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過去已死,未來已來 社會需要有格局的人

“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得越高、看得越遠,才能做得更大。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格局有多大,成功就有多大。人生需要大格局,成功需要大格局,世界需要大格局。你的格局決定你未來的方向,擁有了大格局,也就握住了未來和成功。沒有大格局,從一開始,你就輸了!

經常聽人們說起“格局”二字,究竟什麽是格局?格局是什麽意思?

有這樣一句諺語:“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要想烙出一張大餅,就要用與烙餅大小相襯的大鍋。而烙出的餅再大,最後也得受鍋的限製。因此,如果想烙出讓自己滿意的“大餅”,最重要的不是烙餅工藝,而是烙它的那口“鍋”。

在這裏,烙餅的那口“鍋”就好比格局。有格局的人,通常會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識,包括看問題的深度、心胸的寬廣度和思維的擴散性。簡單地說,所謂的格局就是一個人的胸襟、眼光、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

在王安石的《臨川先生集》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金溪縣的鄉民方仲永家,世世代代都是農民。方仲永五歲時,還不認識筆、墨、紙、硯,但是讓人感到驚奇的是,有一天方仲永卻突然啼哭著向父母索要這些東西。父親感到非常驚異,從鄰居家借來了筆、墨、紙、硯,放到他的手邊。方仲永當即隨性寫下了四句詩,並在詩句後麵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的內容是關於孝敬父母和團結家族成員的。由於父親對詩一竅不通,便拿著這首詩讓鄉裏的一個秀才去評點。秀才看罷,驚訝於這是出自一個五歲孩童之手,決定考他一下。秀才來到方仲永家,指著一個物品讓他即興作詩。結果,方仲永當場寫了出來,且文采和思路都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

同縣的人聽說這件事後,都感到很驚奇,逐漸地以賓客禮節來對待方仲永的父親,有人還專門花錢讓方仲永題詩。父親覺得這樣賺錢也不錯,於是每天拉著方仲永到處拜訪同縣的人,導致方仲永沒時間學習。

宋仁宗明道年間,王安石跟隨父親回到家鄉,到舅舅家做客的時候遇到了方仲永,這時的方仲永已經十二三歲。人們讓他作詩,他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匹配。七年之後,王安石又一次回到舅舅家,問起方仲永的情況,舅舅回答說:“他的才能已經消失了,現在就像個普通人。”

方仲永的天資比別人高出很多,如果小時候好好培養,長大後可能成為中國曆史上著名的詩人。然而,他的父親眼光短淺,隻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沒有讓方仲永進學堂認真讀書,反而為了賺錢每天都拉著他四處寫詩,最終耽誤了他的一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格局的大小決定著個人的選擇,狹隘的選擇往往會局限一個人的發展,扼殺一個人的天賦,毀掉一個人的前途。即使方仲永過去獲得過一些成就,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會變成一個普通人。

同樣一粒種子,在花盆中就是盆栽,在缸裏便是綠植,在庭院中也許可以長成參天大樹。種子是相同的,但是因為生長環境不一樣,獲得的結果自然會有所差別。這一點,與我們的人生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將自己放到廣闊的格局中,就可以像飛鳥一般自由飛翔;將自己放在比較小的格局中,就會像魚缸裏的魚一樣。

一個人的發展經常會受到各方麵的局限,其實“局限”的出現就是因為格局不夠大。如果想成就大事,就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大棋來講,關鍵是要先學會布局,而不是技巧。大格局,就是從一個大視角來俯視人生,讓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

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的未來走向,隻要掌握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整個事情的未來前景。對於一個人來說,隻有格局大了,未來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古語雲,“人挪活,樹挪死”。過於執著於一念,是打不開局麵的,甚至還會讓我們的未來之路變得越來越窄。而轉換一下思維,放大自己的格局,或許能獲得一個全新的視野,打造出一個更為廣闊的舞台。

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要想成就大事,就不要縮手縮腳。心中沒有大格局,走一步算一步,鼠目寸光,是無法獲得成就的。隻有站得比別人高,看得比別人遠,才能做得比別人大。