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確工作目標,把握行動方向

在做事情之前,人們通常會製訂相應的計劃,這些計劃往往起著指導作用,可以有效引導人們的行動。而在製訂計劃的過程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製訂一個清晰明確的工作目標,因為目標本身在整個工作計劃之中就處於核心地位,它具有強大的指導作用,是引導執行的關鍵因素,也是驗證執行是否能夠產生價值的一個基本前提。對於任何人而言,在缺乏目標或者目標不夠明確的前提下盲目做事,很可能會出現方向的迷失和時間的浪費。就像一艘沒有目標的船一樣,如果隻知道一直往前開,而沒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定位,那麽就容易失去方向,最終也可能隻是在大海中盲目航行,浪費時間。

2011年,剛剛從上海一家外資公司辭職的董先生準備試水新能源投資市場,當時他利用手頭的人脈和一些資金,準備投資研發新能源設備,可是他並不清楚自己應該具體投資什麽項目,也不清楚自己適合做什麽項目,更沒有製訂什麽明確的目標,所以隻能跟隨朋友投資光伏產品。但是他很快意識到自己不適合做這行,而且這行的利潤也壓得比較低,市場發展空間並不大。更重要的是,董先生突然覺得投資風力發電機似乎也不錯。投資光伏產品幾個月之後,董先生宣布退出,而他投入的1200萬原始股最終以890萬元的折扣價出售。

許多人在做事的時候都沒有弄清楚自己要做的究竟是什麽事,自己要達到的目的是什麽,隻是單純地為了做事而做事,這樣很容易因為頭腦發熱而陷入僵局。時間管理的目的並不是輕鬆做事,而是更加輕鬆地做自己想要做、適合做的事情,而想要做到這一點,目標管理必不可少。1954年美國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在《管理實踐》這本書中首次提到了“目標管理”這個概念,他認為目標是做事的一個基本前提,隻有明確自己想要做什麽,想要達成什麽目的,才能更好地引導人們執行。而想要明確目標,就要把握好目標設定的幾個基本要素:明確的項目、明確的衡量標準、達成的措施、完成的期限,以及資源要求。

——明確的項目

這是目標設定的一個最基本要求,對於任何想要設定一個明確目標的人來說,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確自己要做什麽,明確自己適合做什麽。隻有弄清楚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明確自己所經手的項目,才有可能將其做好。明確自己做什麽是設定目標的一個基本內核。就像一些投資客準備進軍金融市場一樣,這種說法非常模糊,畢竟金融領域的範圍非常廣泛,項目也很多,因此需要明確到具體的項目上,比如投資基金。

——明確的衡量標準

人們在做某一件事的時候,有時候並不清楚自己是否順利實現了目標,或者說並不清楚自己做得是不是到位,以至於常常在任務沒有達成的時候就罷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對結果和目標缺乏明確的衡量標準。比如有的企業家會說“我希望下一年可以盈利更多”,這種說法實際上非常模糊,他們並沒有明確說出盈利多少,這樣的目標就是不明確的,畢竟盈利一分錢也是盈利,盈利一億元也是盈利,因此必須明確給出一個數據,比如盈利超過10萬,或者盈利超過1000萬。隻有提供一個明確的可度量的數據,執行者才能通過這些數據來明確地知道自己要達成什麽樣的目標,要付出多少努力。

——達成的措施

這個要素的本質就是“怎麽做”,它重點是指人們需要采取什麽樣的手段和措施,需要運用什麽方法和步驟來實現目標。有的人在設定目標之後常常會覺得難以下手,原因就在於他們沒有想出合適的實現目標的方式,而且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步驟,因此在行動的時候常常會陷入混亂。

——完成的期限

期限是目標的一個重要元素,畢竟任何一個目標隻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才能夠產生應有的效果,或者說,任何一個目標的實現都有一個保質期,過了這個保質期,目標就會失去吸引力和價值。比如一家公司準備生產出新一代電子產品,這款產品將領先其他企業的產品一年時間,正因為如此,這家公司的電子產品必須立即研發和製造,並盡早進入市場,如果延遲幾年時間,等到別的企業技術已經成熟甚至實現反超,那時候再生產和銷售新的電子產品就已經沒有太多市場和利潤空間了。因此,我們一旦製訂了目標,就需要給出一個實現目標的大致時間,這個時間必須合理,而且時間跨度不能太大。

——資源要求

一般來說,實現目標需要各種各樣的資源,這些資源是確保目標得以實現的基礎,正因為如此,在設定目標的同時,人們應該將這些必要的資源列舉出來,從而確保執行者能夠獲得更多明確的指導和幫助。比如當某個企業家製訂了“一年之內將企業的年營業收入提高到2個億”的目標,就需要給出資源列表:從國外招收更多的專業人才,引進新的技術和機器,融資1500萬來增加投入。無論是高級別人才、新技術和新機器,還是1500萬的資本,這些都是資源要求。

隻有明確以上幾個要素,人們才能夠設定一個明確清晰的工作目標,也才能夠在執行過程中始終把握住前進的方向,保證自己不會出現混亂的情況,不會迷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