往模式,自然會形成一種良性循環,引導對方越來越渴望深度了解你,主動尋找你們兩個人的共通點。這種情況下,他把心思全放在你身上,進入了你的情感框架,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