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持久性病毒 Persistent Vi ruses
病毒與宿主免疫係統之間的鬥爭是一場持久戰。在被強大的宿主防禦係統消滅前,大多數病毒隻能在短暫的機遇窗口期內繁殖並匆匆傳播。但有部分病毒進化出了戰勝這些免疫機製的策略,從而在宿主體內長期存活,甚至停留終生。盡管這些規避策略涉及的詳細機製複雜多變,但總體而言,它們包含三項基本策略:找到躲避免疫攻擊的庇護所;操縱免疫過程,使其有利於病毒;快速變異,擊敗免疫防禦。
因為危及生命的疾病在傷害宿主的同時也會使病毒失去宿主,所以大部分持久性病毒進化成了僅引起輕微感染甚至無症狀感染的病毒。事實上,有些病毒顯然不會造成任何不良反應,除非偶然被發現,否則難以察覺。這種病毒包括TT病毒(TTV),它是人們為尋找肝炎病因而在1997年首次從患者體內分離出的微小的DNA病毒,所以以該患者的姓名首字母“TT”命名。據我們所知,TT病毒及相關的類TT病毒等微小病毒,代表了幾乎全人類、非人靈長類動物和其他各種脊椎動物攜帶的所有類似病毒,但至今尚未發現它們與任何疾病之間的關聯。通過高度敏感的現代分子技術來鑒定非致病性病毒,我們有望在未來發現更多這種“沉默的旅客”。
病毒在宿主體內存活的時間各不相同。皰疹病毒會建立一種對宿主無害的終身關係;逆轉錄病毒通常會使宿主受到終身感染,但像艾滋病病毒一樣,它們會在一段較長的沉默期後導致感染者發病;乙型肝炎病毒等其他病毒則會盡力規避免疫應答,而相當一部分宿主最終能夠清除此類病毒。此外,有一些病毒在原發感染後會被清除,隻有極少情況下無法被徹底清除。例如,麻疹病毒在引發急性感染後,可能出於未知原因持續存在並導致一種致命的腦部疾病,即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其發病率約為每萬人1例。
因為宿主細胞內終生存在外源性(病毒)基因,所以持久性病毒偶爾會使其寄居的細胞生長失控,即成為癌細胞。這類病毒包括人類嗜T淋巴細胞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EB病毒、卡波西肉瘤相關病毒以及**狀瘤病毒。第8章將介紹這些癌症的演變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