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設立舒適區:舒服的才是喜歡的
人都喜歡令自己舒服的地方。比如,在三伏天,一間室溫高35℃的房間,和一間有著源源不斷冷氣的房間,如果沒有其他附加條件,讓你隨便選擇,你會選擇哪一個房間呢?
不用多想,我們肯定會選擇那間有冷氣的房間,因為待著很舒服,不會感覺到燥熱,更不會因為出汗導致身上黏膩膩的。
在感情中,也是這樣的,我們都喜歡待在讓我們舒適的人身邊,這樣才會覺得自在,愜意,享受。尤其是,當我們想讓另一半待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就要考慮舒適度對整個事件的影響程度。如果他們待著不舒服,不就會遠離我們,去找那個讓他舒服的有著冷氣的房間了麽?這也是我們非常害怕發生的事。
引起他的舒適感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麽樣的情況是舒適感的雷區。
一種是時刻黏著他,不給他私密空間。我曾經收到過一位女粉絲的留言:
“天晴老師,我跟他在一起有半年了,現在處於分手階段。一開始是他先對我有意,然後開始瘋狂追求我。確定關係後,我們也有過一段特別開心的時光,可之後慢慢出現很多問題。他對我越來越冷淡,雖然有的時候對我很好,但是更多時候卻又是冷冰冰的,我都有種自己做了備胎的感覺!
我比較黏他,他卻總說自己需要空間,可能是我在這段感情中付出得更多吧。我們分手是因為聖誕節那天他沒陪我,也沒告訴我他和同事有聚會。我給他打了很多電話,他也不接。我還發了很多質問他的短信,他就回了句,我們算了吧,不是不愛了,而是跟你在一起久了真的心累。前天,我打了電話哭著說不想分手,可他還是冷淡地說,還有其他事嗎,沒事就掛了!我真不知道怎麽辦了!”
看完這個粉絲的求助,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她完全是處在一個低位的狀態,就好像是一個膏藥,讓她的男朋友感到反感討厭!我們回憶一下她的求助,這位粉絲真的特別黏人,她說她會給他打很多電話,還發了很多質問他的短信。但是男朋友卻不吃黏人這一套,說自己需要空間。
男人和女人有本質上的區別,女人如果看到手機上有一百個未接來電,她的第一反應是什麽?會想,哇,這個男人好關心我!但如果一個男人看到了自己手機上有30個未接來電,他會怎麽想?他會覺得這女的瘋了,反正我現在電話打回去也是吵架,那我還不如不打。所以,你的種種行為讓男人覺得,我跟你見麵就是吵架,回電話也是吵架,那我幹脆不見麵不回電話了,省得吵架之後還會影響心情。
所以當你打了很多電話,發了很多質問他的短信之後,他就很冷淡地回了句:跟你在一起久了,真的心累。為什麽?因為他要無時無刻不照顧你的情緒,他要犧牲掉自己所有的業餘時間來陪你,這對男人來講就像坐牢一樣。那如果一個女人讓一個男人有坐牢的感覺,你覺得誰還會跟你在一起?跟你在一起,完全沒有舒適感。
這也就是為什麽有的男人寧可在辦公室裏加班、在外麵和客戶應酬喝酒、在停車場的車裏靜坐抽煙,也不肯上樓回家,麵對女朋友和妻子的原因了。他想找個機會,好好地透口氣。
兩性關係中,千萬不要表現得太黏人,彼此都是需要空間的,如果你把這點兒空間擠壓掉,那就真的很不舒服了。我們會因為舒適感而跟一個人在一起,也會因為喪失了舒適感而離開。讓彼此有舒適感,實在是情感裏很重要的一件事。
需要注意的是,舒適感,不是你自己腦中臆想出來的,不是你覺得舒適,就是情感中的舒適區。而是,彼此共同覺得舒適,才是真正的舒適區。如果不能把握好他的舒適的點在哪裏,一切都是白搭。
有一對夫妻,女孩子非常辛苦,非常認真,也很嚴謹,她隻要在家,總是忙碌著擦地板、擦桌子、收拾物品、洗衣服,把家裏弄得非常整潔幹淨。可是丈夫卻和她有不同的看法,丈夫認為家應該是自由、隨意、舒適的地方。我要躺就躺,要睡就睡,什麽東西隨手拿,沒有必要機械性地物歸原位。那妻子就來訴苦了,“這個男人太邋遢了,我煩死他了,他無視我辛苦的勞動,一回家就搞破壞,我認為他是故意和我作對,想氣死我”。
但是丈夫也有煩惱,他說,“她把我的東西塞來塞去,想用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她不體諒別人的感受,我行我素,真受不了她的潔癖”。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問題就出在,夫妻兩個人對舒適的定義不一樣,妻子喜歡收拾整理,丈夫喜歡隨心所欲。要是單拎出來,你能說他們任何一個人是錯的嗎?不會,但是這兩種碰到一起,就發生了問題。
之前有一個大火的日劇《我的危險妻子》,妻子是一個嚴重的潔癖患者,嚴重到什麽程度呢?她會守在洗手台旁邊,盯著丈夫刷牙洗臉,好在最快的時間內把濺出來的水漬擦掉。說實話,任誰長時間被這樣盯著,都會覺得不自在。結果就是,丈夫和小三偷偷謀劃起了殺妻計劃。
所以,一定要考慮好,他的舒適區是什麽,什麽樣的是他所習慣的舒適區。千萬別一廂情願,一意孤行,以至於最後出了問題,還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觀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在長時間的相處中,你可以通過眼睛來觀察,他喜歡什麽樣的狀態。比如,他平時喜歡宅在家裏,在家裏看視頻、刷劇,一起度過美好時光,還是說,他擁有一個社交型人格,喜歡與朋友、陌生人接觸和交流;或者他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那他喜歡跑步、健身、閱讀這種活動,還是說,他平時就是喜歡心血**,想到什麽是什麽,過得隨性灑脫。
這些,你都可以通過接觸來觀察到。先觀察他是什麽舒適受眾,然後再為他提供這種狀態。
還有一種比觀察更為直接的方法,那就是交流溝通了。你想了解什麽,直接問他就可以了,涉及的內容越具體越好,不要說那些假大空和概念性的東西,要貫徹到生活中,透徹地了解對方的想法。所以,幹脆點,想怎麽做,就直接說出來,你也能很快地理解他的意思,不用猜來猜去,耗費心思。
然後,能夠換位思考的交流,也是很高效的。你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想想,他需要什麽樣的舒適區,為什麽這樣的狀態是他的舒適區。如果站在他的角度,可能很多的不理解就會瞬間變成感同身受了吧。
說了這麽多,最關鍵的還是,弄清楚他的舒適區是什麽,然後提供給他讓他感到舒適的空間,當他覺得和你在一起很舒服、很自在的時候,就是他一直賴在你身邊、趕也趕不走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