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我們讀書時,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隻不過重複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猶如兒童啟蒙習字時,用筆按照教師以鉛筆所寫的筆畫依樣畫葫蘆一般。我們的思想活動在讀書時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們暫不自行思索而拿書來讀時,會覺得很輕鬆,然而在讀書時,我們的頭腦實際上成為別人思想的運動場了。
所以,讀書愈多,或整天沉浸在書中的人,雖然可借此休養精神,但他的思維能力必將逐漸喪失,猶如時常騎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較差,道理相同。有許多學者就是這樣,因讀書太多而變得愚蠢。經常讀書,有一點兒空閑就看書,這種做法比常做手工更會使精神麻痹,因為在做手工時還可以徜徉於自己的思想中。我們知道,一條彈簧久受外物的壓迫,會失去彈性,我們的精神也是一樣,如果經常受別人的思想的壓力,也會失去彈性。又如,食物雖能滋養身體,但若吃得過多,反而傷胃乃至傷身;我們的“精神食糧”如果太多,也是有害無益的。
讀書越多,留存在腦中的東西越少,兩者適成反比。讀書多,他的腦海就像一塊密密麻麻、重重疊疊、塗抹再塗抹的黑板一樣。讀書而不思考,絕不會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淺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之後又淡忘喪失。以人的身體而論,我們所吃的東西隻有五十分之一能被吸收,其餘的東西,則因呼吸、蒸發等等作用而消耗殆盡,精神方麵的營養亦同。
況且記錄在紙上的思想,不過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跡而已,我們也許能看到他所走過的路徑,如果我們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見些什麽,就必須用我們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