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選擇
(文學度 )
公元一九一六年,民國大總統袁世凱逝世。袁死後,中國一度暫時和平的局麵,便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紛爭戰亂。
民國接連輪換了幾任總統後,一九二零年七月十四日,直係軍閥首領曹錕、吳佩孚,與皖係軍閥,時任民國陸軍總長的段祺瑞,為爭奪國民政府北京政權,在京津地區交戰。史稱“直皖戰爭”。七月十七日,奉係軍閥張作霖,出兵進入天津地區協同直係作戰,並大破皖軍。七月十九日段祺瑞通電辭職。七月二十四日,直係大將王懷慶進入北京,並控製北京城防,至此直皖戰爭結束,直係曹錕入主北京。並於民國十二年公元一九二三年當選民國第十二任最高權力領導人,是民國第八個上大總統號的人。
民國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張作霖為與曹錕為爭奪北京政府的執政權,在華北地區再次開戰!史稱第二次直奉大戰。
同年十一月二日,直係大將馮玉祥徹底與曹錕翻臉,並出兵攻打吳佩孚部。同時原皖係出身的山東督理鄭士琦也響應反水,並布兵河北滄州,防其吳佩孚向山東方向撤退。同時派兵炸毀韓莊鐵路,以阻孫傳芳等各路軍閥的進京勤王。與此同時,山西巨頭閻錫山看準機會,出兵河北石家莊!截斷了京漢鐵路交通線,把從河南湖北等省,前來勤王的各路援軍,全部以一己之力擋在河北之外!在此等情形之下,吳佩孚已是四麵楚歌無計可施,隻得被迫全線撤退防守!幸得海軍部軍需司司長劉永謙的出手相助,從天津塘沽港乘華甲運輸艦南下逃命!十一月三日,隨著吳佩孚的潰逃,直係徹底戰敗!曹錕宣布下野,直奉大戰結束。
民國十五年七月九日,蔣介石就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並誓師北伐。
自打北伐以來,各路軍閥紛紛瓦解,一九二八年北伐大軍已直指北京,此時的奉係張作霖已是內外兼憂應接不暇。
早在大正元年,日本就定下了欲取世界必先取中國,欲取中國必先取東北的策略。自日本冊立偽滿進駐東北以來,一直都想從根本上把東北,從中國的版圖上徹底劃撥出去!無奈東北奉係張作霖,長期盤踞關外根深蒂固,且忠勇愛國!使日本的全盤計劃久未可如願。
國民革命軍北伐期間,日本關東軍本部,為拉攏張作霖,也曾出兵山東,從青島登陸阻擊北伐軍討張。從而製造了“濟南慘案”,重創北伐軍!但張作霖在大兵壓境岌岌可危的不利環境下,仍主張維持國土完整對抗日本,在出讓祖國的問題上,拚死抗爭不退一步!
一九二八年六月,日本關-東軍司令村岡長太郎決定幹掉張作霖!同年六月張作霖抵擋不住老蔣對其的攻勢,被迫通電求和,並放棄北京撤回關外。接到命令的關-東軍河本大佐便派工兵,在張作霖回沈陽的鐵路線上,於皇姑屯車站處埋設炸藥,將張作霖所乘專列炸毀!同車黑龍江督軍吳俊升當場死亡,張則在急送回沈陽後當天不治身亡!
張作霖遇刺身亡,在當時全國上下掀起了軒然大波!日方為掩蓋真相,對外公布此事件係其當時的“南方便衣隊”所為。國內當時對張作霖的遇刺眾說紛紜,但基本一致的看法便是日本關東軍所為,因為張作霖嚴厲回絕日本“十條”的賣國條款,捍衛民族氣節的英雄壯舉,那還是眾所周知的。
但有一個人,他雖然心知張大帥的遇刺真相,但一定要力查實據,以求在世人麵前公布其日本的狼子野心,以昭一代愛國名帥張作霖的在天之靈!他曾公開宣言:“公仇私恨,必報複之!”這個人便是奉係軍閥嫡係,張作霖的大將,時任東北陸軍第17師騎兵旅旅長的馬占山。
韓東哲,馬占山麾下參謀長及警衛連連長,係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九期畢業,且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精通電報收發及作戰理論,為人身手矯健頭腦靈活處事不驚。畢業後便被劃撥進直係軍閥王占元部,在基層連隊任副連長。由於其人誌向遠大,便不願與其他軍官同流合汙,以致遭人排擠不得所長。後經同學引薦,在直奉大戰期間投於奉係馬占山部。馬占山為人豁達知人善用,在收其韓東哲後,給其空間放其所展,使韓東哲終可一展所長,在馬占山部大放異彩!次年便破格榮升為旅部參謀長,並成為馬占山心腹兼任其警衛連連長。
韓東哲這次接到的任務便是想辦法從關東軍的內部,獲取皇姑屯刺殺事件的證據,以昭天下!
楊舉和表弟二人出鎮後,便策馬向北,朝省城太原方向馳去。一路上但見草木皆蘇,四野泛綠,一幅北國陽春三月的大好景象。
馳近省城之際,忽聞東邊三裏開外的樹林處傳來陣陣槍聲!楊舉立刻舉手示意表弟停馬,駐足後凝神一聽,所發較少的槍為美國造柯爾特M1911型手槍。這種槍楊舉自己就有,但由於它的裝彈量太少隻有七發,所以楊舉覺的用起來不過癮而棄之不用。另外所發較多的槍,竟然無法從槍聲中分辨出是何種槍械所發!於是大感好奇,便向表弟一揮手就朝響槍之處奔去。
楊舉和表弟所乘之馬,皆為楊煥亭重金從關外購回的良駒寶馬,於是沒趕多久便聞槍聲越來越近,於是又幾個來回,前方幾個人影已映入眼簾了。
再追幾步,前方幾騎已然清晰可見。楊舉一心要趕追上前親眼看看,先前所聽到的槍聲是何槍所發,於是便又縱馬加速。
隻見是兩人兩騎在縱馬追趕一人單騎,追趕之人還不時的開槍射於被追之人。
這時追人的兩騎已經看見了楊舉兄弟,但由於情勢危急便顧不得二人,隻是一味策馬追趕。
但楊舉已看清了兩人手中所持之槍,單從外形上看類似於德國的魯格p08手槍,但熟悉魯格的楊舉知道絕不是,倒像是二叔跟自己提起的日本南部十四式手槍相似!這種槍在外型上類似於魯格,但由於楊舉從未見過,故並不敢斷言。但想到兩人也許是日本人時,不由的便伸手入懷將自己的勃朗寧M1935掏了出來。
兩人一見楊舉拔槍在手,便立刻二話不說一同朝楊舉射擊!楊舉大驚之下已來不及做判斷,於是多年練就的技藝便應勢而發,砰!砰!兩槍,手臂都沒抬兩人已彈中頭部墮馬而死!
前麵被追之人顯然也是看到了這使他大感驚詫的一幕,但他也並未停馬,還是策馬急逃。
楊舉想,就憑兩把類似於南部十四式的手槍,自己就為他殺了兩個人,是敵是友已昭然若揭!他倒好,連聲道謝都沒有,卻還是絕塵而去,哪有如此無禮之人!於是就催馬向前去追趕前麵之人。
楊舉仗著馬好,沒用幾個回合已然將前方之人追上。前方之人見楊舉先是助他殺敵,而後又追趕自己至此,實是敵友難辨。眼見楊舉馬好,自己已然是不得逃脫,但楊舉隻是追趕,卻不曾開槍射於自己,於是也不便貿然對其射擊,以免誤傷朋友。眼見跑已無用,便猛的勒住韁繩駐足等之。
楊舉兄弟見前人突然駐馬停之,也就勒住韁繩踱馬上前。
走近後楊舉才看見此人肋部已然中槍,鮮血還在外流,想是剛才在逃亡過程中,回身還擊時所中。
楊舉踱到跟前見此人身著短衫相貌俊雅,實不像是殺人越貨之徒。正要開口發問,卻見此人先是插槍入懷,後對自己兄弟兩人抱拳一揖,便道:“沒請教兩位高士大名,在下韓東哲謝過兩位義士救命之恩,此等大德容東哲日後再報!”
楊舉聽此人一張嘴說的是中國話,心就放了一半兒,心想,若自己剛才打死的那兩個人是日本人的話,那就算是救對人了!見人家收槍在前,言謝在後。於是也收槍入懷,抱拳回揖道:“先別忙言謝,我問你,你是什麽人?剛才追你之人又是何人?追殺於你所為何事?”
韓東哲道:“追殺我之人乃日本關-東軍本部特務機關的殺手,原因是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一個抗擊日本侵略的中國人!至於我是什麽人,請兩位義士不要苦苦相問,恕在下作答不便。”
楊舉一聽死的果然是兩個日本人便如釋重負了。至於眼前之人是何身份,楊舉卻也不甚關心,隻要知道自己是殺了兩個日本人,救了一個中國人就行啦!其實楊舉還在暗暗感謝眼前這個自稱是韓東哲的人。楊舉自練槍以來還是頭一次有機會開槍殺人!期間也曾無數次設想開槍殺人是什麽感覺,可哪能無辜殺人!因此一直也隻是想想而已。今日能親臨感受,而且殺的還是兩個侵略我華夏已久的日本人,其中感覺真是大快人心!隻可惜兩個人太少,且情勢倉促,並未品思到其中感覺!於是便不再追問這個韓東哲。催馬上前從衣袋裏掏出一摞銀元,遞向韓東哲道:“江湖四方皆朋友,爾既為抗日誌士,禮當仰之。還請誌士不棄收下此銀元,權當盤纏所資。”說完便把所持銀元之手,伸於韓東哲麵前,等他相取。
楊舉此舉顯然令韓東哲頗為感動且略帶詫異。看楊舉身著打扮,再加上這副好身手,一時便難以判斷楊舉的身份。想這眼前之人必是一個大家出身,且豪情重義之士!想自己為躲避關-東軍的追殺,這一月有餘連日疲於奔命,盤纏卻已用盡。於是便雙手從楊舉的手中接過銀元道:“看公子定是豪門出身,若是再說些什麽日後重金相報的言語,那便是傷了公子的這份豪情!江湖不老綠水長流,他日有緣咱們紅塵中自會再見!”說完後對楊舉兄弟再作一揖,便入錢進袋催馬啟程。
楊舉和表弟也雙雙對韓東哲抱拳作揖以示告別,卻見韓東哲剛剛策馬加速,沒跑出去幾步便身子突然一晃,跌下馬來!文學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