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RECOMMENDATIONS

在翻開這本書之前,我對書名是有些抵觸的。一個編劇好好搞創作,談什麽生意經呢?我既不想讀到一本俗氣的操作手冊,又不想讀到一本編劇的心靈雞湯。

然而開始閱讀之後,我很快就被這本書吸引住了。

首先,這是一本很友好的編劇書。這本書的兩位作者,就像是在咖啡廳裏遇到的老朋友,一邊喝著咖啡,一邊把自己寫劇本、賣劇本、與電影公司打交道的故事、得失,娓娓道來講給你聽。你能感覺到作者的真誠和平等。他們沒打算為寫劇本這件事設立一個難以企及的門檻,用諸多術語讓讀者在一開始就對這個工作充滿了敬畏,也沒打算把自己裝扮成成功人士,讓後輩編劇仰視他們,就是一起坐著跟你講講真話聊聊天,告訴你他們在獲得成功的路上,都做了什麽,哪些做對了,哪些做錯了。

當然,如果隻是這樣,我也不會這麽喜歡這本書。

很意外地,它解決了我一個多年的疑問。

這幾年經常有人問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職業編劇?

說實話,對於這個問題,我一直都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多寫?多拉片?總覺得我能想到的任何建議,都隻是以偏概全。

讀到這本書,看到這兩位成熟的職業編劇,為了賣出自己的劇本,一次次地與製片人溝通,修改自己的創意,調整自己的寫作方向,並且主動地考慮大多數的觀眾會喜歡什麽的時候,我感覺到了一種決心。作為職業編劇,這兩位作者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願意做任何事情。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次經曆。

2018年6月,我有一個重要的項目因故中止了。我在那個項目上傾注了非常多的心血和兩年的時間,當時感覺整個人一下子被抽空,特別的委屈和失落。強烈的情緒讓我徹夜難眠,同時也意外地生出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渴望,想證明自己能行。這種渴望的力量之強大,超出了我自己的想象,驅使著我在兩個月內完成了新的電影劇本,很快找到了願意投資的電影公司。我早早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在當年的12月1日開機,然而直到11月上旬了,我們的主要演員還沒有落定。當時除了我的製片人應蘿佳——她也是我的太太,沒有人相信我們能按計劃開機。

蘿佳後來告訴我,她之所以相信我,是因為以前從沒見過我這麽渴求一件事。我其實一直是一個被動的人,習慣了被人推著走。所以,以前我做很多事都容易半途而廢,然後會為自己的失敗尋找客觀原因,說服自己問題不在自己身上。而這次,她感覺我跟以前不一樣了,我的渴望和責任感被激活了,真正主動地行動起來,不再坐在原地怨天尤人,而是努力調動自己的能量和種種資源,願意為我的電影做任何事。我的渴望也感染了她,所以她相信我們可以克服一切的困難。

最終,我們真的克服了一切的困難,《被光抓走的人》在12月1日按計劃開機,並且在2019年的12月上映了。

我之所以講這件事,是因為我從中學到了重要一課。喬布斯說得對,你必須keep hungry(保持饑餓)。我以前總覺得這隻是一句心靈雞湯(我很反感心靈雞湯)。但隻有自己體驗過,才能真正明白它不是一句空話。隻有足夠的渴望,你才有決心和毅力為實現自己的目標做任何事。

我突然意識到,這就是我心目中,關於那個問題的答案!想成為一名職業編劇,你首先得問問自己,你是不是願意為這個夢想做任何事?

第一,你是否願意為了成為職業編劇麵對挫折?

你可能會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問題嗎?這當然真的是個問題,但你的答案可不一定是真的答案。

雖然每個工作都會遇到挫折,但編劇簡直就是備受挫折長大的一個職業。從還沒開始寫作,到作品被投拍上映,沒有一個環節能避免麵對挫折:

在創作中,你會苦於沒有最初的靈感;有了靈感又會抓不住,無法把它轉化成實實在在精彩的戲;終於寫出了劇本,交出去給導演、演員或者各個公司、平台的責編、運營、審稿人閱讀,滿懷期待卻換來簡單的一句“表揚的話就不多說了”,然後就是長篇累牘的靠譜的不靠譜的意見;一個劇本改來改去,寫了兩三年都沒有什麽進展;劇本終於不用修改了,你等了好久,劇本卻沒被投拍;好不容易拍了,劇本卻被改得麵目全非,跟你寫劇本時腦子裏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多數時候你都會覺得沒有自己想象得那麽好;拍完上映,一定會有觀眾來罵編劇,而且是戲越火,罵你的人越多。

這一輪輪的挫折接受下來,編劇的內心早已千瘡百孔,四麵漏風。不要吹牛,我相信大部分人真來做一次編劇的話,都會直接瘋掉。所以,你願不願意為了成為一個職業編劇,付出經常性絕望、隔三差五情緒崩潰的代價,在一次次的打擊之後,不拋棄,不放棄,為了自己的劇本重新站起來,再次麵對這一切?

相信我,不容易的。

第二,你願不願意作為職業編劇去與他人溝通?

這個問題仍然是每個人都會說願意,真正能做到的寥寥無幾。

我見過很多編劇(也包括我自己),對自己的作品有強烈的保護欲,對來自他人——尤其是甲方——的意見,很容易產生一種天然的抵觸。

然而影視作品的生產,不是一個人閉門造車就能做到的,必然是一個團隊合作的過程。而影視劇的創作,本質上,是一群人在為兩三年後觀眾會喜歡什麽做預測。既然是做預測,就沒有一定之規,必然就會有各種各樣的人出來給你提意見。編劇經常會在心態上誇大了對立,但問題是你的作品最終又得賣給這些人。

從我自身的經驗來看,很多的損失是雙方溝通過程中發生的。因為互相不願意去理解對方,沒有辦法進行真正的溝通,為了尊嚴執拗地互相頂牛,導致了很多項目的停滯,或者在藝術價值方麵遭受了損失。

問題總是需要解決的。永遠不解決這些問題,作品就永遠無法問世。

本書作者提供的方法,就是讓自己換一個思路,不是說要讓創作者為了對方的要求而創作,不是無原則地改變自己的創作,而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

他們會喜歡什麽樣的作品?為什麽他們覺得這樣的作品更好賣?他們有沒有道理?雙方的想法在哪些地方其實是可以融合的?如何在求同存異的情況下讓別人願意把我的東西拍出來?如果雙方的理解真的無法統一,能不能找到真正誌同道合的合作者?

總而言之,你得為了你的劇本能賣出去、拍出來,主動做溝通上的努力。

第三,你是否願意作為職業編劇去學習。

我也遇到過很多剛入行的年輕編劇,向我詢問編劇技巧。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他們在寫某一類型的劇本時,看過的同類型的電影太少了,寫下的文字也太少了。

我們一直在說中國的類型電影不夠成熟,做得不夠好,好萊塢的類型片如何領先我們。問題是我們真的有在學習嗎?編劇在創作類型電影劇本的時候,有沒有大規模地看這種類型的電影,拉片,分解結構,找出規律,甚至借鑒其中有價值的設計,讓自己在創作時沉浸在一種類型的語境之中?

很多很基礎的學習方法時常被我們所忽視,抑或是我們缺乏要從這些方麵下功夫的足夠意識。但是如果你希望成為職業編劇,就需要有這樣的學習意識和能力,而不僅僅是由著自己的喜好和性子去寫。

不能變成影視作品的劇本,對創作者是一種傷害。本書作者在用各種親曆的案例來告訴大家,怎麽減少這種傷害。這是成為職業編劇必備的生存技能。

董潤年

2020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