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它去吧
三伏天,禪院的草地枯黃了一大片。“快撒點草種子吧,好難看啊!”小和尚說。
“等天涼了。”師父揮揮手,“隨時。”
中秋,師父買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種。秋風起,草籽邊撒邊飄。
“不好了,好多種子被風吹飛了。”小和尚喊。
“沒關係,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發不了芽。”師父說,“隨性。”
撒完種子,有幾隻小鳥來啄食。
“要命了!種子都被鳥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腳。
“沒關係,種子多,吃不完。”師父說,“隨遇。”
半夜一陣驟雨,小和尚一大早衝進禪房:“師父!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衝走了。”
“衝到哪兒,就在哪兒發芽。”師父說,“隨緣。”
一個星期過去後,原本光禿的地麵,居然長出許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來沒播種的角落也泛出了綠意。
小和尚高興得直拍手。師父點頭:“隨喜。”
老和尚有著小和尚沒有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他有著一顆自由飄逸的心,什麽時候都悠閑自在,任它雲卷雲舒,隨時隨地,隨遇而安。正如寒山詩偈中“不係舟”的意境,與老莊順水推舟的自然安適遙相呼應。登上這葉不係舟,就能讓生命體驗隨遇而安的大自在,超越繁雜的塵俗纏繞,獲得生命的大飛揚。
生命當如不係舟。在吵吵鬧鬧的都市中,我們何曾不渴望內心的那份安寧,渴望那些生命的顏色,那些翠綠的生命的顏色,很愜意地呼吸著大自然的空氣,聆聽著大自然的各種聲響,鳥鳴、草木生長的聲音,以及那些淅淅瀝瀝的小雨灑在竹林上的聲音……而我們沒有這麽多的心情去欣賞這些。不是不願意,而是沒時間,因為我們總是被很多的事情所牽絆,這些事情總是讓我們寸步難行。
有一首老歌叫《我想去桂林》,其中有句歌詞,很是讓人覺得無奈,卻又很真實:“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人總是來去不能自由,心境不能自由,心中充滿太多的期待,很期望付出就有回報,甚至堅信付出就有回報,不斷地夢想著成功與勝利,不斷奔走辛勞隻為成功,所以生活變得繁複不堪。太多的期待,讓我們疲憊不堪,假若我們看待自己的命運像小和尚的師父對待草籽一樣,任它自由生長,我們的生命就會輕鬆隨性,收獲的就會是意想不到的充實。
而我們的生命常常不是隨性而行,過於敏感的神經,讓自己在做許多事情的時候,總會想到很多的困難,或者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會想“怎麽會是這樣”。一些人的神經常常會被一些小事牽絆,容易為一件事情的好壞而高興與傷感。如果真的不太在意這些事情,隨性而走,就會如同老和尚一樣在得失之間做到泰然自若,那麽也就沒有這麽多的煩惱了。
生活中有許多東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時能有某種體驗就足夠了。不完美的才是真實的,正如徐誌摩所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這就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生活態度——順其自然,不屬於你的,大概永遠也不會屬於你,譬如天上的月亮。你想真正得到你所珍惜的東西最好順其自然。如果它微笑著翩然而至,它將永遠屬於你;如果它無意降臨,你又何必像放風箏似的,死死拽住它不放?
不妨讓很多事情都順其自然,這樣你會發現你的內心漸漸清朗,而思想的負擔也會隨之減輕許多。順其自然可以說是經曆了萬千風雨之後的大徹大悟,是領略了人生的峰回路轉之後的空靈,也是一種幽幽暗暗、反反複複追問之後的無奈。
我們無須妄念紛紛、困惑百出,隻要胸襟光明寬闊,坦坦****,隨緣任運,與天地精神獨往來,做一名俯仰無愧的行遊者,生死也可隨它去。
隨,不是跟隨,是順其自然。不怨懟,不躁進,不過度,不強求。
隨,不是隨便,是把握機緣。不悲觀,不刻板,不慌亂,不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