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為得天下一英才而教之,王闓運親赴石塘鋪指點迷津
石塘鋪距雲湖橋隻有二十多裏路,王闓運一大早就起床,命轎夫備轎,他也不帶兒子和仆人,單身坐轎前往。正是暮春時節,一路上流泉溪水淙淙有聲,新枝嫩葉之間時聞鳥鳴。杜鵑花紅紅白白的,開得漫山遍野一片錦繡。乳燕呢喃,秧苗青青,農夫荷鋤扛犁在田間小道上往來,正為春耕而忙碌著。通都大邑的士紳們都在談論去年的海戰失敗,割地賠款,而此地恍若世外桃源,質樸荒野,外部世界的折騰似乎對它沒有任何的影響,人們仍然依照祖祖輩輩傳下的方式,在平靜而貧困地生活著。打聽到楊度的住處後,王闓運吩咐轎夫在離楊度家屋場半裏地的一座小石板橋邊停下。
這是當地一帶一棟較大的屋場。大大小小有七八間房子,一律青磚黑瓦,禾坪一側還有四五間茅草雜屋,屋後是一塊大菜坪,菜坪一角有一株年代久遠的古柳,古柳下有兩個人在習武。一個隻有十五六歲,持一把劍蹲在地上,劍從後背指向天空,好像戲台上峨眉山上的小劍客一樣;另一個在二十一二歲間,一邊說話,一邊也蹲下去,空手做了一個示範,看那架勢是在糾正少年的動作。王闓運從夏壽田那裏知道,楊度有一個弟弟,比他小六歲,看來這兩人正是楊家兄弟無疑。
“請問楊晳子先生家住在這裏嗎?”王闓運走到古柳下,問那位年紀大一點的青年。
“他就是我哥哥楊晳子。”青年未開口,少年搶先作了回答。
楊度答:“我就是楊度,請問老先生有何事?”
楊度見眼前這位老者年近花甲,臉色紅潤,身板硬朗,穿著雖普通,器宇卻不凡,眉眼之間透露出一股倜儻豪邁之氣,心裏想:這是哪裏來的不速之客,從來沒見過?
“啊,你就是楊晳子先生!老朽姓王,也是湘潭人,欲去城裏辦點事,偶路過貴宅,聽說晳子先生剛從京師會試回來,想請你談談京師去年轟動全國的公車上書。”王闓運邊說邊打量楊度,他仿佛覺得楊度正是夢中的那位要拜宋濂為師的青年。
“哦,是王老先生,晚生失敬。”楊度想,此人如此關心國事,定然不是一般人。他心生敬意,忙說:“請先生進寒舍一坐。”
楊度把王闓運帶進書房後,便忙著張羅茶水。書房四壁粉著石灰,顯得寬敞明亮,靠窗戶擺著一個大書案,書案上放著幾本書,有線裝的,也有洋裝的,一個古色古香的硯台,一個筆架,筆硯之間立著一個西洋進口座鍾。書案上方粉壁上掛著一幅園林圖。王闓運走過去仔細一看,圖下方有一行小字:京師圓明園全盛圖。圖兩邊是一副聯語:海隅起狼煙,哀孱弱黎民無樂土;深穀蓄鷹誌,看英雄先祖有後生。下聯左邊寫著:留與重子吾弟共勉,楊度丙申年暮春。王闓運看後,連連點頭不已。再看其他幾麵牆壁邊,全是大大小小的書箱。
“王老先生,請坐下喝茶。”楊度提著一把小銅壺,端著一個木質茶盤,茶盤上放著兩隻小瓷杯,還有四碟農家土產:花生、瓜子、蠶豆、油炸紅薯片。楊度篩好茶,擺好碟子,坐在王闓運的對麵,笑著說:“老先生光臨,晚生不曾準備,隨便喝點茶,過會兒再用飯。”
王闓運見楊度離家五六年,又在京師住了近一年,仍未失鄉間人淳樸熱情的本色,心中甚是滿意,說:“老朽是不速之客,就是吃個閉門羹亦不過分,你何須如此客氣!我隻略坐一會兒,等下還要趕路。晳子先生,你去年在京師參加的公車上書,據老朽所知,這是曆史上尚無先例的事情。後生子,你真有幸呀!”
“要說有幸也算是有幸。不過,這其實是不幸的事呀!”
“為什麽?”王闓運佯作不解。
“老先生,公車上書是社稷國家蒙受奇恥大辱的時候所進行的一件無可奈何的事,這本是大可悲哀了,何況也並沒有成效。”楊度心情沉重地說。
“晳子先生,你說得對。不過,公車上書這件事,官紳們不用說了,就是全國士農工商也都受了很大的震動。看來,今後會對國家產生深遠影響的。”王闓運隨手拿起一顆蠶豆放進嘴裏,“嘣”的一聲,蠶豆咬開了。楊度暗自驚奇:這老先生的牙可真好!
“國事要好轉也難呀!京師百姓聽說割地賠款,人人義憤填膺,但王公大臣依然故我。頤和園裏的太後慶賀六十大壽,花費了百萬兩銀子,據親身參加的官員們說,曆史上記載的任何帝後的酒宴都沒有它奢侈。而這慶典的舉辦,恰是前線戰事大敗的時候。將士陣亡,鐵艦沉海,還有心思大辦生日酒,京師百姓痛恨得不得了!”楊度說著說著氣憤起來,端起茶杯大喝了一口,望著王闓運說,“老先生,你不知道,海軍戰敗,其根本原因就在太後的身上。就是她當年把海軍軍費八百萬兩銀子挪來修造頤和園的,恭王等人極力反對,她置之不理。老先生,國家的大權就握在這樣的太後手裏,國事還有希望嗎?”
與去秋遊西山時相比,楊度似乎對國事完全不抱希望了。
王闓運凝視眼前這位年輕人,心中很是讚許。他從楊度的身上,看到自己年輕時的豪氣:慷慨談國事,悲憤議朝政,四十年過去了,國家不但沒有中興,反而比過去更加疲弱,現在又轉到兒孫輩來擔憂了。唉,大清王朝,你為何如此一蹶不振,江河日下!
“晳子先生,我看你張掛著一張圓明園全盛圖,看來是在時刻激勵自己不忘國恥。”
楊度點點頭。
王闓運突然問:“你讀過王壬秋先生的《圓明園曲》嗎?”
“晚生有幸拜讀過。壬秋先生那篇長詩真正是大才大手筆,結構雄奇,意境深遠,有人比之為元微之的《連昌宮詞》。依晚生看,《連昌宮詞》不能望其項背。”
王闓運心裏異常高興。盡管這篇長詩二十多年前在京師廣為流傳,洛陽紙貴,連大學士周祖培、侍郎潘祖蔭都激賞不已,但大家的評價也隻停留在今日《連昌宮詞》的分寸上,並沒有置於其上。眼下這位素不相識的青年如此推崇這首詩,他又本是專為此人而來的,心中如何不高興!
他指著圖旁的聯語說:“聽說晳子先生是陣亡在三河戰役的楊哨長的孫子,我看到這副對聯,知道你們兄弟要做無愧於英雄祖父的後輩,很是欽佩。古人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晳子先生身為舉人,表率一鄉,請恕老朽冒昧,當此國家危難之際,你能不能對老朽說說你的打算?”
“老先生問晚生打算嘛,”楊度目光炯炯地望著王闓運說,“剛回家時,我原本打算小住個把月後便去衡州府投王壬秋先生門下。後來母親得病,我要伺奉湯藥,不能離開,遂在家一住就是兩三個月。前些日子收到好友胡玉階的來信,他說康有為先生已回南海重開萬木草堂,他即將南下投奔,約我同行。這副聯語是我打定主意投萬木草堂之時書別舍弟的。”
哦,原來如此,怪不得他一直未來東洲。這是個難得的英才,著意培植,日後定可成大器。他是湘潭人,不出於我的門下而成為康有為的學生,豈不可惜!眼睜睜地看著千裏馬從眼皮底下奔逸,能算得上真正的伯樂嗎?王闓運想到這裏,笑著說:“康有為是去年公車上書的領袖,足下尊敬他,欲投其門下,自可理解。不過,倘若足下真的成行了,老朽要為足下惋惜。”
“為何?”楊度疑惑地望著這位談吐不俗的陌生老者,覺得他似乎對自己格外關心。
“足下要圖虛名,隻要投靠康有為必然會很快成名,因為康有為在從事一件大出風頭的事,做他的門徒成名容易。但是,足下欲求真才實學,做一番真正有根有柢有實效的大事業,還不如不去南海為好。”
“老先生是說康有為沒有真才實學?”楊度猛然想起曾廣鈞在碧雲寺裏說的翁李之間的仇怨,又問,“抑或是康有為的事業無根無柢?”
王闓運將小茶杯輕輕向前推移一步,不緊不慢地說:“康有為人很聰明,書也讀得好,不能說他沒有真才實學。隻是他的學說乖張,他是在借孔夫子這個鍾馗來打鬼的,目前雖然能新人耳目,轟動一時,到底走的不是正路,不可能長久。”
楊度心裏想:康有為的學說驚世駭俗,許多有學問的士人佩服不已,自己也很崇拜。不過,這位老先生說的也有道理,康有為有些說法的確太過頭了,自己對孔夫子的學問鑽研還不深刻,康有為所論到底有幾分真實,幾分杜撰,也不能一一細究,於是不作聲,默默地聽著。
“康有為一布衣也,欲說動太後、皇上一夜之間盡改祖宗成法,行西洋新政,將置千千萬萬靠因循守舊而得利者於何地?”王闓運想起三十多年前,肅順、載垣、端華等人以皇族輔政大臣之貴,欲施刀斧砍削爛瘡都做不到,何況天涯海角之一公車!他斬釘截鐵地說:“手中無實權而欲行此非常之舉,不唯是無根無柢的瞎鬧,以老夫看來,隻怕將來死無葬身之地!”
楊度大吃一驚,暗思自己畢竟太年輕了,所更世事不多,老先生說的有道理,這類事情史不絕書,漢初的晁錯不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嗎?他不禁對麵前的這位老者肅然起敬:“老先生,你老剛才的議論,大啟晚生心扉,照你老所說的,那康有為是辦不成事了?”
“世事成敗難以預料。”王闓運嚴肅地說,“不過,據老朽的閱曆來看,或許難以成功而易於失敗。”
“老先生,康有為真的是一個愛國的熱血誌士呀!”楊度不能自已地站了起來,似乎康有為真的失敗了,他為之痛惜。
王闓運冷笑一聲說:“自古以來,愛國的熱血誌士抱恨終生、負屈黃泉的還少嗎?何況康有為是不是一個真正的愛國誌士還很難說,他太浮躁競進了!”
“老先生有根據嗎?”楊度對老者如此輕視康有為有些不滿。
“實話告訴足下吧!”王闓運口氣輕蔑地說,“這康有為其實是你先前提到的王壬秋先生的再傳弟子,學生的學生。”
“真的?”楊度驚訝起來。
“光緒二年,王壬秋老先生應川督丁寶楨之邀,在成都城主持尊經書院,川中俊才一時雲集,楊銳、張祥麟、宋育仁等皆其著名者,其中尤以廖平成就最大。廖平著述甚豐,《周禮考》《論語征》都得其師真傳,其《公羊論》則與乃師《公羊箋》相距甚遠,壬秋先生譏其僅得皮毛,未入閫奧。又作《今古學考》,定今學主《王製》孔子,古學主《周禮》周公。然不久即變其說,謂六經皆新經,非舊史,以尊經者作《知聖篇》,辟古者作《辟劉篇》。廖平那時方任教廣州廣雅書院,遇山長朱一新及教授康有為。朱一新本為禦史,以劾李蓮英得罪慈禧,降為主事,張之洞為兩廣總督,延朱為廣雅書院山長。朱學問博洽,風義高潔,為海內外人士景仰。廖平與之談《知聖篇》與《辟劉篇》,朱斥之為怪異。康有為得之後,卻視為珍寶,遂跟從廖平問學。康有為發揚廖之《辟劉篇》以作《新學偽經考》,發揚《知聖篇》以作《孔子改製考》。廖平見之曰,雖本之於吾說,然發揚蹈厲,亦不容易。然壬秋老先生則斥之曰,謬種流傳,每況愈下。康有為名曰尊孔子,申公羊,提出所謂通三世,張三統,實則全是他的臆造篡改,既非孔子之學,亦曲解何休之說。”
楊度聽了老者這番話,有恍然大悟之感。早就聽曾廣鈞、夏壽田稱讚王闓運學問非凡,經老者此番指明,才知康有為的學問的確淺薄了。曾、夏也多次說過康有為的事恐怕難以成功。既然如此,不如還是先到船山書院去見見王老先生。
“足下年紀輕輕,前途遠大得很,正宜打穩根基,不必汲汲以求名利。拜師要拜真正有學問的老師,辦事要辦真正能成功的實事。我勸足下不如不去南海,先去衡州府會一會康有為的太老師如何?”
楊度高興地站起來,向老者作了一個揖,說:“謝老先生指點迷津,現既有參天大樹就在咫尺,晚生豈能舍近而求遠呢?”
王闓運哈哈大笑說:“好,我先去告訴壬秋先生,過兩天足下就去船山書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