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努力很重 要,但選擇更重要 1 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再多努力都是白費
有一位朋友在唱片公司工作,他們公司旗下有很多歌星。其中一個女孩子,樣貌不是很出眾,但是歌唱得很好。當時大家都認為,她從事歌唱事業必定大有作為。可是沒過幾年,她便泯然眾人矣。我十分不解,特意打電話問朋友:“你說跟她一起進公司的,原來實力沒她好的,現在都小有名氣,她怎麽越來越黯淡了?”朋友說:“我原來也對她抱有很大希望,一直悉心栽培,什麽優質資源都先考慮她,可是她呢,一心隻想著怎麽打扮,心思完全沒放在唱歌上。”
後來,我見了她本人,裝扮十分潮流。我禮貌性地誇了句:“你現在看起來好漂亮!”她竟有點趾高氣昂地說:“我是偶像派加實力派。”
又簡短交談了幾句,原來,她一直覺得自己很漂亮,完全不知道自己最大的長處是唱歌。她中間還跟公司請假半年多,去參加各種選美節目,結果可想而知,每次都落選。原來唱歌不如她的女孩,在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唱歌的水平明顯提高,她原來的優勢也不複存在,最終落得渾渾噩噩混日子的結果。
我心裏不禁感歎:“一個好苗子,就這樣毀了。”
找不準自己定位的人,最終會毀了自己。人貴有自知之明,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人貴自知,不是讓你時刻打擊自己,而是讓你找準自己的位置。是唱歌的好手,就專心唱歌;有科研的潛力,就專心做學術;有表演的天賦,就專心演戲……曆史上凡是功成名就、留得千古芳名的前輩們,無一不是深刻了解自己的定位,並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很多人知道愛因斯坦是因為他在物理學上的成就,可是,你知道嗎?他曾拒絕出任以色列第二任總統。
1952年11月9日,以色列首任總統魏慈曼逝世。在此前一天,就有以色列駐美國大使向愛因斯坦轉達了以色列總理本·古裏安的信,正式提請愛因斯坦為以色列總統候選人。
在愛因斯坦對采訪他的記者明確表示拒絕出任總統後,駐華盛頓的以色列大使又親自打來電話再次詢問,大使說:“教授先生,我是奉以色列共和國本·古裏安的指示,想請問一下,如果提名您當總統候選人,您願意接受嗎?”
愛因斯坦卻說:“大使先生,關於自然,我了解一點;關於人,我幾乎一點都不了解。我這樣的人,怎麽能擔任總統呢?……我一生都在與客觀事物打交道,既沒有天生的才智,也沒有處理政務和人際關係的經驗,我不是當總統的料啊。”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而愛因斯坦麵對唾手可得的江山,卻“拱手相讓”他人——自己不是當總統的那塊料,所以即便是君臨天下的**,也不能讓他產生絲毫的動搖。
沒有自知之明的人,是最難拯救的人。對於那些不自知的人,他們自己都不想辦法去了解、認識、改變自己,還有誰能幫助他們呢?貝拉克·奧巴馬曾說:“不能讓失敗來限製你,必須讓失敗來引導你。”
法國的文學天才——奧諾雷·德·巴爾紮克,他的作品《人間喜劇》被譽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百科全書”,向人們展示了當時整個法國的麵貌,包括貴族衰亡,資本家發跡,人們是怎樣一步步被金錢腐蝕……其中的《高老頭》《歐也妮·葛朗台》《老姑娘》《邦斯舅舅》更是成為傳世的經典之作。但就是這樣一位文學天才,在早期的學校生活中總是處處碰壁。
巴爾紮克在上中學的時候,老師和父母對他幾乎不抱任何希望,因為無論他轉學到哪裏,都算不上好學生。甚至在一次拉丁文考試中,他考了倒數第三名。早年學習的失敗讓巴爾紮克對學習氣餒、失望,致使他大學畢業後,不顧父母的堅決反對,放棄律師職業,一心從事文學創作。
1819年,他向家人提出要從事文學創作,父母在百般阻撓無果後,決定隻給他兩年時間讓他嚐試,巴爾紮克卻用了整整十年準備。從1820年到1825年,他一邊大量閱讀各種書籍,一邊寫一些沒有什麽營養價值的流行悲劇小說;1825年之後,他又從事過多種職業,開印刷廠、出版叢書名著……但是都失敗了。各項事業的失敗讓他債台高築,鬱悶不已。
所幸,巴爾紮克後來終於找到了最適合他的路——文學創作。在這條路上,他雖然起步晚,卻收獲頗豐,並最終贏得了“文學拿破侖”之稱。
同為法國著名作家的維多克·雨果曾在巴爾紮克的葬禮上這樣評價他:“在最偉大的人物中,巴爾紮克是名列前茅者;在最優秀的人物中,巴爾紮克是佼佼者之一。”
無獨有偶,美國作家馬克·吐溫也曾經經商,創辦出版社、做打字機生意,結果全都虧損,不但賠光了稿費,還欠了一大筆債務。馬克·吐溫的妻子了解自己的丈夫,雖然他沒有經商的本事,卻有文學創作天賦,於是她鼓勵馬克·吐溫重振士氣,繼續從事文學創作,終於,馬克·吐溫在文學上取得巨大成就。
每個人都有天賜的法寶,隻不過有的人被雜事蒙蔽,窮極一生都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位置,一生碌碌無為;有的人在不斷地嚐試中及時更正自己的位置,找準自己的定位,最終功成名就。
正如富蘭克林所說:“寶貝放錯地方便是廢物。”人生大滿貫的訣竅,是找準自己的定位,讓自己的人生最大程度地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