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失險下江南

開皇八年(588)三月,楊堅很高調地宣布討伐陳朝,發誓要統一天下。楊堅給陳叔寶羅列了二十條大罪,命人抄寫三十萬份傳單散發江南,下詔說:“天之所覆,無非朕臣,每關聽覽,有懷傷惻……以上天之靈,助戡定之力,便可出師授律,應機誅殄,在斯舉也,永清吳越。”

陳朝君臣看到傳單,心想:“隋朝這次又想忽悠我們,讓我們白忙一場,我們才不會再上當呢!”因此,陳朝上下一點都沒上心。

十月,楊堅在壽春(今安徽壽縣)設置淮南行台省,任命次子晉王楊廣為行台尚書令,總管滅陳事宜。左仆射高熲、右仆射王韶(楊廣的老師)分別擔任晉王府元帥長史、司馬,處理軍務。當時楊廣剛滿二十歲,不懂軍事,所謂的主帥隻是名義上的,伐陳的具體事務由高熲負責,“三軍諮稟,皆取斷於熲”。

楊堅給前線調集了五十一萬八千名士兵,製定了分進合擊、直指陳朝都城建康的軍事計劃:晉王楊廣由六合出發,秦王楊俊由襄陽順流而下,楊素的水軍從永安東進,韓擒虎由廬江急進,賀若弼從吳州渡江,此外還有荊州刺史劉思仁、蘄州刺史王世績、青州總管燕榮等人從海陸各地出兵,各軍都以滅亡陳朝為目標。

盡管在政治上很高調,隋朝的伐陳戰役在軍事上卻很低調,是典型的突襲戰。

開皇九年(589)的元旦夜,吳州方向的賀若弼率軍乘大霧從廣陵秘密渡過長江。將要渡江的時候,賀若弼酹酒發誓說:“本人賀若弼親承廟略,遠振國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和長江為我作證。如果上天善惡分明,就讓我大軍得勝歸來;如果出師不利,賀若弼葬身江魚腹中,也死而無恨。”賀若弼說完,率領大軍浩浩****地渡江前進,對岸的陳軍竟然沒有發覺。等隋軍安然渡過長江,殺向陳軍各據點後,陳軍才倉皇組織抵抗。

正月初六,賀若弼成功占領京口(今江蘇鎮江),俘虜了陳朝的南徐州刺史黃恪和五千陳軍。京口是陳軍的倉儲重地,賀若弼便輕裝渡江襲擊,沒有帶多少輜重,占領京口後,利用陳軍的儲備解決了自身的供給問題。賀若弼下令發給陳軍俘虜口糧和遣散費,讓他們每個人帶上伐陳的傳單,各回鄉裏去做隋朝的義務宣傳員。陳朝官兵們撿了條命,都說隋軍的好處,高高興興地拿著傳單散往各地。因為有俘虜的宣傳效應,再加上賀若弼的部隊軍令如山,下令有軍士敢拿民間一物者立斬不赦,全軍於百姓秋毫無犯,進展順利。

廬江方麵,韓擒虎嫌大軍進攻速度太慢,率領五百精騎撇下主力,單刀直入,殺向江南而去。韓擒虎這一支奇兵趁著夜色渡過長江,襲擊了長江南岸的重要渡口采石(今安徽當塗西北)。當時陳軍守衛都喝醉了,韓擒虎輕易就占領了重鎮采石,繼續飛速向建康穿插前進。

隋軍煞費苦心對陳朝的欺騙戰略取得了圓滿成功。陳朝君臣依賴的長江天塹就這樣被輕易“飛渡”了。

各州縣的軍情急報像暴風雪一樣襲向陳朝宮廷,形勢已經非常緊急了。

陳叔寶和他的那群文人朋友們還是不以為意。仆射袁憲特別著急,奏請陳叔寶發兵抵禦,起碼也要在都城附近組織抵抗。陳叔寶根本聽不進去袁憲的話,對隋軍深入州郡、前線告急的現實熟視無睹,每天依舊奏樂侑酒,賦詩歌唱“美好的生活”。他還笑著問左右近臣道:“南北分治以來,北齊曾經三次進攻南朝,北周也出兵了兩次,都慘敗而去,這是為什麽?”孔範說:“長江天塹,自古以來就隔斷南北。隋軍又怎麽能飛渡成功呢?這肯定又是前線將領們想立功想瘋了,妄言事急,給自己撈好處。我孔範還覺得自己功勞小、官職低微呢,如果北虜真敢渡江,我就能殺敵做個太尉公了。”陳叔寶對孔範的回答相當滿意。

當時,有拍馬屁的人謠傳說隋軍的戰馬不習慣江南的水土,一到南岸後就成批死去。孔範搖頭晃腦,歎息說:“可惜了,那些將來都是我們的馬,為什麽死了啊?”陳叔寶哈哈大笑,跟著孔範一起惋惜起來。此後,建康城的君臣上下更加肆無忌憚地狎妓縱酒,把前線的告急文書當作廢紙扔了,繼續生活在天堂裏。

卻說賀若弼、韓擒虎兩軍從東西兩個方向快速推進,陳軍各部望風而散,隋兵如入無人之境。賀若弼分兵堵住曲阿(今江蘇丹陽),防止長江三角洲及以南地區的陳軍增援建康,然後親自率主力進攻建康。韓擒虎在占領姑熟後,沿著長江逼近建康。不久,建康周邊就出現了隋軍的前鋒部隊。

陳叔寶這才害怕起來。他膽子本來就小,對軍事一竅不通,慌忙召蕭摩訶、任忠等人商議軍事。蕭摩訶因為陳叔寶和妻子通奸,根本就沒有為朝廷而戰的意誌,一言不發。當時賀若弼的部隊已經占領了鍾山(今南京紫金山),被陳朝看作是心腹大患。陳朝決定調集諸軍在白土岡(今南京城東)一帶布陣決戰。

賀若弼所部大約有八千甲士,而陳叔寶在建康有十萬大軍。

正月二十日,陳叔寶命令陳軍出戰,去消滅賀若弼率領的部隊。

陳軍魯廣達、孔範、蕭摩訶、任忠、田瑞、樊毅等部先後逼近白土岡,南北綿延二十裏。陳軍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但是陳叔寶倉促命令各部進擊,事先沒有完整的進攻計劃,各部之間缺乏協調,分別發起進攻。田瑞首先率部進攻,被賀若弼軍擊退。魯廣達等部趕到後也投入了戰鬥,這時賀若弼抵擋不住,不得不暫時後退。陳軍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為了避免陳軍追擊,賀若弼下令施放煙幕,掩護隋軍整頓恢複。在緊張的戰鬥間隙,賀若弼保持了冷靜的思考,他觀察到陳軍各部在得勝後出現了驕惰情緒,而孔範率領的部隊士氣最差。於是,賀若弼督厲將士以必死的決心向孔範所部發起決戰衝鋒。孔範就是一個窩囊廢,在賀若弼的反攻麵前一敗塗地,倉皇逃竄。孔範部隊的戰敗導致了陳軍全線潰退,缺乏調度的陳軍各部爭相逃命,場麵失控,有五千多人因為互相擠踏而死。陳朝軍隊的主力就這樣潰散了。賀若弼率軍乘勝追擊,一直推進到樂遊苑(今南京玄武湖南側)。

作為陳朝的大將,蕭摩訶也在亂軍中被俘虜。賀若弼命令刀斧手將他推出斬首,而蕭摩訶畢竟是一代名將,臨刑前神色自若。賀若弼很是敬佩,下令免罪鬆綁,以禮相待。於是,蕭摩訶投降了隋軍。

西邊的韓擒虎正在進攻姑蘇(今江蘇蘇州),半天就占領了這座名城,第二天又占領新林(今南京西南)。韓擒虎在江南百姓中的威信很高,許多人晝夜不絕地前來韓擒虎軍中投降,而被賀若弼打敗的東邊的許多陳軍部隊也向韓擒虎投降了,其中包括任忠、田瑞等人。

陳叔寶此時也聽說了韓擒虎的大名,緊急派遣將軍蔡征守住朱雀橋(在今南京秦淮河上)。結果派出去的陳軍聽說對手是韓擒虎,竟然一哄而散。接著,任忠引導韓擒虎的五百精騎從朱雀門進入了建康城。當時,城內還有部分陳軍要負隅頑抗。任忠現身說法,勸降說:“老夫都投降了隋朝,你們還怕什麽呢?”任忠在陳朝軍隊中威望很高,他的喊話瓦解了陳軍的鬥誌,殘存的陳軍紛紛繳械投降。韓擒虎以區區五百人竟然**,一舉占領了建康城。

不過,賀若弼在玄武門南遭到了頑強的抵抗。陳將魯廣達率領殘存的部隊苦戰不降,殺死了數百隋軍。一直打到日薄西山,陳軍越來越少,隋軍越來越多。局勢肉眼可見,魯廣達隻能對著陳叔寶的宮闕方向跪地叩首,悲傷慟哭,最後繳械,束手就擒。賀若弼在當天傍晚從北掖門進入建康城。

就這樣,隋軍輕而易舉地占領了建康城。

隋朝大軍進入建康城的時候,陳朝的宮廷中依然鼓樂聲聲,陳叔寶還在那兒喝酒吟詩。待到隋軍殺入朱雀門時,陳朝的大臣便逃得無影無蹤了。陳叔寶見原來在身邊的人都逃跑了,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

仆射袁憲在王朝的最後時刻不離不棄,還在陳叔寶身邊。空****的朝廷中,隻剩下陳叔寶和袁憲兩個人了。陳叔寶傷感地說:“朕從來待眾臣不薄,今天眾人皆棄我而去,隻有你留了下來。不遇歲寒,焉知鬆柏後凋也?我朝就要滅亡了,並不是朕無德,而是江東衣冠道盡啊。”誠然,大臣們道德低劣,沒有為國盡忠之心是陳朝速亡的一大原因,但是陳叔寶不理國事、荒**無度,更是主要原因。

陳叔寶說完,也要找個地方躲藏起來。袁憲勸說道:“皇上是九五之尊,北兵來了,想必也不敢對陛下怎麽樣。事已至此,陛下還能到什麽地方去呢?不如整理衣冠,端坐在正殿之上,像當年梁武帝見侯景的樣子,去見隋軍。”梁朝時期,北方軍閥侯景先降南方,繼而叛亂。侯景占領建康的時候,梁武帝蕭衍就是端正衣冠,坦然去見亂軍的。然而,陳叔寶哪有蕭衍那樣的氣魄,他又一次拒絕了袁憲的勸諫,像無頭蒼蠅一樣在宮廷中找藏身的地方。袁憲還想勸,陳叔寶說:“鋒刃之下,哪有兒戲,朕自有辦法!”

陳叔寶跑到後堂景陽殿,發現了一口深井,突然計上心頭。他趕緊找來張貴妃、孔貴嬪,三人抱在一起,拉住一根繩子,跳入井中躲藏起來。袁憲一直跟在陳叔寶身邊,見皇帝找到了這麽一個藏身之處,悲傷欲絕,跪地痛哭,最後朝著深井叩首,逃命去了。後來,袁憲被俘,投降了隋朝,做了昌州刺史。

而韓擒虎的部隊衝入皇宮後,果然到處搜不到陳叔寶。隋兵就捉了幾個內侍,逼問陳叔寶藏在什麽地方,最後,一個內侍指了指井口。隋朝士兵看井裏漆黑一團,叫幾聲沒人應答,不相信一個皇帝會藏在裏麵。有個隋兵往下扔了一塊石頭,才聽到下麵傳來求饒的聲音。於是,眾軍扔下繩子到井裏,喝令陳叔寶拽住繩子上來。大家拉繩子的時候,覺得繩子特別重,有人就打趣說:“別人都說南方人瘦,怎麽陳叔寶這麽胖啊!”拉上來一看,原來是陳叔寶和張貴妃、孔貴嬪三個人。看著陳叔寶狼狽的樣子,眾人笑得前仰後翻。

據說當時張麗華的胭脂蹭在井口,有人就稱這口井為“胭脂井”。又有人不齒於陳叔寶禍國自取其辱的行為,把它叫作“恥辱井”。

賀若弼率領部隊隨後進入皇宮,他聽說韓擒虎捉住了陳叔寶,傳令將陳叔寶帶來看看。陳叔寶來了後,誠惶誠恐,汗流浹背,雙腿戰栗,向賀若弼求饒不止。賀若弼很實在,安慰說:“你是小國之君,進入我大隋後,還能做個歸命侯(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被俘後,就被封為‘歸命侯’),不需要恐懼!”陳叔寶再三拜謝,心裏寬慰許多,可還是戰戰兢兢,聲音發抖。

除了江東戰場外,隋軍在其他各條戰線也都進展順利。

楊素率領艦隊出三峽,原本計劃進攻兩湖地區,但陳軍在三峽橫綴了大鐵索,阻礙了楊素戰艦的東下。後來,楊素發動夜襲,一舉打敗陳軍守衛部隊,然後率水軍東下,艦船遍布江麵,旌甲曜日。隋軍以破竹之勢先後打敗各處陳軍。一路上,楊素端坐船上,兩岸的陳國百姓看到他,仿佛看到了江神,心生畏懼。楊素打到巴陵(今湖南嶽陽)的時候,陳朝的地方政權已經土崩瓦解了。最後,楊素與秦王楊俊勝利會師。

陳朝南部廣袤的嶺南地區,處於半自治的狀態。隋滅陳的時候,嶺南各地奉高涼(今廣東陽江西)的冼夫人為主,保境據守。這位冼夫人是原來高涼太守馮寶的妻子,已經六十多歲了,經過了曆次的政治風雲,威望很高,被嶺南人視為“聖母”。陳叔寶被俘後,按照楊堅的意思給冼夫人寫了一封信,告訴她說陳朝已經滅亡了,要求冼夫人帶著嶺南各州縣投降隋朝。接著,楊堅派遣韋洸攜帶陳叔寶的親筆信、兵符和冼夫人之前進獻給陳朝皇帝的“扶南犀杖”,招降冼夫人。冼夫人知道陳朝滅亡的消息後,召集各地和各部落首領數千人集體痛哭了一整天,然後派孫子馮魂前去迎接韋洸進入嶺南。嶺南各地也並入了隋朝的版圖,冼夫人因功被封為宋康郡夫人。

建康淪陷後,江東的部分地區拒不投降。正月底二月初,隋軍把主要精力都花在消滅江東的陳朝殘餘勢力上。隋朝大將宇文述率領三萬人,也參加了伐陳的戰爭,一度占領石頭城(今南京城西清涼山)。現在,宇文述聯合從海上來的燕榮的軍隊,將各地的抵抗勢力逐一擊破。

就這樣,四百年的分裂局麵就此結束,中國重新邁向大一統的盛世。

各地初定,高熲作為“接收大員”,先行進入建康,接收陳朝圖籍,封鎖府庫。名義上的主帥楊廣早早就聽說了張麗華的美貌,在高熲出發前私下拜托說:“您進入建康,一定要找到張麗華,不要傷害她啊。”然而,高熲一點麵子都不給楊廣,把張麗華叫來後,說:“此等妖妃,豈可留得?昔日薑太公滅紂,蒙麵斬妲己,我也要學他。”說完,高熲就將張麗華的腦袋給砍了下來。

楊廣不久也到了建康,知道實情後自然對高熲“有意見”了。

除了求色不成外,楊廣的其他作為還是可圈可點的。在建康城,楊廣公開處死了壓下媚上、重賦厚斂、為政苛暴的湘州刺史施文慶、散騎常侍沈客卿、市令陽慧朗、刑法監徐析等人;又“收圖籍,封府庫,資財一無所取”;嚴令軍隊“秋毫無所犯,稱為清白”,因此天下都稱讚他的賢德。楊廣兄弟五人,經過平陳戰役,楊廣的聲望陡然升高,成為兄弟中名聲最大最好的一個。

楊堅對二兒子也很滿意,任命楊廣為江南總管,留在南方鎮撫各地。楊廣奏請以宇文述為壽州總管,協助自己統治江南。楊廣治理江南十年,其間南方經濟迅速複蘇,社會安定,百姓安居。從這個方麵來說,楊廣、宇文述等人功勞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