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懶,最後受害的還是自己
“反正老板也不在,不如先休息一下。”
“反正做的這個報告老板也不會仔細看,不如能省就省吧。”
“反正老板沒有催,說明這事兒沒那麽重要,那我著什麽急,先幹會兒其他的。”
在職場中,我們或多或少會產生類似的想法,有時候還會因此懈怠下來,給自己一個放鬆的理由。但實際上,哪怕我們是個能力卓越的員工,如果自己總想著在工作中偷懶、開小差,做點小動作的話,一旦被老板發現,不僅會破壞自己在老板心目中的優秀形象,還會連累自身的晉升、加薪。
湯東和孟華在同一家公司做事。每天下午,時間剛到五點四十五分,湯東就結束手上的工作,快速地收拾好辦公桌,第一個衝到打卡機前麵準備下班;而孟華卻總是不慌不忙地將手上的工作完成,再仔細檢查一遍,等到六點過後,才打卡離開。
有一天,兩人聚在一起吃飯聊天,湯東耷拉著臉對孟華說:“兄弟,你讓我們大家很沒麵子,而且你這樣做有什麽好處呢?”
“你看,雖然公司指定的是六點下班,可是老板通常五點半就走了。剩下的半小時誰會去管啊,大家都趕著回家休息,隻有你,天天一個人堅守到最後。”湯東停頓了一下,接著說,“要知道,我們隻不過是在為別人工作,何必那麽認真!”
一年後,公司有一個免費出國培訓的名額,孟華被選中了。
我們不要總是以為自己的這些行為不會被老板發覺,要知道,老板的資曆比自己要深,他所經曆的事情要比我們多得多。如果我們想在他麵前做點小動作,老板嘴上不說,實則看在眼裏。況且在工作中偷懶,本就是對工作不負責的一種表現,一旦我們養成了這種惰性,那麽最終受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工作中,我們所做的每一點努力,都是為了在今後的職場中能夠走得更順、更好而奠定基礎。就如同建造樓房一樣,如果我們剛開始在起地基的時候就偷工減料,那麽房子建到一半就會因為地基不牢而轟然坍塌。
我們工作時所持有的態度,不但對工作的效率有很大關係,而且對我們本人的品格,也有重要影響。工作態度其實就是自身人格的表現,往往能夠反映出我們的誌趣、理想,隻要看到了一個人的工作態度,就能“如見其人”。
有時候我們覺得工作太辛苦,因此希望能夠盡快把工作交差,好去休息或玩樂。這種急於解除負擔的心情,隻會使工作變得格外枯燥。這就像玩遊戲時,體驗到遊戲樂趣,我們會沉浸其中,覺得遊戲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是,如果我們本身不喜歡這款遊戲,隻是為了完成某個任務,或者隻是單純地陪朋友一起玩,就會感到非常煎熬。
有時候我們敷衍老板,主要是因為我們認為這件事情與我們無關,甚至有時候覺得這並不是我們的分內之事,所以常常會用“這件事跟我沒關係”為借口來安慰自己。事實上,無論在哪家公司,傲人的業績都來自團隊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人的緊密協作,而問題出現在某一個結點上也會影響全局。如果問題出現時我們都說與自己無關,那麽危害就會變得更大。因此,不要為自己一時能夠推卸責任,放下重擔而尋找借口,或許我們能閑散一時,但是很快,更多的麻煩就會找上我們。
在最近的一份網絡調查中顯示,老板不在時,有29%的參與者表示:做好自己的事,老板在不在都一樣;另有29%的人表示:老板難得不在,好好放鬆放鬆再說;43%的人則表示:趕緊做完交代的事再好好玩。可見,更多的員工還是無法做到老板在與不在是一個樣的。
其實,老板不在,正是考驗一個員工對公司忠誠的時候,一個優秀的員工此時更應該時刻保持自律,老板在和不在時都應該一樣,決不可因小失大,因為一時的貪玩而丟掉了工作。
當然,也不排除我們認為自己的工作與回報不成正比,從而產生了“拿多少錢,幹多少事”的消極思想。通常在某些人因為缺乏責任心而遭到批評時,這句話就會脫口而出。“我不是沒有能力,是因為酬勞太少我不願意發揮全部而已。”但是,當我們覺得自己的能力與酬勞不成正比時,在上司眼裏,或許我們所付出的努力還遠遠不值支付給自己的薪水呢!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我們每天都要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隻有如此,才能在捫心自問:“我是否付出了全部的精力和智慧?是否完成了自己所設定的目標?”的時候,得到無愧的回答。
成功是一種努力的累積,不論在哪個行業,要想攀上頂峰,通常都需要有努力工作的精神,而絕對不是投機耍滑。隻有永遠保持主動率先的精神,即養成勤勉的習慣,我們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