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發現,成長敏感期才是孩子成才的關鍵
生命是奇妙的,孩子從呱呱落地到會走路、說話、吃飯,再到遊戲、運動、學習、與人社交等一切行為活動都是從無到有、從懵懂到熟練。這就是成長,就是孩子開始生命曆程的一步步探索和適應。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對外界的刺激產生一種特殊的、敏銳的感受力,會對某一個行為、某一事物產生極大的興趣或生理的反應,更會使某一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比如聽覺、視覺、學習、社交等,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成長敏感期。
成長敏感期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台梭利最先發現的,他認為這是教育孩子、發展某些技能的關鍵期,是孩子內在生命力的驅動,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若是家長不重視孩子的成長敏感期,在相應的階段沒有刺激或鍛煉某種技能,那麽在將來就很難再發展,或是存在著缺陷。
舉個例子,一般情況下,0到6歲是孩子的語言組織敏感期。這個階段若是沒有接受適當的語言訓練,語言表達受到限製,那麽他內心的動力和渴望就會逐漸減退,嚐試和學習的狂熱就會消失。當對語言的敏感期消失後,這個關鍵敏感期就錯過了,孩子就可能變得少言寡語、不善表達,甚至產生語言表達障礙。
我遇到過這樣一個孩子,三四歲時非常喜歡說話,不管在家裏還是外麵都“噠噠噠”地說個沒完。而且小嘴非常甜,每次和媽媽外出,見到我都會禮貌地問好,“阿姨好”“阿姨再見”。我和她媽媽聊天,她也會在一旁參與,是個十足的可人兒。
可一段時間後,我發現原本活潑可愛、能說會道的她不見了,變得不喜歡講話,不願與人交流。開始,我以為孩子是情緒不好,後來發現根本不是那麽回事。她是想說,但又不敢說。我和她媽媽說話,說到她的問題,她總是想說什麽,可又放棄了。
經過了解,我才知道原因:原來這一段時間,孩子非常愛插嘴,爸爸媽媽在談論事情,她便在一旁插話,“媽媽,你們在說什麽?”“是說爸爸的工作嗎?什麽事情啊?”媽媽在和朋友打電話,她也在一旁插話,“媽媽,你和誰打電話呀?你們在說什麽呀?”“明天是周日,你們要出去玩啊?”
盡管媽媽多次批評她“大人說話,你不要插嘴,這是不禮貌的”“你怎麽這麽多話”,可效果並不好。這個孩子總是愛插話,不管身邊誰在交流,不管人家說什麽事情,她都要問一問,插兩句。麵對這種“不禮貌”的行為,孩子的媽媽感到很無奈,為了讓孩子改掉這個壞習慣,一直訓斥、批評。
又過了一段時間,媽媽的“管教”終於見效了,這個孩子不再亂插話。可這個結果真的好嗎?並非如此。孩子失去表達欲,即便大人和她說話,也不願搭理,即便與同齡人在一起,也不再願意表達。
其實,孩子愛插話,是因為對語言敏感,有好奇心和強烈的表現欲,想表達自己的想法,迫不及待地想解決內心的“疑問”。這是語言敏感期最為尋常的表現之一,隻要家長能積極引導,耐心與孩子溝通,孩子便可以適當地表現,同時也能高情商地表現自己。
一般來說,孩子的語言組織敏感期從他開始牙牙學語就開始了。1歲左右,他會模仿大人說話的嘴型、聲音,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慢慢地,他會模仿各種動物的叫聲、各種東西的響聲,開始學會母語。3歲左右,孩子學會各種日常生活用語,學會與人交流,學會自主思考、表達自己等。
語言組織敏感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時期。若是不能刺激孩子的語言敏感力,提供良好的教育和訓練,那麽對孩子將產生很多不良影響。我碰到的這個孩子便是如此,家長認識偏差,不僅不重視培養孩子的語言敏感力,反而打擊、製止,結果讓孩子錯過了這個關鍵敏感期。
除了語言組織敏感期,孩子還將經曆下麵幾個敏感期,即感官刺激敏感期、動作協調敏感期、公共秩序敏感期、行為習慣敏感期、社交意識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事物興趣敏感期、閱讀體驗敏感期、文學學習敏感期、叛逆厭學敏感期等。
每個敏感期,孩子的敏感力不同,接受某種刺激的能力也有所不同。但不管怎樣,隻要家長能意識到敏感期的存在,適時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就可以促進孩子各方麵能力的成長。相反,若是家長沒能及時抓住孩子的敏感期,隻從自身角度出發,一味對孩子進行管製、打壓,就會讓孩子錯過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長爆發點。
比如,把孩子口欲期的吃東西、咬東西當作壞行為,為了所謂的幹淨、衛生而一味製止;把孩子的爬高、塗鴉當作是淘氣、搗亂,不分青紅皂白就打罵;把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當作自私,強迫孩子分享;幹涉孩子的興趣愛好等。這樣錯誤的教育,無疑會讓孩子的成長受限。
在孩子0到6歲期間,有大大小小十幾個敏感期。6歲之後還有幾個重要的敏感期。忽視孩子的敏感期,必將對其未來產生很多的不良影響,到那個時候家長後悔也晚了。
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多一些細心、耐心、關心和愛心,抓住孩子生命中這幾個關鍵成長敏感期,再加上精心護理、引導、支持,那孩子必將如同鮮花般盡情綻放、芳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