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發現水的痕跡
不過,要是人們曾經試圖借以找到“火星人”的證據並不完全準確呢?要是本來已經定論的火星探索結果出現了一絲變化的轉機呢?
1971年,轉機真的出現了。
這次機會就是另一艘火星探測器“水手9號”的發射,它將成為“永遠”繞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運轉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不妨想象一下,在連續三艘探測器的考察結果都說明火星上沒有生命之後,“水手9號”卻要進行環繞火星軌道的考察活動,人們聽到這個消息會有多麽的驚訝。因為,“水手9號”在火星軌道這個有利位置,可以從各個方位記錄火星的全貌,它傳回的資料將是“水手”4號、6號和7號所拍攝的“快照”無法比擬的。
火星的大氣狀況不適合生物存活,而且溫度也是相當的極端。中午太陽直射赤道地區時,是稱得上“溫暖”的50華氏度(約10攝氏度),而到了夜間則降到零下200華氏度(約零下128攝氏度),但“水手9號”還是要通過拍照的方式探索幾乎整個星球,考察的結果,足以促使科學家們修正自己對火星的“第一印象”。
十分巧合的是,前幾架探測器掠過並拍攝的是同一個火星半球,是比較“平淡無奇”的一半!而從“水手9號”拍攝的小型樣張上來看,它每天都要繞火星轉兩個圈,那一幀幀照片向我們揭示的是神秘火星“全新的一麵”。
火星的兩個半球情況截然不同,早期的探測器不幸選擇考察的那個半球布滿了隕石坑,而另一半則具備諸多不同尋常的特點,從規模上看也與其他星球上發現的東西有所不同。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太陽係中最大的盾形火山”,它有力地證明火星並非“已死”,而是處在沉睡中的狀態。
這座火山僅冷凝後的熔岩就有27公裏高,直徑500多公裏,說明火星擁有足夠的地熱。除此之外,“水手9號”在同一地區還發現另外3座盾形火山,它們分布在一條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脊上,高度相近。重力測試表明,這條名叫“薩爾西斯凸起”的山脊是一次大規模火山噴發的產物,它衝破了極度堅硬的地殼,出現在地表之上,它的存在使得人們在討論火星地質史的時候提出一個不尋常的觀點:
火星上最年輕的地質特征之一——奧林匹斯火山,它的爆發是比較頻繁的,所以,經常處於液態的岩漿不會對地表構成質量壓力。
根據這種看法,火星不僅不是一顆“死星”,而且正處於“熱身”狀態,因為年代勘測說明奧林匹斯火山在1億年前“剛剛”噴發過!
“水手9號”項目組裏的地質學家們正打算詳細地研究這次引人注目的發現時,探測器又發回了驚人的圖片——火星兩極的“籌碼”地貌。這種“層級狀地形”據說是由“淺色物質與深色物質”交錯組成的,隻在火星兩極地區才有。
地質學家不久就為這種分層結構提供了一個有趣的解釋:它是一種間歇性地質沉積,由於火星的極端天氣變化,可能受到了冰層的侵蝕。1971年11月,“水手9號”抵達火星時,正是整個火星沙暴肆虐之際。就目前而言,沙暴的發生率與嚴重程度取決於火星的氣候,它會直接影響到火星極冠冰層中沙塵的含量,並且開啟了一個新的可能性:
過去的火星環境也許與現在不一樣。例如,大氣壓更高,而且其表麵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負責分析返回地球的照片的科學家們公布這些發現與推論之後,“水手號”又有重大發現,這個發現能夠幫助解釋“籌碼”地貌的形成並推測火山的年齡。
它發現了“火星渠”。
它們不是運河,而是一些自然侵蝕形成的“溝渠”,分布在如今幹燥的火星地表,蜿蜒伸展,頗有“昔日火星上的密西西比河”之勢。
火星渠的發現在意見相左的地質學家中間引起一場公開辯論,迄今為止已經持續了15年多。繼前三架“水手號”探測器證明火星是一個環境幹燥、惡劣,連一杯之量的液態水都找不到的地方之後,“水手9號”竟然探測到火星表麵有大規模液態水侵蝕過的痕跡,不啻對人類觀念的一次反轉。
假如火星渠真的是流水侵蝕而成的,說明火星過去的環境與我們現在看到的截然不同:大氣層厚得多、還有降雨、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都高於水的冰點。
簡直跟洛威爾想象中的火星相差無幾!
於是,火星生命的探索之門再次敞開……
“水手號”大家庭最傑出的成員——“水手9號”的改進計劃完成時以及此後多年,科學界對火星的看法一直分為兩大類。有的人已經接受了火星在過去的一個時期與現在完全不同的推斷,另外一些人則頑固地相信火星在其漫長曆史上一直是“水手4號”所揭示的那個幹燥、貧瘠的世界。
給這場論戰火上澆油的是火星兩極的“分層地形”之謎。
火星渠的初步測年[2]結果證明,某些火星渠相當古老。當對“籌碼”地貌區進行類似的年齡測定時,人們發現:要麽這種分層地形破壞隕坑的速度與隕石撞擊的速度一樣快,要麽這種地形是較晚出現的——大約出現在100萬年前。
如果多層級地貌是火星氣候變化的結果,那它的年齡說明火星大氣的變化也是在較晚的時期發生的。100萬年前,一個氣候上的“洛威爾式火星”是否有存在的可能呢?與“水手號計劃”有關的許多科學家紛紛展開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