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驕”字不倒,前進不了

任何事物都有自身發展的極限,物極必反,隻有保持謙遜的態度才能贏得人們的認可與尊敬。

長盛不衰的法寶

孔子帶著學生到魯桓公的祠廟裏參拜,看到一個可用來裝水的器皿,傾斜著放在祠廟裏。守廟的人告訴他:“這是欹器,是放在座位右邊用來警戒自己的,如‘座右銘’一般的器皿。”

孔子說:“我聽說這種器皿在沒有裝水或裝水少時就會歪倒;水裝得適中,不多不少的時候就會是垂直正立的;裏麵的水裝得過多或裝滿了,它也會翻倒。”

說著,孔子回過頭來對他的學生們說:“你們往裏麵倒水試試看吧!”

學生們聽後舀來了水,一個個慢慢地向欹器裏灌水。果然,當水裝得適中的時候,這個器皿就端端正正地立在那裏。不一會兒,水灌滿了,它就翻倒了,裏麵的水流了出來。再過一會兒,器皿裏的水流盡了,就又像原來一樣歪斜在那裏了。

人生多變化,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天下的勢運太過盈滿則虧,已經盈滿的,就應當有所減少。因為難以預料的災難,一朝一夕的怨恨,並不是當下積累起來的,而是形成於勢運太過盈滿。勢運盈滿的人,必須自我減損。手捧盛滿水的器皿的人,與其慢慢地行走不如少盛一些水。

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遵循這樣一條規律:事物隻要尚未達到至善的境界,就會一直不斷地得到補益;而一旦達到至善的境地,就會趨於衰落。哲學上有“矛盾會向自己的對立麵轉化”之說,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物極必反。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極限,一旦超過這一限度,就會向對立麵轉化。人們常說,真理再向前跨出一小步就是謬誤,一點不假,這是經過實踐論證而得到的結論。

一個人晚年時體弱多病,那是年輕時不注意保養身體所招致的結果;一個人事業失意後還被罪孽纏身,那是得誌時埋下的禍根。所以,君子在事業顯達和生活圓滿時尤應小心謹慎。

當一種事物進入鼎盛,就很快會走向衰敗。當一個人的事業達於一半時,一切皆是生機向上的狀態,那時可以品味成功的喜悅;事業達於頂峰時,反而要時時謹慎,處處小心,否則就要陷入花開則謝的危機。如果你已經是一個誌得意滿的成功者,那麽就要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態度來待人接物,隻有如此才能持盈保泰,永享幸福。

驕傲自滿使人走向失敗

美國汽車大王福特曾說:“一個人如果自以為已經有了許多成就而止步不前,那麽他的失敗就在眼前了。許多人一開始奮鬥得十分起勁,但前途稍露光明便自鳴得意起來,於是失敗接踵而來。”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也說:“當我的石油事業蒸蒸日上時,每晚睡覺前我總是拍拍自己的額頭說,‘別讓自滿的意念攪亂了自己的腦袋’。我覺得我的一生受這種自我教育的益處很多,因為經過這樣的自省後,我那沾沾自喜、自鳴得意的情緒便可平靜下來了。”

得意忘形,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當人們得意驕傲時,更容易招致失敗,因為勝利帶來的驕傲容易使人固執,聽不進他人意見;飛揚跋扈,得罪別人;粗心大意,忽略細節。人生處在順境和成功之時最容易得意忘形,終致滋生敗像。

得意忘形的人很多。得意而忘形,這是許多沒有遠見者的共性,他們本來就沒有大誌向也沒有大目標,隻是在一種虛榮心的驅使下向前奔跑,目的隻是想博得眾人的喝彩,等眾人的掌聲一響便認為達到了人生目的,便想躺在掌聲中生活了,自然也就忘形了,認為自己可以不再奔跑,可以昂頭挺胸地在人群中炫耀了。

楚國的子文,三次出任令尹,卻毫無喜色,三次被罷免,也毫無慍色,乃寬大長者之度量;西漢的竇嬰,被封為魏其侯而沾沾自喜,終沒被重用;晉朝的謝安在淝水之戰捷報傳來時,正與客人下棋,不動聲色,客人走後,他高興過甚,連木屐上的齒都折斷了,當時人們說他確實有公輔的氣量。

由此可見,人的度量有深有淺,誌氣有大有小,子文、謝安的欣喜與竇嬰的沾沾自喜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前者含蓄、寬容、恢宏廣大,而後者見識短淺,氣量狹隘,容易滿足。

忘形應該說是一種誤解,一種把暫時的得意看成永久得意的誤解,隻要我們明白,這個世上沒有永恒的事物,一切都是暫時的、相對的、發展的,那就不會忘形了,那麽人人都會生活得更美好。

假使你常常為接受別人的稱讚等芝麻小事而得意忘形,把它們當作了不得的事情,那你便是在欺騙自己。從此你將走上失敗之路,因為你早已沒有自知之明。盲人騎著瞎馬亂闖,怎麽會有成功的希望呢?

主動出擊步入政壇

埃及阿克圖國王曾給予他兒子一個精明的忠告,“謙虛一點,它可以使你有求必得。”這一忠告對於今天的我們仍極為重要。

在這個務實的世界裏,良好的品性並不一定能給自己帶來相應的回報,如果我們具有高貴的品性和才幹而不為人所知,也實在是件令人遺憾的事,也因為此,人們更願意讓自己的功績來說話。但一個人如果讓自己的功績保持沉默,而代之以謙遜的美德來表現自己的真實,也許能收到奇效。

我們先來看看美國第三十任總統柯立芝的兩則著名軼事。第一則是關於柯立芝舉世聞名的謙遜品質,第二則卻是恰好和他那謙遜的美德相矛盾的性格。

第一則軼事說的是在愛莫斯特大學的最後一年,美國曆史學會曾授予柯立芝一枚金質獎章。在當時,這是一個被無數人看重的榮譽,可他卻沒有對任何人說起過這件事,連自己的父親也不例外。直到他畢業參加工作之後,他的上司諾坦普頓的法官菲爾德才無意中在《斯普林共和雜誌》上看到了對這一事情的報道。從佛蒙特州的村莊到白宮,柯立芝在他一生的事業中都以謙遜而聞名於世。

第二則軼事說的是柯立芝的另一麵。當他競選麻省議員連任時,在選舉即將進行的前夜,他無意中聽到了麻省議會議長的職位正虛位以待的消息。於是,柯立芝拎著他那“又小又黑的手提袋”,大踏步趕到諾坦普頓的車站。兩天以後,當他從波士頓回來時,手提袋裏已經裝上了大多數議員親筆簽名推舉他為議長的聯名信。就這樣,柯立芝順利出任麻省議會議長,從而邁出了自己走向政壇的第一步。

這位以謙遜著稱的人,在人生關鍵時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主動出擊,當仁不讓地拿走了他應得的東西。在這兩則軼事中,我們看到了柯立芝最重要的成功資本:一是謙遜,二是主動為自己抓住升遷時機的才幹。實際上,柯立芝正是靠著這樣的資本跨過許多關鍵“門檻”的。

謙遜不僅是成功的要素,而且與人們內心的平靜緊密相連。內心的平靜是做人的一種高度“心機”。我們越不在眾人麵前顯示自己,就越容易獲得內心的平靜,引起別人的認同,得到別人的支持。

民間有句非常貼切的諺語:“低頭是稻穗,昂頭是稗子。”越成熟飽滿的稻穗,頭垂得越低。隻有那些穗子裏空空如也的稗子,才會迎風招搖,始終把頭抬得老高。

想要抬頭,必須懂得先低頭。如果不懂得低頭,就會撞得頭破血流,甚至為此而失去性命。

隻有那些膚淺而又短見的人,才喜歡在大家麵前粉飾、吹噓自己。他們總是陶醉在自我營造的一種淺薄和自命不凡的感覺中,所作所為都受這種感覺支配。因此,他們才會不厭其煩地提醒別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告訴別人自己的知識多麽淵博,生怕別人把自己忽視了。

然而,大多數人都不喜歡那些隨時隨地都把自己變成焦點的人,有時,他們甚至恨不得當場把這些愛慕虛榮的家夥的華麗外衣撕開,讓其露出醜陋的真麵目。因此,這種虛榮不僅不會給我們帶來任何好處,反而可能招致滅頂之災。

偉大的人物往往能從這種淺薄的虛榮中解脫出來。他們懂得隻有保持謙遜的態度才能贏得人們的尊敬,總是能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恰到好處地表現自己的謙遜。事實證明,這是博取美譽的最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