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說了五六遍,孩子就是聽不進去

史蒂夫,6歲,活潑好動。每當媽媽要他收拾好玩具,或關掉電視,或告訴他飯前要洗手時,他總是跟沒聽到一樣。“戰爭”就這樣上演了:先是不聽不做,接著是又哭又鬧,最後則是哇哇大叫。今天下午三點半,媽媽要趕在銀行四點關門之前去處理一些事務。時間很緊,可是史蒂夫還在房間地板上玩積木呢。媽媽感到事情可能不太順利。她走進史蒂夫的房間,催促道:“史蒂夫,把積木收起來,我們得出門了!”

“一會兒就好,媽媽!”

媽媽見兒子答應了,就離開房間,穿好鞋子。過了兩三分鍾,她又回到了房間裏,看見史蒂夫還在玩積木。她又催道:“乖!別玩啦,媽媽正趕時間呢!”

“我還想把這個塔蓋好嘛!”

沒等兒子應聲,媽媽又離開了他的房間。她拿上錢包、購物單,隔著房間衝兒子喊道:“史蒂夫,你弄好了沒?”

史蒂夫沒有回應。媽媽繼續收拾著出門要帶的東西。她回自己的臥室拿了車鑰匙,又喊道:“史蒂夫,聽見媽媽的話沒?”

他仍沒有任何動靜。媽媽可真是耐不住性子了,她最清楚這個了——接下來他會反抗,尖叫、哭鬧,或許還會使用“武力”。媽媽又在臥室裏叫道:“史蒂夫,好了沒?”

“就好了!”

媽媽再也壓不住心中的怒火了。她知道,如果不把積木收起來,他們前腳出門,狗狗後腳就會把積木弄得亂七八糟,甚至可能啃積木。而如果她現在與史蒂夫展開“鬥爭”,又會誤了去銀行的事。想著想著,媽媽心裏憋不住氣了:“這孩子,怎麽老是不聽話?就知道惹我生氣!”這回她猛地衝進房間,怒吼道:“沒聽見我說話嗎?快點收拾你那些破玩意,馬上!”

“不,我才不要!”

媽媽怒火衝天,忍不住想:“竟然連親骨肉都不聽我的話!如果我這樣跟我爸媽頂嘴,我早就找個縫兒鑽進去了!”已經三點四十五分了,媽媽覺得束手無策了,於是她恐嚇道:“史蒂夫,你再玩的話,我就把它們統統扔進垃圾筒!我說到做到!快點收起來!”

史蒂夫還在堆著積木。媽媽跑出去拿了件外套,她一邊穿外套,一邊衝進了房間,看到史蒂夫還在玩,這下她氣得臉都綠了,大聲尖叫:“真是見鬼了!沒聽見我說要把它們都扔出去嗎?我說到做到!快點收起來!”

“我才不管呢!”

媽媽衝了過來,猛地拽住史蒂夫的手,把他從積木堆中拉出來。史蒂夫手上來不及放下的積木呼呼地飛了出去,哐哐當當撒了一地。史蒂夫哭了起來,開始大叫:“別管我!”“我討厭你!”媽媽在他背上狠狠地摑了一巴掌,讓他趕緊去穿衣服。史蒂夫坐在地上,邊哭邊朝媽媽扔積木。媽媽隻好蹲下身子,自己拾起積木來,還嘟囔著:“真是氣死人了,以後你小孩也這樣對你,讓你嚐嚐這滋味!”

這是不是很熟悉?那麽,媽媽對待史蒂夫的方式有什麽不對勁兒嗎?史蒂夫為什麽不聽媽媽的話呢?有什麽“妙招”能讓史蒂夫更聽話呢?簡簡單單的三個問題其實牽扯了很多因素,包括史蒂夫的基本性格、行為習慣,以及媽媽的行為方式。

很多家長都想當然地認為,長幼有序,所以孩子就應當乖乖遵守家長定的規矩,必須按照家長的要求去做。然而,孩子可不吃這一套。甚至可以說,正是因為家長有這種心理,孩子才更不聽話、更喜歡跟家長對著幹了。上麵的例子不就是個明證嗎?媽媽越責問,孩子就越抵觸,反抗也就越激烈。所以,要想讓孩子遵守規矩,家長應該給孩子更明確的理由,而絕非“我是家長,我說了算”式的命令。

孩子每次跟你對著幹,都是有原因的。但僅僅明白這些原因,還遠遠改變不了孩子的行為,你需要有一套完整、有效的策略。

當然,你也應該學著控製自己的情緒,保持冷靜。這樣,你才能更有效、更成功地教育孩子,才會輕鬆、徹底地解決與孩子的矛盾,孩子才會服服帖帖、遵守規矩。

在學習書中的技巧之前,你得清楚自己想從中學到些什麽、想解決什麽問題。不過你得知道:世界上並不存在讓強小孩瞬間變成乖小孩的“特效藥”——讓孩子變得懂事不是夢,但需要你的努力與投入。

還有,你千萬不能對本書持以觀望的態度,不要有“我先試試看吧,看看管不管用再說”的想法,如果這樣的話,那非常可惜,你將會收效甚微。書中的方法行之有效,並經過數年的研究與臨床實踐得以證實。所以,你必須對書中的方法有足夠的信心,去切實改變自己的育兒方式,並持之以恒,才能見到效果。在實施書中的方法時,如果你有任何一絲猶豫,都會被孩子察覺,從而影響方法的有效性。

本書將整個過程劃分成簡單易行的步驟,每條法則隻要一兩周就能被你熟練運用。隻要你肯花時間、心思,孩子一定會有令你驚喜的進步。

臨床醫師們在教育叛逆的孩子時,總會遵循魯瑟?巴克利[1]設計的方案。經過實踐,我發現這個方案的有些方法很管用,而有些方法卻需要根據情況加以修正。如果你的孩子隻是偶爾“沒規沒距”,那麽巴克利的書及其與克莉絲汀?本頓合著的《親子成長8步法:怎樣教育不聽話的孩子》(1998)可能就足以讓你受用。但如果你覺得孩子總是把你的話當耳旁風,那你就需要更有力的解決方法,即本書的方案。

這個新方案完成之時,我就開展了一係列的研究以驗證其效果。該方案是以科學心理學原理為基礎,以大量的實踐和科學數據作後盾,它的每一條法則都已得以驗證,其研究結果可在專業文獻中查詢。實驗表明,書中的每一條法則都能使孩子的問題行為發生率降低25%~65%。如果你綜合運用多條法則,那孩子的行為將會有更大進步。

書中介紹了九條法則,它們彼此獨立卻又相互聯係,每一條法則都是針對孩子經常表現出的某種特定的問題。這九條法則需要你逐步掌握,在進行下一條法則之前,你必須已對前一條法則應用自如。我的建議是,你每一兩周隻需嚐試一條法則。這樣,你和孩子才能有足夠的時間適應這條法則。

第1~6條法則的順序是精心設置的,它們能幫助你逐漸熟悉這些育兒方法。所以,請不要隨意打亂順序。打亂順序或許可以在短時間內見效,但從長遠來看還是得不償失的。如果你依次完成了前6條法則的學習,那第7、8、9條法則的順序就可以隨你安排了。

每條法則後麵都附有一張檢核單,它能時刻提醒你不偏離該條法則。你可以在嚐試一條法則前,先手做一份檢核單,並把它貼在顯眼的地方,這樣可以幫你牢記每一條法則的細節之處。你記住得越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那麽,這些檢核單要貼哪兒呢?如果你的孩子還不會認字,那你可以把它們貼在冰箱門之類的顯眼地方。這樣,你會經常看見它們,它們也會提醒你這一周內需要注意的事項。而如果你的孩子已經能讀書識字了,那你就要把檢核單貼在一個隱蔽點的地方(比方說你臥室門的背後),保證你自己可以經常看見,但孩子看不見。

你可能會問:“我該不該告訴孩子,我正在實行一項新的育兒計劃呢?”一般說來,我不大讚成告訴孩子。沒有必要向孩子說得太清楚,你自己心知肚明就行了,讓行動為你說話。需要你事先向孩子聲明時,書中會明確標出。

如果孩子發現了檢核單,並問你這是怎麽回事,你該怎麽辦呢?這時,你無需撒謊,實話告訴他就行,但不必告訴孩子過多的細節,你可以這樣說:“我正在實行一項計劃,它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相處。”不要讓孩子覺得這項計劃是對他的束縛,否則孩子會產生叛逆心理並對這項計劃有所抵觸。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所以請不要跳過第1、第2章,否則將不會達到預期的效果。這兩章將幫你了解育兒過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打下了這些基礎之後,你才能受益最深,你和孩子定的規矩才會更管用。

那麽,開始新的征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