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背後的邏輯
華南板塊成名之後,王誌綱工作室受到不少發展商的合作邀請——“王老師,能不能幫我們炒作一把?”這些老板們看到了一時的輝煌而羨慕不已。
但王誌綱工作室深知,引爆隻是表象,隻是順帶的結果。這一切關鍵不僅在於策劃者和企業家都能從短缺市場容忍粗放經營所導致的同質化思維定式中跳出來,以市場細分為核心實施差異化的產品戰略;更在於在策劃產品之初就預留管線,因為如果是一個66.7萬平方米的小盤子,靠一兩個賣點就夠了,但如果是667萬平方米的大盤靠一兩個賣點就不行了,它就必須上升到“泛地產”的高度,必須有一個主題和靈魂,並整合各種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引爆市場準備好題材,為後續項目與企業發展預埋下戰略性的伏筆。
在那個發展商當年不能收回投資心裏就發毛的年代,在那個最多隻算三年賬的年代,誰能預見到房地產將從“賣房子”(擋風避雨的窩)到“賣家居”(講究室內的合理性、舒適性),進而走向“賣社區環境”(不僅注重室內,也注重室外,景觀、配套設施),再演變到“賣文化、生活方式”,並能預見性地提出相應的品牌主張和戰略舉措,推動企業以項目為本實施戰略延展,誰就能引領企業走得長遠而穩健。
王誌綱反複強調,小盤是獨奏曲,大盤開發是一曲交響曲……但當時聽懂的人並不多。他和“聽懂了”的客戶們——碧桂園、星河灣、奧園……就這樣一路走來,並在實踐中的不斷碰撞中反芻、修正、升級,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由簡單到複雜,由零散到係統,通過係列成功案例的打造,越來越清晰和完善。這也為2002年王誌綱工作室進入城市經營時代以後,提出“城市運營商”、“產業運營商”等概念,繼續引領城市經營時代的房地產開發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